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华山的宫殿园林堂台寺

 禅艺会 2020-09-22

来过九华,看过九华,拜过九华,可以把九华山的寺院概括为两句话:“宫殿园林堂台寺,大愿菩萨金地藏”,只需记得这十四个字,便可高度展现九华山佛教的精髓。——纯道题

去一个地方前,总要做点功课。在来九华山之前,我就发现了一些必去之地的名称有些特别,说是寺院,却不见惯常的寺名。有着这样一份疑虑,有时真是一种有益的能量,可以让人更有兴趣去探究其来龙去脉,一旦弄明白后,则特别容易铭记在心,在情感上也就会与其更亲近一些。

到了九华山,虽然到处看到这样的广告语:“不上天台,等于没来”,但更让人向往的却是肉身宝殿,因为这是金地藏的肉身供奉处。其实,只有此处才更有资格说:“不去肉身宝殿,来了也是白来”。在寺院见到虔诚的佛教徒多了,对一般的叩头烧香已经不会特别去注目多看几眼,而在肉身宝殿,当你在金地藏肉身塔旁转塔时,看到一边的信众正匍匐前行,一圈又一圈,不时还激动得抽泣不止,北门又有几个年轻的女子在作等身跪拜,更是不计次数地一次又一次,就会深深感受到信仰的伟大力量,以及地藏菩萨在信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这是你在别处看不到的一幕。尽管对匍匐前行的礼拜方式不敢苟同,比起藏民庄严的等身长跪,显得有些不够庄重,但我还是相信,地藏菩萨的威力实在是无边无际。

殿,通常用于寺院中的一个特定建筑物的名称,如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等,概念当中属于“二级机构”,但肉身宝殿却是一个独立的寺院,而且是国务院颁发的全国重点寺院之一。肉身宝殿,原来还叫过地藏塔,倒也名符其实。只是到了明代,塔院才建殿,以殿护塔。到了明万历年间,由朝廷赐额“护国肉身宝殿”。现在,在山门和宝殿前看到的题字,则出自江泽民之手。

百岁宫,是另一个不以“寺”为名的重要寺院,它是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其实,它也曾经有过多个名称,包括含有“寺”的名称,如摘星庵、百岁庵,万年禅寺。起因是明朝万历间年的僧人海玉(字无瑕)从五台山来到九华山,就此结茅禅修,自命居名为“摘星庵”,寿至110岁圆寂。三年后启缸,发现其肉身颜面如生,他的徒弟就将其肉身涂金后供奉在亭塔内。1630年(崇桢三年)敕封其为“肉身菩萨”,同年,他的徒弟易庵为寺,寺名为“百岁宫”。1917年时,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曾赠额“护国万年禅寺“,并题竖匾”敕建万年寺,钦赐百岁宫“。至今,百岁宫里还供奉着海玉和尚的肉身。通常用于道教庙宇的“宫”,却在九华山的寺院中出现了。

说“衹树给孤独园”,可能许多人不知道它在九华山的什么地方,但如果说衹园寺或者衹园禅寺,知道的人就多了,“衹树给孤独园”其实就是衹园寺的真正全名,衹园寺只是一个简称。它还有一个名称,叫衹园金地,表示是佛菩萨居住之地。这中间包含着一个极其有意思的佛经故事:佛陀在世时有一位长者,梵名叫须达多,别号叫给孤独,是舍卫城里的富豪。他看中了祇园幽静雅致的环境,想买来供养佛及比丘们。祇园主人祇陀太子戏谑他说:“听说您的钱很多,如果您能以黄金铺地,随铺多少就卖多少给您。”给孤独长者依其福报,用黄金铺地,太子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还剩一块时,对他说:既然您买地供佛,剩下的地不用铺了,让我也供养佛吧。给孤独长者后来迎请天人在这块地上建了一座经堂,将此园名为祇树给孤独园。九华山祇园寺的名称由此而来,由于占据九华街要冲,来往信众都会去那里烧香拜佛,或者去做佛事活动,自然也是财源滚滚,如金砖铺地一般,这或许就是祇园寺有能力建造四星级宾馆的基础。

