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出来的秘密》(三十三):生死的秘密,悄悄告诉你

 启明灯 2020-09-21

何劲波老师:


先生曰:吾良知二字,自龙场以后,便以不出此意,只是点此二字不出说先生在分享,说他自己在龙场——龙场是他悟道的地方,现在在贵州。关于良知这两个字,我从龙场悟道以后,我就知道是那个东西,就是这两个字说不出来。有时候我们自己常常也是这种情况,常常那个体会也经常出来了,只是点此二字不出。

于学者言,费却多少辞说今幸见此意,一语之下,洞见全体,真是痛快!这个感觉出来了,终于找见了!

其实这个很有意思,我们虽然说不是逻辑不是逻辑,不是现象不是现象,但是上课你要说这个东西,没有词这个现象你知道说啥吗?你不知道啊,没有这个逻辑的前因后果给你讲,你也不知道他说啥,所以你还离不开。

除非像当年佛陀给摩诃迦叶传法的时候,当时就是拈花一笑——佛陀在这儿说你们知道吗?没人知道,摩诃迦叶知道。摩诃迦叶一笑,佛陀说他知道。就这个东西,没词,说“词”,词都多余。可是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凡夫啊,有从事入有从理入的,现在这个我们从理入的。所以后来达摩祖师说法的时候有一部经,不叫经,叫论。佛陀讲的叫经,唯一的一部不是佛陀所讲的经是《六祖坛经》。其他人讲的都叫论,那么达摩讲的这叫论,达摩有一部论叫《二入四行论》,二入就是理入还是事入,四行就是进这个门有四种办法。《二入四行论》,这个很有意思。

这儿讲:不觉手舞足蹈,洞见全体,真是痛快。这儿不觉手舞足蹈,然而学者闻之,亦省却多少寻讨工夫。我说老实话不算是王婆卖瓜,我觉得我有一个长处,能把那个东西描述出来,好像我比较擅长把那个东西讲出来似的,所以我自己也很感慨,我怎么能把它给说清楚。

学者闻之,亦省却多少寻讨工夫,学问头脑,至此已说的十分下落。但恐学者不肯直下承当尔。对于学习的这个人来讲,他讲的那个能给你讲清楚,王阳明自己知道,他能够把那个东西给你说清楚,但是对于那些不知道的人呢?他很难直下承当,就是我们讲的接受,很难接受。那么为什么难接受呢?其实就是里面的那个恐惧感去除不了。你想初次听这个的时候,诸位可以体会一下,第一次听觉得对了,是那么回事,但同时有一个恐惧感出来,你说的就对,万一你说的不对呢?万一我跟着你跑偏呢?有没有这种想法?你会发现里面的那个恐惧感老在起作用,所以我一直讲啊,那个东西不是外在造成的,都是你内在造成的。

举个例子,以前我们做了凡禅,也有不少接触中医这个圈子的,完了他说这不太对吧,怎么这晚上还走路呢?怎么刚吃了饭就走路呢?他觉得不太对,所以他心里面七上八下的,嘀嘀咕咕的。其实你想啊,这个走也好,不走也好,它本身是不是个现象呢?这个现象对也好,不对也好,和你里面的那个恐惧不恐惧有关系吗?两回事啊。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你就揪着那个东西要表达恐惧呢。因为你有条件来揪住这个恐惧,于是你就恐惧了,所以我给你讲每一次那个东西它都是来自里面的,你就是看不见,所以你总是会以为是外在造成的,你总是会借助外在表达。其实这个时候是应该观照内在的,每当恐惧感出来是解决内在的,不是解决外在的。可惜人不知道。人不习惯看内在,人习惯看外在,人们总是认为那个被感知的内容才是实象,他不知道那个感知的主体才是实象。所以他老掉到那个里面去,老是出不来,所以老是在那儿不肯直下承当。

又曰:“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闻见障蔽,无入头处。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但恐学者得之容易,只把作一种光景玩弄,辜负此知耳。”关于良知这个话题,对于王阳明来讲,说实话,他真是百死千难中得来,他整个悟道的过程很不容易。

