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魔难除亦须除——读《降魔修心:彩绘西游记》

 稻读公社 2020-09-22

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孩子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西游记》了。像我,学前时在外婆家看连环画《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看得不亦乐乎;后在四年级暑假捧着舅舅家拿来的《西游记》原著啃了起来,碰到不认得的字自动跳过,竟也囫囵吞枣地看完了。《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全书主要描述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取来真经,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自成书后,原著版、改变版、成人版、学生版、绘本等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而由此改变成各种动画、电影、电视、戏剧等品种衍生物也丰富多彩。每当听到“敢问路在何方”的豪迈雄壮的音乐声,就知道暑假又开始了。这个电视剧86版《西游记》影响最广了,六小龄童扮的孙悟空、马德华扮的猪八戒、迟重瑞扮的唐僧等形象深入人心,以至于将此形象当成“正统”,看到别的影视剧动画片都要不自觉地比较起来,丢下两字“不像”以作否定。比如我手头的这本彩绘《西游记》,我一看封面的尖嘴孙悟空与长嘴偏瘦版的猪八戒,就连连摇头:不像不像!打开《降魔修心:彩绘西游记》,才知这个绘本的插图是由清代佚名人士所绘,非遗项目“京味评书”传人林遥著文,北京时代华文书局于2019年6月出版。

图为大魔现出狮子本相,张牙舞爪正在扑向悟空,八戒惧怕,钻在草丛中发抖的情景。

图为悟空在大魔肚子中栓了一根丝绳,钻出来之后,如同放风筝一样,扯着大魔在空中翻滚。

此彩绘本《西游记》人物形象“不像”在哪里。我小时看的连环画形象也就简单的线条画,而动画片上的形象与后来电视版上的形象相差还是很大的。现代唐僧四师徒形象深受86版电视剧影响,一提起《西游记》,孙悟空闪着古怪精灵的火眼金睛、肥头大耳的猪八戒腆着个大肚子、一身灰衣僧服庄严法相的唐僧和忠厚老实满脸络腮胡子的沙和尚形象自然浮现在眼前。此彩绘本的画图者是清代的老前辈,可惜没留下姓名,画的孙悟空活脱脱一个猴子样,蓝色僧服加虎皮裙,尖嘴猴腮大眼睛,头顶上戴着紧箍咒的那个佛牒正中扎着一个红圆点,这形象非常接近猴子模样。而图中猪八戒,长嘴大耳瘦肚子,其形象更像个野猪。我被马德华的猪八戒形象所影响,看到这个没有“大肚子”的猪八戒,一直觉得拿到的是“伪书”。却不知,从《西游记》人物形象的演化来说,这个清代的形象才是更正宗呢!《西游记》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经过唐宋时期的不断丰富,至明代时由吴承恩完成此作。因为这个神话小说太好看,借鉴者众多,改变丰富,而人们可能出于喜欢,出于对猪的形象“肥”的观念,将猪八戒的形象也从清代时的野猪形象到现在马德华版。这“动物版”孙悟空与猪八戒比现在的“人类版”形象更忠于原著。看完本书,我觉得此彩绘本的猪八亦是挺顺眼的了。而书中的犀牛精、狮子精是严重偏离当今人们的认知形象,可能是绘者没有见过这类动物所致,这也是本书“不像”的地方。其实像不像,是要有参照物的,《西游记》本来就是神话小说,无所谓像不像问题。这也说明了神话是从现实中产生的,人的头脑无法空想或造出一个物种来。

此绘本的作者绘图时忠于原著,非常注重细节,图片整体质量较高。全书用300幅图片,来说明共100回原著小说故事。绘者忠于原著,比如季节轮回,春繁秋实,桃红菊艳,比如细节描述,在图片中均会有所反映。比如《乌巢传经》这一节中,唐僧师徒遇到乌巢禅师时,原著中四周有“麋鹿衔花,猿猴献果”,在图片中都进行了描绘。绘者善于谋划图片结构来进行说明,比如悟空变作妖怪模样,或妖怪就成了什么人,都会用图示进行说明。更精彩的是,绘者会在一幅图中用分割法将一幅图分成两部分或三部分来描绘,几种情形同时播放,就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进行说明,在清代时就运用此种手法,的确高明。而绘者注重细节这个方面在图片中比比皆是,如盘丝洞里的蜘蛛丝,绘者就绘得极为用心,将丝线隐隐表现出来,这个连相机也不一定能拍出来的丝线,居然能用一支笔给绘出来,的确不简单。当然绘者有时候也会有自相矛盾之处,如同一个故事中,唐僧或悟空衣着颜色不一致,让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图为二魔王现出原形,仍不敌悟空,被悟空扯住鼻子,牵往三藏法师面前,八戒在后面,抡动钉耙驱赶。

图为三魔王展翅在空中,紧紧追赶悟空的情景。

《西游记》是一个斗争的故事,唯有斗争,才能创造一个新世界。我们如此喜爱孙悟空,是因为他是打不败、杀不死的人。他不怕失败,遇到妖魔鬼怪,总要抡起金箍棒打上一棒。遇到困难,不外乎三条路:绕道、回避、直接争斗。有人总结中外神话故事,说外国神话故事中遇到困难,总等待救世主光临,而中国神话故事中人们总是直接争斗。想想也是,这个法力无边的孙悟空,哪一次不直接举棒就打?他从不退缩,从来都是主动出击,能自己降妖除魔决不回避,即便自己解决不了,也要找人问清方向再去搬救兵。在斗红孩儿那一回,先被烟火攻,又被冷水逼,搞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即便如此,在被猪八戒、沙僧救活的瞬间仍是叫声“师父”,沙僧说他“生为师父,死也喊着师父”,醒来后也没顾得上休息,又想办法如何去救师父。在他眼中,既然要护着师父去西天取经,就没有打退堂鼓的念头。这不像猪八戒,一有困难,八戒就要分了行李回他的高老庄。咱中国人就是不怕困难,遇山开山,遇水搭桥,脑海中就没有“难”这个字。西天路上的81难算什么?历经风雨14年,不也被唐僧克服下来了?要成功,就学孙悟空,做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汉。

图为三藏师徒被妖怪放到笼屉中,正要架火蒸煮,悟空真身跳往空中,吩咐龙王,向灶下吹入冷风。

图为悟空拜求佛祖,降服了三魔大鹏,大鹏正在跪拜。大魔、二魔分别为青狮和白象,已被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坐骑在身下。

《西游记》主要讲的是降魔修心。人生在世,最难的是降心魔。而孙悟空裂石而生,凭着自己本事,打到天庭无敌,他就想“老子天下第一”,玉皇大帝算什么,现在该轮到“我来坐龙椅”。而当他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已足足过了五百年!漫长的等待让他愿意用“护唐僧西去取经”来换取自由。悟空还有一个名字是“心猿”,他的“心头火”时不时要爆发,要靠“紧箍咒”来压制。一路上的打斗,不仅仅是打妖怪,也是对他一次次降心魔的过程。人无完人,看《西游记》,就是看一个人的成长。待到成佛,金箍自落。小时候看《西游记》,就是图个热闹,看孙悟空打死了一个个妖怪,拍手叫好。现在再看《西游记》,就看到文字中深藏的为人处世,人情冷暖了。小说中除去消极封建迷信部分外,其隐含的劝人为善、与人为善的思想,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有今日果必有前日因,大家都想着做好事,不做坏事,那就有一个美好世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