分享

秋分将至,多食一味,勤吃二宝,做好三防,常揉四处,秋冬少生病

 营养师雪姐姐 2020-09-21

“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9月22日,

21:30:32,

农历八月(大)初六,

迎来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热至秋分,冷至春分。

秋分日,昼夜等长,寒暑均平。

此后,气温明显下降,天气逐渐转寒。

此时,是养生的一个关键时节,要为秋冬打基础。

秋分的习俗

1、祭月,一般以年长的女性长辈,或家庭主妇,担任主祭。

2、吃秋菜,也就是野苋菜,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3、竖蛋,“秋分到,蛋儿俏”,秋分时节,有“竖蛋”的习俗。

4、送秋牛图,送图者,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俗称“说秋”。

5、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秋分将至,多食一味,勤吃二宝,做好三防,常揉四处,秋冬少生病

秋分,多食一味

即:少辛多酸。

秋分过后,进入仲秋。

秋属肺金,酸味可收敛补肺,辛味能发散泻肺。

秋收冬藏,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少食葱、姜、辣椒等辛味发散之品。

此时,可适当多食酸味之物,如梨、山楂、葡萄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酸味,可刺激人体内分泌更多的津液,从而达到减燥润肺的目的。

并且,酸味入胆,可促进胆汁分泌,解油腻、降血脂,有助于健脾和胃。

再加上,酸味,收敛、固涩,秋分过后,适当多吃酸味食物,对健康有益。

秋分,勤吃二宝

1、野苋菜,增强免疫力

秋分“吃秋菜”,野苋菜,被称之为“秋碧蒿”。

采回的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野苋菜,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因此,在秋分时节,多吃野苋菜,炒着吃,凉拌,做馅料,都不错。

2、蒸梨,润燥润肺

秋吃果,梨,是不错的选择。

秋分后,对抗秋燥,滋润肺部,多吃蒸梨。

一方面,梨,润肺凉心、生津止咳、消痰降火。

另一方面,梨,性寒,秋分后吃梨,最好蒸熟后食用。

因此,蒸梨后可降低其寒性,并且,润燥清火之效也会更佳。

所以,秋分时节,吃点蒸梨,滋润肺部,对抗燥邪,十分有益。

秋分,做好三防

一防感冒,适添衣

秋分过后,天气变化多端,容易引发感冒。

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容易导致感冒,此时,一定要注意防感冒。

感冒预防,首先要遵循“春捂秋冻”,和“耐寒锻炼从秋始”的规律。

也就是说,一定要注意气温的变化,随着温度的变化,适当的增减衣服。

还要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对抗病毒的能力。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工作环境,和家庭室内的良好通风。

二防凉燥,勤饮茶

秋分后,天气越来越干燥。

但由于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此时要防好凉燥。

凉燥最易损伤肺阴,引起津气亏虚,导致秋冬肺部易病变。

预防凉燥,多喝热茶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尤其是植物茶水。

秋分后,用一些润肺排毒的小植物,搭配泡水,可润燥,亦可润肺。

苦苣地节茶,泡水代茶饮,滋阴润燥,润肺、宣肺、排毒,助力健康。

用蒲公英、苦苣根、地节、桔梗,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饮即可。

蒲公英,随处可见,药食两用,被称为“排毒草”,可利尿通淋,消炎杀菌,是“八大金刚”之一,可预防秋燥引起的上火,还可对抗炎症,改善咽喉不适。

地节,是养阴生津佳品,质柔而润,益五脏,用其泡水,可改善咽干舌燥,干咳少痰等,并可提高免疫力,助力健康。

桔梗,入肺经,用其泡水,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等,对于健康十分有益。

苦苣根泡水,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排毒。

这几种,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润燥、润肺、利咽、生津、是秋季饮品不错的选择。

三防风邪,勤泡脚

秋分后,风邪,也是健康的一大劲敌。

贼风无孔不入,人体受风后易伤及肾中阳气,出现头晕头痛、颈腰背疼痛等。

秋分后,入睡时窗户不能大开,留个缝隙通风即可,实在怕风也可完全关闭。

夜晚睡觉,要盖好被子,尤其要注意背部和腰腹保暖,避免风邪由此侵入人体。

此外,晚睡前,多用热水泡脚,有益驱寒,温补肾阳。

热水泡脚,可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脚底穴位,促进肾脏健康。

泡脚一定要泡透,泡脚水,温度38℃-40℃左右为宜,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泡到微微出汗即可。

秋分,常揉四处

1、揉鼻子,益肺

坚持按摩鼻子,可养肺健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热后,分别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搓摩三十次。

然后,再拿两手食指,按揉两侧迎香穴三十次。

2、揉腰部,益肾

寒与肾相应,最易损耗肾的阳气。

很多人,秋季体虚,大多是肾气不足所致。

经常按揉腰部,可温补肾阳,补益肾气,助力健康。

将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上下来回揉搓,至皮肤微红,有热感为宜。

3、揉大椎,振阳气

秋分后,感冒高发,在中医看来,是身体阳气不足,斗不过邪气的表现。

利用穴位,有助于振奋阳气,对抗感冒,其中,大椎穴,是人体阳气最集中的地方,经常按揉,可预防感冒,缓解身体不适。

4、揉腹,健脾胃

秋分过后,对脾胃是一大考验。

经常揉腹,有助于胃部消化吸收,健脾和胃。

平躺,全身放松,双手重叠,以肚脐为中心旋转按揉。

顺时针方向,由小圈到大圈,然后,逆时针方向,由大圈到小圈来按摩。

按摩时,以感觉到胃肠的蠕动为标准。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