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教育为什么不能过度功利化?——谨献给小然3周岁

 成翁 2020-09-22

谨以此文献给小然三周岁

《过度功利化,得小失大》


教育与功利化




功利化是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无法回避,无法消除。

适度功利化,对教育是没有大的害处的。

过度功利化,会造成教育的一系列问题。

在儿童教育中,过度功利化,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极为不利。

过度功利化在儿童教育中的具体表现为三媚:

媚政、媚俗、媚利。

政,毋须言而尽知之。

俗,即低级教育方式——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利,即金钱利益。

学校教育多媚政,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多媚利,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都媚俗。

——儿童教育的过度功利化有什么大的坏处呢?

 ——有两个最为突出的弊端:

一个是与科学理性相悖,造成低级教育流行;

二个是与价值理性相悖,造成儿童成长偏差。

科学理性,要求尊重儿童成长特点与学习规律。

而过度功利化,通常会短视,注重短效,必然会罔顾科学理性,从而使儿童教育偏离正常目标。

不尊重科学理性,结果只会是:功利则不远

很多人,在功利化诉求的驱动下,获得了一点小实惠,即沾沾自喜。殊不知,因小而失大也。

譬如,在儿童教育中,采取灌输式教育,采取强化训练式教育,虽可收一时之效,但只是小功利——让孩子通过机械记诵而应付小考试,获得暂时的小成绩,但在学业之途,通常并不能走很远。【这也是中国虽然是教育大国但不是人才大国的重要原因】

而探究式教育,不求速效与短效,有时甚至会舍近求远,舍直求曲,但可以使孩子思维成长更好,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形成更大的创造力……

至于价值理性,就是教育要循着价值可取的方向而进行。

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目标,在利已、利他、利社会这三方面达致平衡,才是最可取的。

如果偏向某一端,从价值理性层面来说,都不是特别可取。

过度功利化,对儿童个体成长与发展不利,对国家与社会发展也是不利的。

在欧洲,有些国家,虽然幅员不广,人口不多,但大师辈出,在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创造较为抢眼。而我国在杰出人才产出方面,与大国身份很不相称……这并非是我个人的判断,许多见识者均持此见。连紧贴体制的钱学森先生,他生前在病床上对时任总经理温先生感叹:1949年后,没有培养出一个大师级人才,为什么?——此问被称为“钱学森之问”。

人们从各方面试图破解“钱学森之问”,而我只从儿童教育这个层面来找原因。

我发现,原因在于儿童教育的极度功利化。

教育,本身带有功利化特征,无可避免。适度的功利化,并无不可。而极度功利化,则会造成教育生态恶化,造成教育方向偏差。

教育功利化,具体表现为“三媚”,这“三媚”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有三个消极影响:

一是使孩子不能形成独立思考能力;

二是使孩子不能形成健全人格;

三是使孩子不能形成宽广格局。

如此,儿童的发展潜力就会严重受限,大师级人才何以出?

宏观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儿童教育的过度功利化,个体(家长与老师)甚难予以规避,但在微观层面上,家长与教师有可矫正的空间。

例如,对孩子过早地进行知识教育,而疏于实践教育、探索教育,孩子得到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知识,而失去的是学习兴趣与探索机会以及探索能力,可谓得不偿失。家长与教师可以局部地改变这种状况——让自己的孩子不受这种低级教育。

儿童教育宜纯粹一些——重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少功利化,即不媚政,不媚俗,不媚钱。

再强调一声:过度功利化,得小失大。

半岁

一岁

一岁多

二岁多

三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