我前面好像简单说过。王阳明是个官二代,一个世家,从小玩的东西跟别人就不一样,想学军事就去了,想学象棋就去了,想干嘛就去了,就这样的一个人。你想十五六岁时候写文章让他爸交给皇上,那个时候和蒙古人在边界打仗,王阳明十五岁说给我一支军队,我带上三千铁骑给你把那帮蒙古人赶走啊!十五岁就这口气啊,诸位,咱们十五岁干嘛呢?人家十五岁那是意气风发,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前面年轻的时候整个他状态就是一个张扬的状态,想干嘛干嘛。这边结婚呢,还出来转悠,把结婚这事给忘了,自己在外面找老道聊天聊的过瘾,聊的晚上就不回了。完了第二天,结婚怎么新郎哪儿去了?满世界找,找到庙里面找到了,跟老头聊的高兴呢,就这种状态。年轻时候这样。

但是后来因为得罪了宦官刘瑾——明朝很有意思的一个朝代,好像每一任皇帝都是宦官当权,宦官特能干。完了得罪了这个宦官了,结果被贬到龙场,而且被贬到龙场一路上有人追杀。他原来是那种生活,现在变成这种生活。而且再到后来遇上宁王造反,那种场面很难处理的。当地的官员都没办法说,为啥没办法说?宁王这件事不是普通事,是夺取政权的事。

比如说我是个当地官员,我给朝廷写个奏折说不好了,宁王造反了!结果过了两年,宁王造反成功了,把天下拿下了,一查档案,当年你告过密,是不是满门抄斩呢?这话不能说啊。你不说,宁王造反了,朝廷说你是当地官员,你怎么不知道呢!你干啥吃的!是不是满门抄斩呢?看到了吧,不会玩。所以当地的官员干嘛呢?当地的官员明知道也不能说,给朝廷写个折子说“江南有变”。将来反正你宁王要查的话,江南有变,我没说啥啊。上面怪罪下来,说你怎么不知道,就说我写了,你没有问我啊,我写了江南有变啊。对吧,他(当地官员)有这么一手。

到了王阳明这儿没有啊,王阳明他等于赤手空拳开始战斗的,而且他自己很知道啊,对于自己来讲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必死无疑,必是满门抄斩,必然是这样的一个结果。曾经有一段,他写信给他爹,他爹是当年的状元,说宁王这边反了,宁王要派人杀害您呢,你赶紧跑吧。他爹想了想,我儿子在前线平叛呢,我跑了这成啥了,我不能跑!是这么个情况。

所以对于王阳明来讲真是百死千难中得来,经历了那么多人生的跌宕起伏,经历了那么夸张的事情,他才慢慢慢慢地找到那个入口。闻见障蔽,无入头处说那个时候,他找不着从哪个地方进来,后来知道了。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他知道了这个东西,不能跟人讲,只能“致良知”只有这么个一口说尽,一口气一个词就说完了。可是他自己悟道的过程很艰难,但是学者学这个东西不知道这个东西有多宝贵。举个例子,就像咱们在这儿坐坐,喝着汤,走上路,散着步:哎!就这个东西!真知道这个东西的人说实话不算多。

这一期好牛的一期啊,这到最后一天敢说这个话。前两天说怕你们骄傲,请问怕你们骄傲,是你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我怕你们骄傲,我怕是真的,你骄傲是假的。看明白了吗?有没有发现我们都以为你骄傲是真的,所以我才怕的。我们都认为问题是外在的,所以我才怕的,但是真相是因为我怕,我借一个题发挥,说你要骄傲。


那么这儿讲你得着容易,你以为这个致良知,跟你原来学的这个那个的,你以为差不多。什么是差不多?你以为是千万种方法里的一种。但是不好意思,其实这个“致良知”它是千万种方法的归根的地方。就像一颗大树,这颗树上结满了苹果,结了两百多个苹果,它不是两百多个苹果中的一个,它是这两百多个苹果的根,是这么个东西。所以它不是你这么看的。

是学者得之容易。这个东西人就是这样的,你得这个东西容易,只把做一种光景玩弄。就是你觉得也挺好啊,完了平时还开玩笑:你格物去吧!当个玩笑说了,你格物格物吧。这个有什么用,于你于人还是于谁有什么好处?辜负此知耳。就可惜了。

