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小见大说寓言

 稻读公社 2020-09-22

 

文 | 沈小括


小时候,听过的第一个童话寓言故事是《小马过河》,寓言里各种动物讲的都是真心话,但正是这些真心话,却让小马顾虑重重。故事告诉大家要做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人。一个短小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发,让人记忆一辈子,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中国与希腊、印度被世界文坛公认为三大寓言文学的发祥地,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农夫与蛇》、印度寓言《父子买驴》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饱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艺术结晶的中华寓言,最是源远流长,仅是先秦寓言作品已近千则,超过了古希腊与古印度的总和,《庄子》和《韩非子》中收录了大量诸如《揠苗助长》、《刻舟求剑》、《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汉以后到明、清时期,寓言作品不但数量进一步增多,而且思想更为深邃,艺术更臻完美。

清人石成金著有《传家宝》四集,非常重视寓言的醒世作用,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言得失、讲道理,如《剥地皮》:一官甚贪,任满归家,见家属中多一老叟,问“此是何人?”叟曰:“某县土地也。”问:“因何到此?”叟曰:“那地方上地皮都被你剥将来,教我如何不随来?”用地皮剥到连土地神都无法存身,来表现官员的贪婪,可谓入木三分。再例如,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大量故事都是寓言,这些寓言讲述带有劝喻或讽刺意味,意在惩恶扬善,充满了智慧哲理。

提到寓言故事,似乎都是给孩子们看的,其实寓言常读常新。以《小马过河》为例,当初读时,父母告诉我,这个故事是鼓励小朋友要独立思考、勇敢尝试;如今读来,我们更要体会如何做一个设身处地的人,体己察人是一种胸怀,推己及人是一种境界,应尊重个体选择的权利,不能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他人头上,时代发展了,人的个性丰富了,评价的标准应该更加多元。

寓言古朴,可不是仅古人才用这种文体,如今很多企业管理、心灵鸡汤等都在运用寓言。如《皮鞋的寓言》:从前有位国王外出,被路面碎石刺破了脚。回到王宫,他下令将所有道路都铺上层牛皮。但即使杀尽所有的牛,也张罗不到足够的皮革,大家一筹莫展。一位聪明的仆人向国王建言:您何不用两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国王顿悟,改采这个建议,这就是皮鞋的由来。这个寓言故事说明,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就连《小马过河》也并不是古人的作品,而是温州教师彭文席创作于1955年,从1957年开始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历经50余年,成为更新率很高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为数极少的旷世经典。

近来花了近三个月读完《历代寓言(清代卷)》这本大部头,该书收录了清代作家创作的300余则寓言,很多耳熟能详,原来很多相声都取材于寓言;还有一些富有别具一格的文学意味,说理透彻生动。寓言的现实意义非常显著,北仑小港有个下邵社区,据报道全体社工通过读寓言来提高社工的工作积极性;很多人力资源公司运用寓言故事进行人才培训,寓言这一古老的文体正在新时期散发出勃勃生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