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疼痛的记忆,激昂的青春

 稻读公社 2020-09-22

文/沈吉

爱情,作家笔下不老的话题。缠绵悱恻的情爱赚进了多少旷男怨女的眼泪,跌宕起伏的情节牵住多少啼笑因缘的红线。但,杨沫,这个“风华正茂”一出书就轰动中国文坛的女作家,在她的文字里,爱情并不罗曼蒂克,更多关注的是那个时代的人物心理甚至灵魂,他们在爱情中迷茫,亦在爱情中成长。

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就是作者的翻版。

优秀的文学作品有时被称为反映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这是《青春之歌》序中的评论,高度评价了这部首次以红色正面人物为主角的作品。整部作品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复杂,作者在处理人物形象时以细腻的笔触伸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刻画人物心理,较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侧面,因而使之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小说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形象。“林道静的道路”,成为那个时代进步青年知识分子所经历的曲折历程的“缩影”。除林道静外,小说还塑造了卢嘉川、林红、余永泽、王晓燕等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有投机钻营以求平步青云的统治阶级奴才,也有面目可憎的叛徒、特务,自甘堕落的青年,形形色色的人物,却个个血肉丰满,使小说包涵了更加广阔丰富的时代内涵。

在这乱世飘摇,身如浮萍的年代,爱情,谁在奢望,谁在心伤?细读杨沫的文字,触摸的却是那令我惆怅的属于林道静的爱情。

人在痛苦的时候,是最容易回忆往事的时候,也是生命最脆弱的时候。林道静的不幸是令人同情的。文中有这么一段:

想不到徐凤英大发慈悲,她替小道静脱下破棉袄一看:只见套在棉袄里面的小褂子上的虱子,密密麻麻地已经滚成了蛋蛋,要拿也拿不清。于是她又恼火又慷慨地一下子把这小褂子填入了正在熊熊燃烧着的洋火炉里,一阵噼噼啪啪的响声,无数的虱子就和小褂子一起消灭了。

这就是“林大小姐”的生活,比一个佣人还要可悲的处境。她那不幸的母亲唯一留给她的美貌挽救了她不成为无知的文盲,却也让她的继母将她当成了“待价而沽”的私有财产,以她的婚姻为代价向胡梦安——这个蒋介石的亲信索取供自己挥霍的钱物。

不堪生活所迫的林道静终于决定离开那个罪恶的家庭,到北戴河投靠表哥张文清,也在北戴河遇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爱情,亦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爱情故事。

暮色朦胧地走进,

潮水变得更狂暴,我坐在岸旁观看

波浪的雪白的舞蹈。

我的心像大海一样膨胀,

一种深沉的乡愁使我想望你,

你美好的肖像

到处萦绕着我,

到处呼唤着我,

它无处不在,

在风声里、在海的呼啸里,

在我的胸怀的叹息里。

我用轻细的芦管写在沙滩上:

“阿格纳斯,我爱你!”

…………

余永泽的爱情就像诗中所描绘的狂风巨浪侵袭了林道静此时脆弱的心灵。他们相爱了!他们谈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谈雨果的《悲惨世界》,谈小仲马的《茶花女》,谈海涅、拜伦的诗,谈曹雪芹、杜甫和鲁迅……道静的心窝里都充满了对“骑士才子”余永泽的真挚的爱,沉浸在爱情的喜悦中,她甚至不在乎“坐坐花汽车,三媒六证”,主动绊倒在余永泽在北平的“家”里。当好友晓燕问她:“你真正了解他吗?贸然就跟了他去,有什么保障?对他这人你真正相信得过?”林道静的回答是:“那怕什么!我又不是男人身上的附属品,离了他活不了。再说,你……你不知道他是多么爱我!”

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爱情是当时的林道静所渴求的,就像所有心有憧憬的小姑娘在自己描绘的“公主城堡”里催眠自我却终究抵不过现实的层层盘剥。当她看到余永泽对待魏老三和罗大方截然不同的态度时,她伤心了;当她关心艰难的国事,余永泽却不闻不问一头钻进故纸堆里时,她痛苦了。原先真挚深爱的骑士和诗人在时间面前渐渐消失,站在林道静眼前的是一个自私、平庸、只注重生活琐碎的男子!“迷人的爱情幻成的绚丽的虹彩,随着时间渐渐褪去了它美丽的颜色。林道静和余永泽两个年轻人都慢慢的被现实的鞭子从幻觉中抽醒来了。”

林道静和余永泽的爱情就像是沙滩上的城堡,在颠沛流离的年代中经不起浪水的冲洗。追求进步的道静不满足了!而那个从一开始就执着热烈的余永泽,那个满心沉浸于“含羞草一样的美妙少女,得到她该是多么幸福呵……”的余永泽,,在时代的浪涛下固步自封,闭门锁心的男子再也无法用美丽的艺术和缠绵的故事牵住道静的心了。道静离开了余永泽,与熟悉国家大事,有着相同人生理念的卢嘉川,谱写了一曲让众人缅怀的柏拉图式爱情。而我,却仍惆怅于那个固步自封,无法自拔的余永泽,如果林道静生活在和平年代,她还会离开余永泽吗?

林道静的爱情,终究,没有童话式的完美。杨沫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但同时又是一个有太多责任的作家。她为了群众的需要,增加了林道静在农村的七章,离开才子佳人般的余永泽,投身于熊熊燃烧的革命事业。疼痛的青春,当我们回忆,是惆怅,是激荡,就像林道静的身影,在新时代的文学浪涛下,身影渐淡渐远,却能以一份独特遗世独立,散发那一代人的风采,吟唱一曲激奋的青春之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