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语文,写好记叙文,方法只是初阶,语感和思维决定分数高低

 人生底色看语文 2020-09-22

写作文这事,有些同学提笔就发愁;也有同学,面对题目稍想一会儿,提笔就能写出像模像样的作文。

这两种极端的现象,后一种往往被看成有写作天分;而前一种,却被看成是正常的现象。

为什么有如此看法?因为大家对写作文的认知,仍然跟不上现实的发展。知道作文不能全靠方法,却不十分清楚写作文的功夫在方法之外,还有哪些。

以初中生的作文为例,并不是仅仅提起笔来凑够600字,作文的背后要有思想,有情感,有对世界的看法,有对于自己理想信念的表达。

当然,如果是纯然的应试状态下,可能好多同学没有这些,只有对考试话语的转述和对应试技巧的展示。好多同学的作文状态就是这样。

被训练到如条件反射一样,看到题目就把自己以往的材料往上套,套的好了,也能得到不错的分数。

写作中的这些不尽人意的现实,经常会制约大家作文水准,当然也会影响作文的得分。分数总也上不去,大半是这个原因。

如果对写作有更高的要求,是不可以这样的。下面,我们说一下理想状态下写作文是什么样子的。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言诚不虚也。

一篇好的作文,要新颖独特,而最最主要的应该是写自己对于生活的发现。有些同学的作文经常被批评为不新颖,被认为是人云亦云,什么原因呢?

因为没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既没有广度,也没有深度,更不成其为独特的这一个。

好多语文老师都喜欢举朱自清《背影》的例子,那是一件极其简单的生活中的父亲关心儿子的事情,谁的生活中没有这样一两件事情?

但是朱自清写出来,却成了经典。他的步履蹒跚的,微胖的,穿着马褂的父亲,永远的行进在我们文学史上。

而我们的作文呢?即使写了同样题材的,也可能有时会被老师判很低的分数。

不想拿大作家的艺术水平和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孩子们对比,也不应该这样,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向经典学习。

今天要强调的事情,是要善于发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发现不了美,在作文中又如何展现美?

有时写作文,我们的素材不是来自于生活,而是来源于对他人书面材料的借鉴。说借鉴是比较好听的,说白了不过是仿写和套作,甚至有时是不露声色的抄袭。

再加上写作的时候不够用心,所以写过了好多作文,却并没有什么心得。

其实我们并不缺少情感,有好多同学读言情小说的时候,看电影的时候,也会感动的落泪,面对生活的时候却无动于衷。

这不是宠辱不惊,而是对生活的麻木。活生生的现实就在我们眼前,可是我们却像中年的闰土一样,竟然显得那么无动于衷。

唤起对于现实的关怀,多去体悟现实中的人和事,笼天地于形内 挫万物于笔端。

批作文的时候,发现同学笔下的父母,一点儿也不让人感动,真的就不相信这么多年的生活中,父母就一次也没有感动过大家。

提到这个话题,你们有人和我说,那有啥好写的呀?

解决大家不善于观察的问题,有好多种方案。今天却想提供给大家一种方法,那就是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分类。简单点分,如校内生活,家庭生活等。

作文一定要写到人际关系,从自我的角度考虑,人际关系有和老师的关系,和父母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和陌生人的关系。

这样想去,我们的作文无非就是从这里面选择,当然也有可能采用组合的方式。如果非要给大家提供一点方法的话,可以尝试比较流行的思维导图,设计出基本的结构。但最好是靠感觉,因为初中的作文实在不长,方法多了,也很麻烦。

比如和好朋友闹了矛盾,回家经过父母的劝导,第二天又和同学重归于好。如果把这件事情写进作文,事情的过程肯定是有细节有略写,还要有心理描写,还要有对比,为了生动,可能还会有场景的描写。

也许大家要纳闷儿,既然我置身其中,那么如何观察呢?

所谓的观察不是像生物实验一样,做一个旁观者。

从学语文的角度出发,我们观察生活的目的是为了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表达恰当得体。

只有从观察中发现人物独特的性格以及独特的情感,观察和思考相结合之后有所发现,这样的观察才有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