把这篇选进来,我是想提醒提醒这个东西真是个宝贝。如果你是有道学基础,有学传统文化,有学道德的这个基础,你就能咂吧出这个味来。你就知道这个东西是个多要命的东西。没办法说他有多厉害,真是没办法说,用多少言语都觉得苍白,就这个东西!宝贝里的宝贝,天底下没有比它更宝贵的东西了,只是你知道不知道,我只能这么说。


先生曰:人但一念善,但实实;一念恶,便实实是恶,如此才是学。不然,便是作伪。”先生就讲你有什么感觉啊?你有一念,你的感觉很好,那我告诉你实实在在这就是好。你自己要跟自己要说清楚,自己要跟自己体会清楚,说确确实实好了!实实是好。

一念恶就是一念不舒服,不舒服这就是恶,便实实是恶。这样的才是你正儿八经的学习,认认真真的,实实在在的学。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实际情况就是你感觉恶,好的时候不说,好的时候不多,因为大部分人真的好的时候不多,因为里面全是人欲,所以好的时候不多。可是你那个不好出来的时候啊,你怕别人知道,你体会啊,你感觉不舒服不痛快,怕别人知道,所以你常常要伪装,假装挺好的,完了还说没事。

比如说,有一个人,我就看不惯,我就看他不舒服,但是你还要:哎呀,我跟你说个事,你也别多心啊,我这么说其实也是为你好。你看,你还要假装没事,把这个东西说半天,说了半天还心说:我这说的够客气的了,够给你留面子了。但是嘴上还要说:哎呀,不知道我说的重不重啊,你可别多心哦。你看,现实生活中你总是这样,你总是把自己的那个不好要包装起来,是吧,为啥?因为你怕别人认为你不好。你有一个怕,有一个恐惧,这个时候你没看到恐惧,你连你的那个不好都没看见。

我们生活里面经常是念念叠加。一个念一个念,不断地对上一个念做评判,念念叠加,早就不知道拐到什么地方去了,那么这个地方就告诉我们,你是什么感觉,实实在在就是什么感觉,勇敢地接受你的这个感觉的这个状态。我说勇敢啊,这真的是啊。这个人一自卑就特别的可怕,特别怕别人看到我自卑,其实有什么呢,谁不自卑呢,你想谁不自卑呢?所以你勇敢地承认自卑,比那个不承认自卑的自卑者勇敢多了。你体会我说的这句话。当然你也不用满世界地跑说我自卑,我自卑,用不着,因为你最重要的是告诉自己我自卑呢,我看到了自己小小的自卑,实实在在地看自己,那么这就是实学。否则的话,不然便是作伪。就装啊,现在这个词叫装。


尝问门人。先生曾经问过学生。

圣人说知之为知之二句下一句是啥呢?下一句是“不知为不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呀?

俩人回答不上来。“二友不能答。

先生曰:要晓得圣人之学,只是一诚。”我们讲第一个功课是看见。你别逃走啊,你看到那个不好,马上就逃走了,然后跑出来就做广告:我没有不好,我好的很啊,如果你看到不好,那是什么什么……还有这么一种人呐,我还真遇上过这种,就是感觉不好,然后他说谁看见我感觉不好那是谁自己感觉不好。他是这么的,其实他那个状态已经急的不行了,整个状态就已经很不舒服了,但他依然认为问题是外在造成的,他自己还是不肯承认。你知道他对于那个要接受的那个恐惧感。

其实人无非就是幸福感、恐惧感,无非就是这两种感觉。其他的比如说自卑也好,愤怒也好,种种种种,它的根源都是恐惧感,不同程度的恐惧而已。所以你会发现所有那个恶劣的情绪,所有的那个知恶后面都有一个恐惧,都能看到,你观那个东西就行。


自陈喜在静上用功直,黄省直。自己讲,他说我特别喜欢静的感觉,喜欢在静上用功。比方说喜欢静坐呀,比方说喜欢找个幽静的地方呀,找那个静,喜欢在静上用功。

这一页选进来干嘛?这一页选进来是给有人喜欢静,有的人有功课,喜欢静,正好一起交流下这个话题。

先生曰:静上用功固好,但终自有弊。说做这个静的功课挺不错的,不过这个里头恐怕有些问题,你发现不了。“自有弊”自己还是有弊端的。

人心自是不息《易经》上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一直是一直是运行的,他不休息,人心也是这样的,“自是不息”就是所有的那个感受都是流动着的,一直在流动着的。

