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0年台湾GDP是福建的7.3倍,人均GDP更是达到福建的11倍

 我的书摘0898 2020-09-22
彼时,台湾经济实力远强于福建,那么20年过去了,现在谁更胜一筹? 

先从直观的数据,看一下两地这20年来的发展轨迹。2000年台湾的GDP总量为27438亿人民币,2019年为42141亿人民币,增长了54%。2000年福建GDP总量为3764亿人民币,2019年为42395亿人民币,足足增长了1040%,并于当年经济总量首次超过台湾。虽然人均GDP方面,福建刚刚达到台湾的60%,但比之20年前的不足10%,取得的进步不可思议。我非常看好,再经过10年的努力,福建人均GDP能持平台湾。

福建是一个非常低调的省级行政区,说起东南沿海,人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苏浙粤三省上。实际上,福建的人均GDP很不错,并不比其它沿海省份差。很多人印象中,福建是东部沿海相对落后的地区,多山地、少平原,又没资源。但是最近十几年,在福建人的辛勤努力下,经济突飞猛进,导致很多人的观念还没改过来。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血脉相连,台湾人中80%来自福建。两个地区一衣带水,很有比较的意义。

1.台湾的四大王牌产业与福建的三大支柱产业。

台湾制造业极为发达,有四大支柱产业:半导体、电子制造业,精密机械,显示技术。其中半导体是台湾的王牌产业,2017年产值为81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韩国。代表公司有:台积电、联发科、联电、日月光、硅品、奇景光电、联咏、瑞昱、力晶、南亚科。

半导体产业中的芯片产业,是台湾最强的部分。芯片又分设计、制造、封测三个环节,台湾在这三个环节上都有世界级的公司。芯片制造,台湾全球最强,台积电一家企业占据市场80%的份额,一骑绝尘。在芯片设计领域,台湾有联发科,仅次于高通。在封测环节,台湾有世界第一的日月光,不过最近几年长电科技追势凶猛,日月光世界第一的宝座岌岌可危。

不同于邻近的韩国和日本,台湾经济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而非大型企业集团。台湾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举足轻重。全球大多数电脑电子零组件由台湾生产、提供。高新技术产业已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占GDP的比重从1952年的35%降至2%,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合计比例过半。

福建的三大支柱产业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制造。这三大产业,对福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40%以上。电子信息是福建的王牌产业,也是推动福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基础产业。福建为了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引进了一系列大项目,投资均过百亿。例如京东方投资465亿人民币,在福建建设第6代AMOLED生产线。

2.福建与台湾唇齿相依,太多台湾年轻人在福建创业生活。

2018年,到福建旅游的台湾游客达到了363万人次,也就是每10位来大陆的台湾游客中,就有6人进出福建。同年,台胞来福建实习、就业、创业的青年朋友达到12000多人,增幅达到87.3%。一批台湾青年“创客”福建落地扎根、稳步成长,促进两岸交流的“正能量”正在显现。福建各市中,台湾的年轻一代,对厦门情有独钟。厦门市集美区的海蛎文创基地,集中了一大批台湾文创产业者,他们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长,最终结出累累硕果。

台湾2350万人口,祖上大多来自福建,很多台湾同胞每年都会回福建探亲。而亲眼见证福建日新月异的发展,必然会对其产生触动,从而改变他们的固有认知。那么未来,台湾和福建的发展会如何呢?

台湾的四大支柱产业,目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未来发展压力重重。先说最强的半导体产业,台积电未来十年无忧。但是无论是日月光,还是联发科都受到了来自大陆,以及韩国企业的激烈挑战。电子制造业,台湾以代工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大陆这边的比亚迪和立讯精密,这几年发展神速,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精密机械领域,台湾一直处于中端水平,始终无法向高端突破。压力最大的是显示产业,大陆的京东方,已经是世界第一的液晶显示面板制造商,台湾曾经辉煌的面板五虎,现在只剩友达和群创。

福建的未来发展,一片光明。现有的三大核心产业,应该继续做大做强,持续产业升级。未来,福建应该以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核心,发展好海峡西岸城市群,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建设新经济发展的引领区。台湾和福建可以高度互补,如果能协同发展,理应取得1+1大于2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