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溪】神通妙用 运水搬柴

 禅艺会 2020-09-22

【禅溪】

神通妙用 运水搬柴

莲花山庄,去深山不远,距村庄不遥,安安静静,好似最适合修行的阿兰舍处,众多素心人多在此相聚。

在山上煮饭熬粥用大灶铁锅,旺火急攻,熬出的粥才不失营养,原材料的味道又浓厚。烧火是用干树枝,就地取材,方便地狠,只是烧火的人很容易被树枝扎了手,也会落一头一身的烟灰,更有甚者,遇风向不稳的时候,会被呛得眼泪泗流;就是风平水顺,不会烧火的人,贪多添柴,火没起色,浓烟滚滚会给生手一个下马威,看似简单的“灶头军”,不是人人能行,更关键是心态,烧火很脏很累,又在后厨,是个湮默无闻,埋头苦干的行当。

每次在山上做饭,明慧居士都会说,我来烧火吧,烧火坐着不动,就当是一种休息。我看她的态度,的确闲来无事的样子,一只茶杯稳稳拿在手里,时不时小啜一口品着杯中的香茗,工作倒是一种休闲和享受了。

时近中午,我把院里的桌凳又擦了一遍,无事可干,就凑到灶下,对明慧居士说,我来烧火吧。明慧居士说,不用了,在我第二次坚执要烧火的时候,明慧居士起身喝茶去了,把“灶头军”的位子让给我,我捡了几棵柴,扎了三次手,被烟熏了两次眼睛,好不容易把火烧旺了,一张脸被火炙烤着干热不耐,身上也燥起来,像是引火上身了一样,索性起身躲开。心下暗自感叹,明慧居士是怎么安坐在这里的,好象她刚才很享受似的。

早就听说有修行的人不一样,于日常功用间见真功夫,明慧居士拿着烧火棍,那么安闲自在,拨弄着每一段燃烧的木柴,火旺烟遁。

烧火,这看似最最稀松平常的事,如果能做到极致也体现出一种湛然心境。记得唐代高僧寒山子有一首禅诗“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更与何人说。”其心如月明,其境如潭清,如果每一个当下都能观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论是担水、烧火,还是吃饭,喝茶,都是乐境,亦是开悟后的超然心境。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关于二位僧人的神秘传说很多,有史料记载,他二人曾是唐代国清寺僧厨的两位烧火僧,其二人行为怪诞,言语非常,深思却合佛理,充满了诗意和无挂无碍完全超脱圣凡的洒脱。有人将寒山拾得的诗辑录成册,共三百多首,为后人所喜爱,我最中意的一首诗“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栖宿高山碧岩之下,餐风饮露,以松子为生的僧人,自是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心境。褪掉神秘的光环,我更愿意相信他们就是一对开悟了的烧火煮饭僧。


记得有一次在玉泉寺做禅修班的义工。禅修的第四天寺里停电了,时值天干气躁,大寮缺少了电力设备,燠热难耐,热气腾腾,如置身蒸笼。快到行堂的节候了,厨房还是一片忙碌景象,我也搭不上手,无意中推开后厨,在一个暗昧的屋子里,看到有一个衣着素朴的义工在那里默默地烧火,烟熏火燎。看到老人烧火的那一刻,我心里生出一种异样的感动,仿佛有一道光照直直进我心底,此时他背朝着我,一边佝偻着身子探首向大灶里填着柴火,一边用肘袖抹了一把额汗。也许他言语木讷,也许他根本不懂得禅诗,这一切都挡不住我自心底油然而生的敬意,也许他亦有着如寒山拾得大师一般湛然的心境。

赵州和尚有个公案,我总也参不透。有次,赵州和尚的一个弟子一脸的苦闷向他请教:“师父,我感到非常的迷昧不觉,请师父给我开示。”

赵州问:“你吃过粥了吗?”

“吃过了。”

“那洗钵去吧!”

那个弟子听了就开悟了。

我自然不能得知开悟的境界,但我想,运水,搬柴,吃饭,洗碗,烧火都是稀松平常的,看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心。禅在日常功用间,禅是不离生活的,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完成当下的体验,总持一颗平常心,大概就离禅境不远了。

展读

【禅溪】禅露一滴:玉泉禅寺记行

【禅溪】清风献茶

【禅溪】邂逅星云大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