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制霸战国三法宝:李悝、吴起都知道,商鞅用的最好,秦国一统天下

 混沌评说 2020-09-22

很显然,“变法”就能强盛,那么到底变的什么法?李悝、吴起、商鞅变法的内容都挺多,但其实最核心的制胜关键,只有三点,商鞅推行的最彻底,秦国才笑到最后。

一、废井田,更改土地所有制

武王伐纣后,周王朝定鼎中原,然后分封诸侯,开启了农耕社会的拓殖;在春秋之前,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一直推行井田制,在这个制度里,土地都是国君及贵族们所有,广大民众通过耕种公田,获取“租种”土地的资格,从而获取收成养活自己。

在分封这个名副其实的封建体制下,公田的收入归入大大小小拥有封地的贵族。直属国君的土地比例并不太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井田制已经成为严重的束缚。

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实施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一方面是打击了贵族们的势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民众耕种的积极性。

最最关键的,伴随着土地所有制的变更,税收方式发生改变;之前具有税收特色的公田收入归贵族们;之后按照田地数量直接交税给国君,这同样沉重打击了贵族势力。

从本质上而言,这是国君从贵族手里抢钱、抢粮。

二、逐渐取消封建,推行郡县制

推行郡县制和废井田环环相扣。

郡县最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了,自从“曲沃代晋”后,后来的国君对于同宗的公族大肆屠戮、毫不客气,导致晋国无公族,后来兼并来的土地,不分封采邑,直接设县。只是在春秋时期,这并不是主流。

到了战国变法时代,直接推行郡县制,郡县由中央派驻官吏管理;这种官吏不再是世袭,而是依据绩效决定升迁去向。

这就跟原来的宗法封建体制有根本性的区别,贵族们无论能力、贡献如何,在世袭制下代代传承……

在宗法封建体制下,国君“大家长”的味道更浓厚一些,其地位仅仅比同宗的卿、大夫高出一线,尚未有绝对的权威,这也是春秋时代内乱频繁的一个原因之一;但在郡县制之下,国君在流动官僚面前的权威大大增强,大大增强了局势稳定性。

伴随着郡县制的推行,是贵族们采邑的逐渐缩小乃至最终取消;中央政府直辖的土地比例越来越高,能够调动的力量也越来越大;这也是战国时代战争规模远超春秋时代的重要原因。

三、改革军制,开放军功换爵体系

春秋及更早的时代,打仗更多是贵族们的事情,士兵们需要自备车马武器,一般人承受不了;一般平民百姓有参军资格的比例不大,所以春秋时期相对来说,战争的规模都有限,而战争多少有点古典浪漫主义色彩——敌对双方的贵族们往往能追溯到同一个先祖。

想要扩展军事战力,就必须扩充军队数量;想要提升军队战斗力,必须先让战士们有积极性。

于是军事改革相继发生,大量农民可以参军,而且一定的军功可以换取贵族地位。春秋时代,贵族是战士;到了战国时代,战士是贵族。在提升军事实力的基础上,还顺手打击旧有封建世袭贵族,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这之后的战争,规模及残酷性都令人瞠目结舌;其巅峰就是秦赵长平之战,赵军一战损失近五十万兵力,这个数字,在春秋时代想都不敢想。

可以想见,这种削弱旧贵族的改革,必然招致他们的疯狂反扑;吴起被楚国贵族所杀,商鞅也被秦国贵族所杀;不同的是,吴起死后,楚国变法就中止了,而商鞅虽死,秦国的变法依旧持续进行,这也导致两国的命运大相径庭。

纵观战国时代的各国变法,凡是在这三条上变法越彻底,则后来国家越强盛,如秦国;不彻底或者出现反复,则国家只能强盛一时,如魏国、楚国。

虽然历史课本里说清代灭亡封建制度才结束,那其实有点生拉硬套的嫌疑;依照封建的定义,周代是正宗的封建社会,在战国时代趋于瓦解;等秦国一统天下后,全国实施郡县制,封建制度就已经消亡。

当然,战国时代各方面的巨大变革,也引发了思想大解放,即所谓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个咱们下一篇再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