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冰清玉洁林黛玉,安分随时薛宝钗,她们的较量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木槿读书 2020-09-22

前言

文学矛盾纷争不断

在看红楼梦的时候,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喜欢林黛玉和喜欢薛宝钗的各执一词,总是辩来辩去,从红楼梦问世以来,就没有消停过。

作为文学形象林黛玉,冰清玉洁无疑是深受大家喜爱的,有很多“拥林派”,喜欢黛玉到了骨子里。

薛宝钗安分随时,藏拙守愚,也有很多人喜欢她,成为“拥薛派”。

当拥林派和拥薛派相遇时,会有口舌之战,各自为喜欢的人辩论,甚至有记载清代的邹涛和许伯谦,意见针锋相对之时“一言不合,遂相,几挥老拳”。

“拥林派”和“拥薛派”一直是一对矛盾,直到两人约定,以后不再共谈红楼梦。

回归现实生活,文学中的矛盾得到了统一

但是还原到现实生活中,拥林派和拥薛派却很一致。

那就是薛宝钗是多数人妻子的首选,哪怕在书中他是非常拥护林黛玉的。

 这种现象自古就有,比较有名的就是清代的涂瀛。

他是著名的文学批评人物之一,著有红楼梦论赞和红楼梦问答,他是林黛玉的铁粉,不折不扣的拥林派。

他说林黛玉身上有传统文人理想人格的属性,对于薛宝钗,他认为薛宝钗是个奸人,反感之意显而易见。

但是,他在红楼梦问答中有这样的句子流传于世。

有人问他

子之处宝钗也将何如?妻之

子之处黛玉也将何如?仙之。

在他心目中,薛宝钗是妻子,林黛玉是神仙,所谓神仙,就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在往深里想,其实涂瀛对林黛玉是敬而远之的。

这种统一一直持续到现在

笔者无从穿越到清代去问涂瀛老先生,质疑他叶公好龙似的喜欢林黛玉,只能随机问问身边的朋友。

 如果可以选择,林黛玉和薛宝钗你选哪一个为妻子?

朋友甲

我选薛宝钗。

薛宝钗身体好,

薛宝钗会做人

薛宝钗会理财

朋友乙

选择林黛玉,根本没有出路。

 朋友丙

我选择漂亮的。

其实综合这几个朋友的说法,无外乎是容貌,性格、生活能力等现实因素的集中体现。

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外貌

薛宝钗是人间绝色,林黛玉是仙人之姿,书中两人都有一笔,林黛玉似西施,薛宝钗似杨贵妃,都是美女。至于外貌,在书中有明确的描写。

薛宝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薛宝钗的美是明媚的,宝玉说过“宝姐姐是绝色人物”,甚至忘情之时“在旁边看着雪白的臂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比黛玉更具一种妩媚风流”。

 林黛玉的美是飘逸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甚至是略带病态的。其病源是先天的“不足之症”诸如脾胃虚弱,贫血、气虚等综合的体现。

都说脾胃是先天之本,脾胃不好,吃什么也不好消化吸收,久而久之,瘦弱多病就一直伴随一生了。

鲁迅先生在评价林黛玉时曾经说过

“我只读过红楼梦,看黛玉葬花时,心里总觉得她应该是长着一副瘦削的痨病脸”

 关于这,还真要看个人的审美了,涂瀛老先生是把林黛玉当仙来供奉着的,您呢

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性格

书中这样写道

“忽然书中来了个薛宝钗,年岁虽然不大,但是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更得下人之心”。

 这段话是曹雪芹先生亲自写的,具体他想表达对哪个女孩子的喜爱,无从知晓了。只给后人留下很多纷争。

 如果对红楼梦没有深入解读的,单单从这里就能给林黛玉一个“遗世独立”的代名词,书中众多人物也都对林黛玉的“小心眼”有所顾忌。

 暂且不说林黛玉是否真的小心眼,但是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就成了“公众舆论”,你不服气也罢,你着急的吹胡子瞪眼也好。“人言可畏”之所以可畏就在于人言和客观事实可能就不吻合。

但是获得“公众好评”的就有市场,而遗世独立,目下无尘,自是蔑视公众,是得不到好评和支持的。

其实人生就这么现实,薛宝钗的“安分随时,行为豁达”,是根据周围的人的反应和差异,及时调整自己应措施,让和她接触的每一个人感觉上是舒服的,愉快的,甚至觉得是能获益的。

 说好听点是高情商,说负面一点是八面玲珑。

林黛玉所谓的“尖酸刻薄”,也并非对所有的人,只是“正当防卫”,谁对她有伤害,她就会集中火力进行强有力的反击。

 如果是你,是选择行为豁达呢还是遗世独立,目下无尘呢?

薛宝钗和林黛玉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黛玉葬花,我见犹怜。

一年360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在贾母的呵护,贾宝玉的关爱下,自小就离开双亲的她依然有很大的生存压力。

面对落花,她想到的是生命的无奈,发出的是“一朝春尽颜色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

她的自卑,如影随从,她的敏感,始终相伴。在她的心中,始终有感伤,有落寞。

也难怪,她本是上天的绛珠仙草,追随贾宝玉来到人间,人世间的世俗与计较,根本也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她的世界,有一个宝玉就够了。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薛宝钗看来,柳絮虽然无根,但是依然能够在春风中翩翩起舞,随聚随分。

柳絮能接受环境,并且借助环境,借力于好风,直上青云。

宝钗熟悉贾府复杂的人际环境,了解每个人的心理需求,游刃有余。

宝钗如果进入皇宫,能够母仪天下,应对复杂的宫斗,如果进入贵族豪门,也能是很好的当家主母,嫁给了白衣秀士,也能相夫教子,辅助他取得功名。

 可以说冰清玉洁的林黛玉,是很多人的“梦中情人”,那么安分随时的薛宝钗就是大家的“梦中妻子”。

总结: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感情天平,无疑林黛玉要重,所以他宁可出家也不和薛宝钗厮守一生。在笔者的心中,也是喜欢林黛玉的,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也会理解薛宝钗。

遗世独立是一种人性的需求,“合群”也是一种人性需求,如果说林黛玉是理想主义的象征,那么薛宝钗就是现实主义的代表。

贾宝玉心里爱着林黛玉,最终却娶了薛宝钗,这是理想败给了现实。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较量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黛玉是诗人,有着诗人的感性,她生命中爱情是她的全部,薛宝钗是政治家,有着冷静的理智,感情只是她人生中的一部分,她还有其他的使命。

如果生活中只有林黛玉没有薛宝钗,那么我们的生活好似空中楼阁虚无缥缈,如果只有薛宝钗没有林黛玉,那生活将是日复一日单调的轮回。

曹雪芹先生红楼未完,就撒手人寰,固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遗憾,但是曹先生的遗憾也在书中显露无疑。

 曹公也难分伯仲,所以她俩总是同时出现,判词她们两个也是在一起,假如林黛玉和薛宝钗能够合二为一,那该是多么完美。但是生活就是这样,一边是理想,一边是现实,现实与理想永远有冲突。

如果是您,面对这种两难选择,你会选谁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