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红楼梦》诞生,拥黛派和拥钗派互掐了二百多年,根本症结是什么?

 半瓣花上阅乾坤 2021-08-29


非就是真诚与虚伪,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薛宝钗既是两种性格不同的女子,也是两种追求不同的女子。

一个以爱情为重,崇尚清净的女儿之境,未受半点儿世俗影响,所以林黛玉前世是绛珠仙子;

一个是以事业为重(当然这事业也就是传统封建的闺范),崇尚“后妃之德”,处处以世俗标准要求自己,所以薛宝钗在很多人眼中接近“圣人”或完人。

拥黛者很多,是因为这些人对现实不满,不愿轻易被这浮华的世道左右,不想趋炎附势去妥协,只看重自己的本心、本性,他们是有着浓厚理想主义情怀的人。

拥钗者也很多,这些人扎根于现实,他们的理想即是现实的附庸,她们处处与人为善,不愿和现实对抗,觉得做人没必要这样子剑拔弩张。他们是一群清醒或者不清醒的现实主义者。

浅薄无知时,人们极易拥钗而贬黛;过尽千帆后,人们往往会拥黛而贬钗。因为林黛玉的少,林黛玉的好,不是一定阅历和火候的人不能够理解。

就人品学问来说,一般真正的知识分子会喜欢林黛玉,因为她几乎是艺术理想的化身,审美价值很高;而山野村夫或者豪门大家都会喜欢薛宝钗,因为他们觉得薛宝钗实用和审美价值都高。

只有真正冷静宽容而又有一定学问涵养的人,才会对黛玉和宝钗都能理解。因为他们会设身处地,会将心比心,然后理解这个世界,选出自己喜欢的类型。

其实归根到底,不过是“志同道合”与否的问题。

是不是一路人,需要确认过眼神。

没错,宝黛确认过眼神,所以他们是一路人。

但是,宝钗黛玉就一定是格格不入的吗?

也不尽然,因为理想需要植根于现实的土壤,完美的理想主义注定只能存在于理想,就像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现实人生则需要理想作为动力,太过现实的人生只剩下眼前的苟且,满地鸡毛,这样的人生,没有诗和远方,就只是活着而已。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活着,就已经用尽力气。

所以,很难理解林黛玉。

对于艺术家来说,生命不应当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

没有灵魂,算不上真正活着。所以,很讨厌宝钗的世俗。

存在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对于让人不满的世道,你可以选择放弃,但不能放弃选择。

黛玉和宝钗,就像春兰秋菊,各具风姿。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这个世界,正因有了不同,才如此美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