虽在睡梦,此心亦是流动。就是你睡着了,你的感觉还是流动的,要不然你就不做梦了。比如有人睡觉,你跟他对话,他能一边睡一边跟你聊天,有这种的。为什么?因为他的感觉在流动呢。

如天地之化,本无一息之停。这就是自强不息啊,天地运转什么时候都没有停过,自强不息。

然其化生万物,各得其所,却亦自静也。那么天地化生万物,从天地的本体里面衍生出来,这儿长个树那儿开个花,这边来个小白兔,那边来个大灰狼,这叫什么?各得其所,各自干各自该做的事情。你比如说兔子就是打洞的,狼就是找肉吃的,各自有各自干的。你不能说狼你做的不对,你怎么能吃小白兔呢?它天性就是要吃小白兔的。 

然其化生万物,各得其所,却亦自静也。你有没有看到,它只是在内部流动呀。自静,它一直在外面找东西,不是,它就是在按照自己的自性在运转啊。

此心虽是流行不息,然其一循天理,却亦自静也。说这个心也是这样的,这个心虽然是一直在流转,一直不停地,这个叫人心不息。虽然是这样的,但是它这个流动是跟着那个自动在流动,它的流动是自动的,不是被干预的流动。所以它叫“一循天理,却亦自静也”它自己还是静的,就像那河流一样,河流没出来之前我干啥呢,但是河流就自己一直在悄悄地流。人心也是这样的,那个感觉也是这样一直在那流,它只是悄悄地在那流,只是在那悄悄地运转,仅仅是那样而已。

若专在静上用功注意这个字“专”,你有没有发现这个“专”字是干嘛,这个专字是执着。有没有觉出来?专就是我非要静呢!发出这么个动静。

若专在静上用功,恐有喜静恶动之弊这个时候你有了选择了,你是分别的,静是好的,动是不好的,我就喜欢这个好的,我不喜欢那个不好的。不喜欢那个不好的是不是抗拒感?喜欢那个好的是不是个贪婪心?是不是个抓取心?你有没有看到他里面是什么,这个东西他里面的那个感觉是没有。看到了吗,里面是“我没有静”“我想要个静”“我抗拒那个动”是这么一个东西啊。所以这儿讲“恐有喜静恶动之弊。”

先生告诉他:动静一也。动也好,静也好,你如果能学会全然地接受,它是一不是二。

我们讲的,夭寿不二,你活几岁,活八岁好岁数,活八十岁好岁数,活八百岁还是好岁数。我在哪儿,我活多大,我都是全然接受,这叫夭寿不二。

《了凡四训》因为也讲这段,了凡自己就引用一段。曰:“夭寿不二”完了后面又讲“修身以俟之”,两段分别把这两句拆开讲两遍。叫“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二……那么他就提到这个事情了。我以前在《了凡四训》里面讲这个夭寿不二的时候,我总是会把我以前在终南山拍的一张照片,总会把那个照片拿出来就试图要告诉你,这夭寿还真是不二。

 但是我这里边给他个愿,给他个念,给他种个种子,种什么种子就长什么种子。所以他说我不想死谁也拿我没办法。完了这个记者反应不过来,记者说你不想死别人就拿你没办法了?记者就去问他的侍者,侍者叫秘书,助理。 

到后来我在终南山见了那个老和尚——看看那个老和尚,看过的就算了,没看过的就来看看老和尚。

第一次看这个老头,你感觉他多大岁数了?老头胡子还黑着呢,胖乎乎的这老头。

这老头当年(2014年)105岁!

