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拜古茶树6】老班章古茶树

 禅艺会 2020-09-22

对于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对于古茶树的尊崇之情,应该在更多的茶人中间传导。只有懂得感恩与尊崇,才会珍惜我们能够获得的一切,才不会失去已经获得的福报。当我们再次举起手中的茶杯时,这水、这汤、这景、这情,就会变得愈加珍贵、愈发难得,愈为珍惜。——纯道题记


        到了勐海,许多人都想去老班章看看。“红酒论酒庄,普洱讲山头”,近些年来,随着普洱茶热的升温,一些高端普洱茶的品名有了如雷贯耳的声势,老班章即是其中之一。

         “班章”二字出自傣语:“巴渣”,意为:“一条鱼”,汉语则取音译:“班章”。班章位于布朗山的山峰之间,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班章村委会下辖有老班章和新班章,两个村寨所产的云南普洱茶向来被人所珍爱。老班章村的原生态植被多样性保存完好,土壤有机质丰富,日照足、云雾浓、湿度大,特别适合古茶树的生长。自古以来,老班章村民沿用传统古法人工养护古茶树,遵循民风手工采摘鲜叶,日光晒青,沿至今日。老班章普洱茶具有条索粗壮,芽头肥壮多绒毛;具有明显山野气韵,突显出古树茶特有的香气,因而老班章茶被称为是普洱中的霸王。

        据传在十五世纪时,哈尼族的先祖——爱伲人迁徙至此,慷慨的布朗族先人将老班章村周边的山地、林木、田坝及已有数百年树龄的大树茶一并出让给客居的爱伲人,为此老班章爱伲人自建寨开始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每年都会向老曼峨寨奉献谷种及牲畜,以示世代不忘布朗族的恩典。

         过去,从勐海县城出发去老班章,单程就要五个多小时。2002年,海拔在1700米至1900米间的老班章村通往外界的乡村路开通,从此结束了千百年来老班章人与世隔绝的历史,秘藏深山的老班章古茶也渐渐为外界所熟悉。至2015年,老班章村126余户茶农,人均年收入已超过20万元,家家建新房,户户变富裕,终于告别温饱,步入小康生活。近年业,随着收入的明显增加,这个高山上的小村寨还有了自己的银行,成为全国少见的村口设银行的村子,更何况还是一个边境的少数民族村寨。

        去老班章的路其实还是不太好走,吴涛知道自己的小车难以胜任此段道路,就在当地换了一辆越野车上山,但目前已经是自古以来最好路况的时期了。开始一段盘山路,是新建的小石头铺成的弹格路段,虽然有些颠簸,但还算可以接受,被经常往来此地的吴涛描绘成是通向老班章的“高速路”。直到走上山间泥路时,才真的感觉老班章的“高速路”是多么的难得,车技差和不熟悉路况的人在泥路上驾车,随时会有翻车的危险。红土泥路被车轮压出两条深深的凹坑,好在越野车的底盘较高,否则一般的小车肯定会被中间的泥石猛烈撞击到底盘。遇到下雨,去老班章的人都会先问清路况才敢进出,因为泥泞难行时,四轮驱动的越野车都会陷入泥坑,不能动弹,此路可谓“晴通雨阻”。

        上山之后,我们先去参观了元和本生态茶园,在山顶的茶席里品茗老班章生普,之后与茶园里的管理人员一起午餐。当日,恰逢三八国际妇女节,茶园主人一早就宰杀了一头散养的小黑猪,当地人叫它们是“冬瓜猪”,以庆祝节日。边陲的少数民族喜欢过节,每年大大小小的节日不计其数,通过节日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强化本民族的联络感情。席间,老班章的爱伲族妇女一起饮酒唱歌,一派喜庆气氛,也让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受了一次最真实的爱伲人生活场景。

         老班章的乔木茶地约有4700亩,年产青毛茶50吨左右,在古茶园遍布的山坡中央,两棵年岁最长的栽培型树王被茶农用栏栅围了起来,一棵被称为“茶王”,另一棵则被称为“茶后”,一左一右,相隔不过十来米,这是去老班章的人,都会去参拜的地方。至于这两棵古茶树究竟有多大岁数了,说法则不太统一,有说五六百年,也有说八九百年的,更有说一千三百年的,由于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无法最后下定论。

        不过,这两棵茶树是老班章村里最年长的茶树这一点,却没有人有疑议。如果这是爱伲人祖先种植的茶数,那么它应该在六百年左右,如果它是布朗族先人留下的,那么它的年岁就要长得多。测量茶树年龄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往往没有人可以拿得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只能根据已有记载的茶树与未见记载的古茶树进行比照分析,从树高、树径、树围等多个指标上来分析其可能最初种植的年代,年岁越大的茶数,其误差也可能越大。

       好在对于古茶树的崇敬,并不一定需要精确的年龄数值。中国人发现了茶的妙用,并把茶文化发扬光大,正如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所言,茶是中国在四大发明之外献给全人类的又一大礼物。作为中国人,理应给予茶与茶树更多的礼赞,千千万万的茶商不仅应该把茶把当作是一种商品,更应视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在日本,茶道已经有了一种宗教属性,各种规范的仪式强化了人们对茶的尊崇,在每年的开采日都有隆重的仪式举行,甚至还会来到中国的径山,感恩大自然、感恩中国禅师赋予茶道的精神力量。

         对于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对于古茶树的尊崇之情,应该在更多的茶人中间传导。只有懂得感恩与尊崇,才会珍惜我们能够获得的一切,才不会失去已经获得的福报。当我们再次举起手中的茶杯时,这水、这汤、这景、这情,就会变得愈加珍贵、愈发难得,愈为珍惜。珍惜周边的每一个人,珍惜遇到的每一件事,正如我们要感恩茶人吴涛的向导与陪伴时,他却一再说要感恩我们,因为我们的诉求,也让他有机会第一次参拜了2700年的古茶树。

        这种感恩的力量,正是茶散发出来的能量,以及传播出去的精神。

        感恩大自然赐予的一切,感恩古茶树给予的启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