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均GDP,台湾省超日韩

 莫为天下先 2022-10-25 发布于湖南

这几年,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台湾经济却逆势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中国台湾的人均GDP有望达到35510美元,首度超过日本,时隔19年再次反超韩国,登顶东亚第一。

其直接原因是,在美国加息下,日元、韩元兑美元都大幅贬值,日元今年贬值了约30%,韩元贬值约20%,新台币则相对坚挺,贬值幅度大约在11%到13%之间,人均GDP以美元计价,货币贬值幅度越小,折算成美元自然越多。

新台币之所以贬值幅度小,主要得益于其贸易顺差。今年上半年,台湾省创造了33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反观日韩,则连续数月出现了贸易逆差。顺差意味着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当本国货币需求量增加,汇率就表现为更加坚挺。

图片

图片

为何台湾出口数据这么好?这主要归功于台湾省强大的半导体产业。有人用“沙特阿拉伯之于欧佩克”来形容台湾之于世界半导体产业链。

拿芯片代工来说,2021年台积电一家就包揽了全球59.5%的份额,排名全球第一。在封闭测试领域,日月光一家占了全球27%的份额,排名全球第一。在芯片设计领域,联发科也是赫赫有名,市场份额位全球第二。

自疫情以来,全球供应链都受到了巨大冲击,电脑、手机、汽车等产品的芯片需求量出现爆发式地增长。台湾却逆流而上,2020年,台湾省经济增长3.36%,2021年更是增长6.57%,创下11年来新高。今年上半年,台湾半导体出口额 928.4亿美元,占总出口的37.6%,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图片

图片


一边是经济增速快,一边是货币贬值慢,这便是台湾人均GDP赶超日韩的原因。

我们再问:面积仅为3.6万平方公里的台湾省,是如何从农业经济,发展到如今能在全球半导体行业占据显赫位置的呢?

我们说,一个经济体的崛起,往往是从发达经济体的产业转移开始。比如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崛起离不开英国产业的转移;再到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崛起离不开美国产业的转移;再到70年代,“亚洲四小龙”也开始承接日本的产业转移。

因为发展之初,劳动力相对便宜,台湾省就抓住了这个机会,从纺织、机电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发展,再到80年代产业升级,发展半导体这类知识密集型产业。

为了产业升级,台湾省也采用了以技术换资源的办法,并设置了新竹、台中、台南三大科技园进行科技产业扶持,还聘请国外科技人员来台产学研(产业、学校、科研一体化),外加广建高校加大人才输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
图片图片

我们说,台湾省作为一个体量较小的经济体,擅用自己的比较优势,集中资源在半导体、电子制造业、精密仪器、面板技术等少数领域发力。今天台湾省取得的成绩,有自己独到的一面。

但同时也面临着“本土产业空心化”的隐患。因为自80年末开始,由于土地价格和劳动成本上涨,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台企纷纷迁往大陆,一开始只是下游产业,后来上游产业也逐渐跟了过来,造成了台湾省本土产业空心化的局面。

当下,带动台湾省经济成长的企业,大多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尽管省内人均GDP节节攀升,但贫富差距也在加大,年轻人买不起房子,越来越缺少奋斗动力。台湾年轻人爱说一个词叫“小确幸”,尽管比“躺平”、“摆烂”好听,但某种程度也反映出同日韩一样,年轻人上升通道被堵住的现实。

最后要说的是,台湾省属于外向型经济,经济上依赖进出口,台湾省对内陆的经济依赖,远大于内陆对台湾的经济依赖。所以对台湾省而言,要同祖国大陆搞好关系,才更有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