看这个。当时在吃饭的一个景象,拿的搪瓷碗,这个屋里是他们吃饭的,那边厨房,吃饭的餐厅都在这,都在这个屋里。有一个居士,居士的岁数我看有六七十岁,老居士,老居士吃饭人家讲究,居士们都讲究龙含珠,凤点头。龙含珠就是拇指在上,四指在下,碗这么端,这叫龙含珠;拿筷子的时候这么吃叫凤点头。人家吃饭讲究龙含珠,凤点头,这么个吃法。完了老和尚去了,就看看:你吃饭这么吃的!“Duang”屁股上就一脚。完了俩人开始调皮,给老居士屁股上一脚,然后那老头就“哎吆哎吆”就这样的,老和尚说吃饭还能这样吃的,看我!完了就呼噜呼噜的往嘴里吃,就这张照片。咚咚咚咚就吃完了,调皮的不得了!

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一百多岁的老头啊,这个场面你就觉得可能十岁以内的小男孩,咚咚咚咚的吃完了,完了告诉你吃完了吃完了!这么吃这么吃,这样子的,你知道嘛。所以当时就是这个吃饭的照片我赶紧就拍,就这么一个姿势,老头这种的,一百多岁。

去了以后才给我们讲:哎呀,我今天半月板受伤,不能给你们表演轻功了。到那会儿我才知道半月板说膝盖的,我以前都不知道半月板是个啥东西,第一次听说半月板受伤。后来我问人家,啥叫半月板,半月板就是膝盖,膝盖受伤了。我说老头会轻功啊?人家说会呀,会轻功是什么样的……我也不知道是西安还是北京,跑到城里边了,那城墙两三米高,老头蹭蹭蹭就蹿到墙上去了,蹿到墙上把保安吓坏了,保安说大爷你快下来!他说你上来!你下来!大爷说好,我下来!咚就跳下去了,保安差点背过去,吓着了,就这么一场面。

这老人家是谁呢,可能有的人你会在网络上或其他地方能经常见到这个名字,一百多岁的高僧——普光老和尚。

来看看他徒弟。

这就是他徒弟,徒弟比他大四岁,一百零九岁,这老头是真老,这老头走路就不行了,就颤颤巍巍的。那老头(普光老和尚)根本就看不出来,现在六十岁往上的老头都不一定有他健康,那走路健步如飞,跟没啥事一样。完了用手,你看这么胖乎乎老头,完了你用手去托他,搭他胳膊,你扶他一下,一扶,整个感觉那个身上的肉全是软的。婴儿知道吧,婴儿稀糊糊的那个肉,就感觉那个肉指头缝能溢出来的样子。一搭你就知道,这老头身上的功夫了得。修得好的那种人,身上都是软的;修得不好的人身上全是硬的,里边全是气,气的。

所以你生过的气你不要以为都没事,你生过的气全在你身体里面存着——如果你有身体的话。懂不懂啥意思,身体也是你的感觉啊,如果你有的话全在你身体里面存着呢。你不懂得处理呀,来一个气,就你所有的那个情绪,就包括你的装的那种说我没气没气,实际上你都气的不行。你装的那个东西全都给你装进去,你就装吧。你不懂得怎么去处理它,换句话说,如果你不懂得格物,将来有一天发作的时候你全都没治,因为你解决不了根呀。

 你不把他当回事,是因为你没吃过亏。我不是讲你一忏悔的时候,你一释放,现在讲叫格物什么都行,你各种东西往出排。储存在肝区的,肝经的问题他往出排的时候,青色的,酸味的;在心上的,苦味的,红色的;在脾上的,甜的黄色的;在肺上的,白色的辣的;肾上的是黑的咸的。

我当年那个烦气,大到什么程度,我不能听人说话,谁要是跟我一说话“火死了,我就去去去去去的”就这样,内在就烦到这种程度。后来上课,我是属于反应超慢的那种,人家有反应快的,一打电话说你被我们学习班录取了,这电话一接上就开始反应,咕噜咕噜打嗝的、放屁的、呕吐的就开始反应。我属于反应超慢的,一共十天的课,我上课都上了八天了,第八天中午那个劲才上来“豁”的一下,好家伙,那么老长的走廊,我在那头,厕所在这头,一口就上来,就猛跑呀,那么长跑过去要吐啊,憋了一嘴,开始吐,吐了不知道多少,全是黑的,就像酱油,吐的鼻子眼睛里面都是,抱着厕所蹲便的那个坑就不知道吐了多少,吐的连气都上不来。就那样的场面啊。所以我给你讲,这个宝贝到你手里,你可别真不当一回事。

