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态】瞎游的中国人

 禅艺会 2020-09-22

中国人有钱了,从一穷二白到数一数二,但是,这样的暴富发生在同一代人身上,其实是挺可怕的。不是中国人不应该富,而是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还远远没有做好暴富之后的心理准备和素质准备。

单就旅游这一项,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也自然而然开始周游世界,这本是值得鼓舞人心的大好事。但是,在出游之前,对为什么要走出来,却是少有人考虑的问题。反正别人都出国去玩了,我也去,不能落伍啊!这或许就是大部分出国游中国人的心态。

其实,能够出国游,是一件特别难得的机会,也应该是需要格外珍惜的机会。不说在中国,能够走出来的人还是少数,尽管绝对量已经足够大,谁让中国有十三亿的人口基数,百分之十的人出游,就有一亿三的人,在世界上也绝对是个大国的人口。何况,在欧美发达国家,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说走就走,想到哪里就可以去哪里的。

在能够自由行之前,一部分率先跨出国门的中国人都是带有一个主题任务的,或是为了学习某个专业,或是为了考察某个项目,或是为了洽谈某个项目,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出行。然而,可以自由出国之后,许多人开始毫无目的地周游世界,至多只是为了去拍几张照片,在朋友圈里秀一下,得瑟几下,这种失去了主题的出游正在蚀食着中国人的灵魂,一批又一批漫无目的的幽灵开始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飘荡。

法国媒体称,中国人把出国当作一个重要梦想,穷人要改变命运就梦想出国,有钱人更想出国。中国过亿的中产家庭都争相想着出国,几乎到了“全民出国”的程度,出国梦想挡都挡不住。不能出国留学、工作与生活的人,把出去看看同样视作一种梦想。把出国当成梦想,只能让自己漂流在路途之中,却永远无法到达心灵想去的彼岸。法媒坦言说:中国到了民众不再争相出国、将上学之路放眼于国内之时,才可真的算得上是强国。一国之强,是让别人向着你,而不是表现在你有能力向着别人了。

没有理想,就只能漂泊;没有目标,就只会暴走。如果中国人可以带着一种学习的心态,在异国他乡去探索、去发现,就会获得更多更大的收获。因些,在出国之前,最需要培养的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兴趣,这种爱好可以是小众的、个性的,也可以是普世的、利国的,而不是仅仅为了吃喝玩乐的瞎游。如果你真喜欢吃,也没有关系,不妨去研究一下他国的食材与烹饪技术,抑或是研究一番餐饮呈现在客人面前的美丽形态,以及让消费者满意的服务礼仪。你可以带上一本与之相关的书,一路陪伴自己,一路探索发现,如果真能这样,或许在结束行程之后,你能够写下更多的实证与体验的感悟,也算是对旅游的一种回报。如果你也喜欢拍照,就不要再去关注自己的背后模糊景点,而可以去发现名胜之下的文化。既然喜欢拍照,何不让自己的兴趣更进一点,从拍照一族变身为摄影艺术家,学一点技术,懂一点美学,用自己记录下来的影像去感染更多的人:爱生活,爱世界,爱地球。

人的兴趣爱好可以有多方面的,有的人从小就有自己的爱好,有的人工作之后才有了与职业相关的兴趣,还有些人只是退休之后才硬生生地用一种兴趣来打发自己多余的时光。兴趣爱好形成得越早,可以形成的积累就更为丰富有效,在兴趣与爱好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就会更大。我们应该把出国游珍视为自己兴趣爱好延伸与提升的良好机会,譬如你喜欢收藏,就可以在全世界去寻觅自己的所爱;譬如你喜欢画画,天下的风景都可以成为你描绘的对象;譬如你喜欢动物,无处不有的当地稀有物种都会给你带去无穷的乐趣。许多观鸟爱好者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寻觅新的鸟类,中国人也完成可以去到他们的家门口找鸟;在摄影爱好者中,打鸟者(用长镜头捕捉鸟的形态)众多,不妨游走在他国的森林四周,寻找那些来来往往的鸟儿。

现代人离不开现代交流工具,例如电脑与手机,但也不能忘记带上一本书上路。你在前往目的地之前,应该多多了解这些国度的历史与文化,这些知识可能让你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与信誉感。当别人莫名其妙地驻留在一地名胜前,你如果可以分享一些你对于这块土地的见识,一定会获得同行者的敬仰,这要比起用钱堆出的名牌包包拉风得多。奢侈,可以用钱堆积出来;但博学,却无法用钱可以弥补。在土豪与虚荣面前,你可以打败他们的,唯有知识与见识。一个博学的人抵得上一千个土豪与小开,一个有见识的人挡得住所有的虚荣与浮夸。

这几代的中国人在学校受教育期间,几乎没有机会获得关于宗教信仰的机会,因此中国人对于宗教的了解是苍白无力的,因为无知,总想用一种无神论者的态度评判这个世界。但是,你如果走游世界,是绝对没有可能跳离宗教的影响而欣赏到风景名胜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失去了对宗教信仰感知能力与资格的人,是无法真正获得旅游乐趣与收获的,那种喜欢把"到此一游"刻在墙上与挂在朋友圈里的人,其实并不明白旅游的意义与价值。当绝大多数的人浅走于世界表象之上时,我们需要更多人有觉知地去了解这个世界,从其他民族的发展之道中获得本民族文化振兴的新能量与新启发。

佛教文化是影响东方各大民族最甚的一种宗教文化,其文化形态与思想内涵早已渗透到世俗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出行旅游,随时都会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力,并成为民俗生活中的一部分。"天下名山僧占多",其实也是"天下名山僧创多",如果你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想要跳过那些佛教圣地与建筑,肯定只能看到一些支离破碎的风景,却不能体悟到蕴含东方文明的精髓。尽管儒释道三教对中国文化都有深刻影响,但从现存的遗迹与复兴的道场上看,不管是建筑、园林、碑刻,还是雕塑、绘画、书法等方面,都难以与佛教的影响相提并论。一个旅游者对这些丰富的艺术内容知之甚少,到了名胜之处真的只能看看热闹,却一点不明白其中的门道,甚至不清楚为什么这么多的人都要前往佛教的古今道场去参拜。当你成为一个民族中的边缘另类时,旅游对你还有什么意义呢?

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通道,只有你在一个方面掌握的知识比人多,把握的技能比人强,才有可能在芸芸众生中站上舞台,发挥出更多更大的作用。旅游,为我们积累知识与提升技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千载难逢的可能,借过这样的机会,肯定也就错过了精彩的人生。

走出国门,聚焦自己的兴趣;深入生活,滋养自己的爱好;让自己变得不再平凡。不做瞎游的中国人,要做游学的中国人,去发现一座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宝库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