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彭允好 2020-09-22





连日阴雨,天气转凉,寒意侵人,800元租来的小屋既无空调,也无电暖,久坐不住,只得提早上床歇息。

躺卧床上,尚无倦意。脑子里堆积着满满的杂乱无序的东西,一直都没时间理顺清晰。

很长时间以来,总有朋友问我:“这么多年清贫自守,图的什么?“不仅是朋友这样问我,我有时也这样问自己。清贫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清贫更不是人生追求的方向。尤其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时代,贫穷是和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的,贫穷只能说明个人的无奈、无力和无能,关公文化的理念中也从未有过把贫穷列为奋斗的目标或人格标准的选项。

关公文化的道德精神中有一项是:廉洁。所谓“公生明,廉生威”,廉洁是内心光明,不受外物所惑,保持清白的人品。廉洁并不等于贫穷。廉是清正廉明,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无暇,指人生坦荡真诚,光明磊落。

屈原在《楚辞·招魂》中说:“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意思是,我自幼时秉赋清廉的德行, 献身于道义而不有丝毫懈怠。东汉学者王逸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表达的是人生的态度,以及对自身的约束。

古语云:“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贪者必瘦人以肥己。”廉和贪所处的环境或有相同,所行使的职权、所服务的对象或许相同,相差的仅仅只是一个念头,但反映在人格人品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关公进曹营之后,曹操对关公待遇特别优厚,所谓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公尽送入内门,令伏侍二嫂。一日,曹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示以“不忘其本”。

等到关公斩颜良诛文丑之后,得知刘备下落,即作书辞曹,挂印封金,只带着旧日跟随人役,护送车仗,寻刘备而去。临行前,以诗入画作“风雨竹”以自喻。诗云:“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关公以竹代“节操”,表达洁身自好、廉洁坦荡、不辱名节的人生志向。

贫穷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贫穷不可怕,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如果为了摆脱贫穷,而不能坚守本心,廉洁自律,就可能会在财富名利的诱惑下,随波逐流,丧失人格尊严,背叛人生理想,最终由贫到贪,越陷越深。

《吕氏春秋》中有句话:“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关公文化的精神内核就一个字:“义”,学习关公文化、传播关公文化、弘扬关公文化、传承关公文化,一切都要以“义”为准则和基本要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500年前孔圣人就讲过这句话,今天依然适用。

关公文化并非不讲利,关公也是武财神,掌管着天下的财富。但关公所掌管的财富是正财,也有偏财,但绝无邪财。所谓正财是诚实守信、坦荡真诚,靠信义经营所得的财富,这种财富最长久,可以传承给下一代,甚至带到自己的下一世。所谓偏财,即意外之财,多数是机缘巧遇而得,利偏财的人多数是慷慨好义,心胸豁达,交游广阔,投桃报李所得,所以也可长久。唯独邪财,乃是出于发心不正,机巧狡诈,坑蒙拐骗,损人利己,属于不义之财。邪财得到的快,但是灾祸也如影随形,只等业障满格,便会得到清算。这在《文昌帝君阴骘文》里就有专门的记载。

所以,关公文化的财富观,讲的是“义利之道”,讲的是“以义取利,义内生财”,而绝非不择手段,一切都以赚钱为惟一追求目标。

现在的很多人,已经为了钱,鲜廉寡耻,泯灭良知,背信弃义,什么坏事都敢做,什么坏心都敢想,钱迷心窍,而没有任何惭愧之意,羞耻之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人与传统文化的财富理念已经越行越远。

在这种全民皆商,全民求财的市场经济大潮下,总要有那么一小群不识时务、不肯随波逐流的人为这样一个浮躁喧嚣的社会吹响一曲《清心普善咒》,为热情高涨,头脑发烫的食色男女降下一点温度,保持一点风度,留下一点有别于这个社会的另类的参照。

我并非不爱钱,也绝非不想赚钱,也没想过要永远这么清贫下去。只是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定位,也有其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在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我坚持清贫自守,不入俗流,坚持每天写点关公文化的学习心得,个人的心路历程,个人的随笔感想,虽然文笔欠佳,但倘若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一点清风正气,给读到我的文章的人,带来那么一点启迪和感悟,那我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没有白费,我所经历的所有辛苦也算是有价值了,这就是对我最好的赞赏。

关公文化彭允好 1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