而且就说这个止语,说老实话,人们老是不把止语当回事。总觉得止不止无所谓,我给你讲,可差远了,是天地的区别,就是如果这两天你一直是止语的,你绝对占便宜,因为你能尝到那个味道,就是学习的那个东西,你尝到味了。不止语的你基本上来了属于旅游一场,属于来了看一看“大家学习的不错,加油啊”基本上这感觉。我们那个十天的班全程止语,老师要求连招呼都不用打,你走路只看你自己的脚就行了,谁也不用管。课上有要说的东西,老师让你说,你就说,老师不让你说,你就闭嘴,就是这场面。而且全国招两个班,一个班三十六个人,两个班七十二个人,两个班上课下课,走廊里边教室里面全是此起彼伏的“咕噜”打个,“咕噜”打个,完了那个呕吐的,还有那种情感那个点到那儿的哭的哇哇的,都这种哭法。哎呦,整个那个场,现在想起来都是毛骨悚然。不是害怕,你知道他要经历那些东西,必须要过那一关,所以整个那个心低沉的很,就是在那样的学习状态里面学习出来。

所以我不知道怎么跟你说它有多好,我没法给你说,我总而言之我告诉你,王阳明讲他一天两天讲的是“格物”,他一二十年讲的还是“格物”!知道的啥意思了嘛?我再给你讲一二十年之后呢,还是格物呀!生生世世讲的都是格物啊。所以你要是明白的话,从这儿你连生生世世都不需要了。为啥?因为不生不死了,你还要什么生生世世呢?对不对?你体会我说的这句话。

多少修道之人其实在解决什么东西?修道之人他不知道他要解决的那件事情是个啥。修道之人以为我会哪个法术了,我会哪个技术了,我会点铁成金,我能干啥了,我就有钱了……这是你需要的吗?你好好体会。我点铁成金了,我就有事业了,我就能渡更多的人了,我能渡了全世界,你想这是你要的吗?如果你要这个东西,只能说你没有。对不对?但是有一个东西你必须解决,那个东西是什么?生死啊!你别说什么生死呀,大过年的,有本事你不死啊,你有这个本事吗?没有啊。没有你就要学会面对生死,你要知道生死的真相是什么——是感觉。生死也是个感觉,你体验一次生,体验一次死嘛。是体验呀,就像你可以体验一下二十岁,还可以体验下四十岁,你可以体验没儿子的时候,再体验有儿子的时候还是体验呀,其实你所有的经历全是体验,包括死在内也是体验,包括投胎还是体验。

那你如果站在大关系上看,只有觉。看到了吗?只有觉,生死是觉里面的一个现象,如果你真明白这个东西的时候,你知道为什么古圣先贤讲的分段生死啊,它就一段一段的啊,就是虚线。


拿虚线画个圆圈。那个实线部分叫生,空白的地方就叫死。完了又到生,又到死,又到生,又到死,是不是分段生死啊。但如果你站在这个大圆外头看,有生死吗?没有啊,他是个整体,他不生不死啊。你在里面体验你也一段一段的,出来是一个。

所以你得出来呀,你在里面说这个东西没用,如人说食,终不得饱啊。光说顶什么用啊,所以功课你要做起来啊。这不就是轮回吗,分段体验,而且你体验不同,体验不同不就是轮回吗?现在你出来看,它动吗?它不运动啊,就静静的放在那里呀,它只是自静。

你体验的时候它是动的,你宏观看它是不动的。它自静,那你就知道没有生死了,一直是那样的。仓央嘉措他那首诗,他就在那里,不生不死,不垢不净,他就在那里,他只能是那样子。所以仓央嘉措的诗不是搞对象的诗,不是情诗,是他和真相之间的关系,不是他跟美女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把那东西看成搞对象了,开什么玩笑呢。这边还搞对象呢,还跑出去,从布达拉宫跑出去跟那个女子幽会,天哪,就这两下子还活佛呢,还喇嘛呢?开什么玩笑呢。对不对?这个玩意有意思。

下期预告
     《活出来的秘密》(三十四)  
经典的文字后面有奥秘


本系列音频及文字由启明灯整理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