如果说衹树给孤独园的名称来自于园林的名称,那么九华山还有一个重要的寺院,其名称却来自于树名。在离开九华山的前一夜,饭后散步时我们走在九华街上,突然被一个高大的雕花飞檐牌楼所吸引,此时路上已经漆黑一片,但牌楼里面的两个大殿却灯火通明,依据念诵的梵音可以判断,这是一座规模不小的寺院。走上高高的阶梯,在月光照耀下依稀可见大雄宝殿几个大字,只见一群僧侣左右两边分开坐着,有的庄严肃穆,有的摇头晃脑,此起彼伏地按照法事的仪规,完成着一段段的诵读。从左边牌楼进,又从右边牌楼出,我们直到离开也不知道这座寺院叫什么名字。

在九华街上散步归来,我们又路过右边的牌楼,同修示意从一条小巷子穿过去,这样兴许可以少走一些路。但我还念念不忘这寺院的名称,心想既然牌楼如此出挑,来历或许就有些不一样。走过右边牌楼,向前没几步,终于看到了寺院的大名,还是江泽民的题字:九华山旃檀林,一个好奇怪的名字。有过先前的好印象,又有眼下的怪名字,让我更有兴趣去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原来,清朝初年在建造这座寺院时,就近取材,在琵琶山伐古树,发现其木质坚硬,纹络纤细,醇香异常。僧人们由此想到,佛经中有记载,南印度有座牛头山,山上盛产旃檀香木,其香逆风能传四十里,是佛教徒向佛顶礼焚燃的最好香料,也是雕刻佛像的珍贵木材。由此,寺院创建者就把寺院命名为“旃檀禅林”,简称“旃檀林”,九华山佛教协会上任会长慧深法师就是旃檀林的住持。

在九华山期间,我们约见到了几位法师作开示报告,印象最深的就是九华山佛学院院长、甘露寺住持藏学法师的讲课和九华山佛教协会副会长、上禅堂住持果桌法师的开示。上禅堂是九华山上的又一个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却也没有“寺”为名。上禅堂,原名景德堂,始建于明代,1667年(清康熙六年)玉琳国师之徒宗衍重新修缮后,才更名为上禅堂,现存寺宇系清末建筑,民居式样,别具特色。清代周赟曾下榻于此,称上禅堂为:“九华香火甲天下, 唯上禅堂最贫;风景唯上禅堂最佳;院宇唯上禅堂最丽。”

肉身宝殿、百岁宫、衹树给孤独园、旃檀林、上禅堂,还有我们到达的另外三个重要寺院:留下金地藏大脚印的古拜经台,金地藏开山祖寺化城寺和古道场甘露寺,这些中国重要的寺院集中在九华山,似乎大多有意回避以“寺“惯常的方式命名,采用“殿、宫、园、林、堂、台”的构成方式,显示出各自的个性和特色,因为独一无二而成为记忆中的唯一。于是,来过九华,看过九华,拜过九华,我把九华山的寺院概括为两句话:“宫殿园林堂台寺,大愿菩萨金地藏”,只需记得这十四个字,便可高度展现九华山佛教的精髓。

相比较而言,全国各地重复冠名的寺院就显得有些局促,通过百度就可以查到全国有19个报恩寺,更不计一些区县中的小型报恩寺,更让人分辨不清的是同一城市中的同名寺院,例如在北京就有卧佛寺3个、正觉寺4个、延寿寺7个、龙泉寺8个、法华寺8个,如果不附加说明,讲起这些寺院经常会不知所云。当然,取名必须得法,如果一味追求唯一,名称不如法,则不如规矩一点的好。

与比丘修行的寺院命名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九华山上的尼众住所,在闵园尼庵祥景区,集中有20多座尼庵,被分别命名为 “庵”(有大慈庵、莲花庵、心愿庵、慈修庵等)、“精舍”(有胜鬘精舍、衹园精舍等)、“茅蓬”(有大愿茅蓬等)、以及其他名称,如大悲莲社、慧居寺下院、回香阁,这里尼众集中,建筑特色鲜明。

尼庵白墙褐瓦、小外窗、马头墙,一般都内置花房或菜畦,绿荫环抱,环境清幽。建筑特色被概括为:“白墙褐瓦马头墙,天井院落杂回廊。地板楼板隔墙板,正厅供佛居两厢。”每座尼庵一般为师徒两人,早晚诵经礼佛,间或种菜摘茶,一心护佛,生活恬适。在如此恬静生活和长年护法之下,造就九华山有了迄今为止世间存有的唯一一尊师太肉身坐像,便是功到自然成的结果。

九华山,有太多的传说与故事等你去解读。安排好行程,下一站,九华山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