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荣幸能侍诊名师学习,能悉灵素之蕴,辨真假孤旨,明药性宜忌,知病机虚实。老师常说:德弥大者,常存乎好生之心;志弥广者,每切于立言为教。中医人应将大医精诚、大医习业烂熟于心,才能有功力去解决患者的疾患。德与业应时刻不忘。在抄方过程中,老师的提问常常围绕心头:中医治病,首先需要明白人是什么,生命是什么,明白天地宇宙与人和万物的关系是什么,你怎么认为的? 1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太始天元册》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从宇宙的起始,阴阳刚柔为产生变化的动力,万物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朝着使体系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无秩序的方向变化,而生命系统却非常有组织性,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解释道:生命依靠着物质的交换、能量的获取、汲取负熵来违反“熵增定律”而保持自己有序性。生命是一个依靠外界能量输入而保持其有序性的耗散结构。《内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这个“器”就是一个耗散结构、耗散系统。有着其组织性、有序性,比如:宣发肃降、清升浊降、营卫生会等等。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与天、地、万物组合成一个更大的耗散系统,如四季变迁、寒暑交替、运气承制,以及植物、动物、细菌、病毒等等,他们之间又相互影响。 2 冲气以为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家都很熟悉,但冲气以为和,什么为冲气,我认为现实中的具体实例可以进行比喻:贝纳特对流,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于薄层流体,从底部均匀加热,底部与顶部存在温度差。当温度差较小时,液层中不会产生任何结构。但当温度差达到某一特定值时,液层中形成的、具有规则形状的结构(贝纳德原胞)。内部形成从中心涌起、从边缘下沉规则的对流。从宏观上可以看到蜂窝状贝纳特花纹图案。温度差就是阴阳的体现,冲气就是承接阴阳,在阴阳之气运动过程中达到的一种和谐平衡有序的状态。生命需要有序、需要冲气、需要调和。对于生命来说,有序即健康,失序为疾病,无序终灭亡。中医治病就是调整人,使之更加有序,使之与天地万物相和谐。即:天地人相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 3 病例分享L某某,女,40岁。已婚。 一诊:主诉:周身瘙痒4年。 现病史:4年前因家庭琐事出现周身瘙痒,曾于医大二院就诊,诊断为“痒疹”,检查过敏源未见异常,应用止痒药物未见明显好转,且瘙痒难忍,故来我院就诊。 现症见:四肢瘙痒,存在抓痕、结痂,因瘙痒严重影响睡眠,大便不成形,心情压抑,性欲冷淡(2个月前查甲功正常)。 查体:舌红,苔薄黄,脉沉涩。形体偏瘦。 老师说:本患者的瘙痒与天气季节关系不大,以家庭琐事为诱因,与天地无关,以人相关,是以神志为因,继而影响气血运行,最终在形的层次出现皮疹,瘙痒不适,治疗上应先调整情志、睡眠,神安则引形气相动。故予以防己地黄汤以调神、安眠,另外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以清热利湿止痒之品以治其标。 处:防己地黄汤+栀子10g 豆豉15g 土茯苓30g 石韦15g 穿山龙15g 柴胡10g 当归15g 赤芍15g 苦参10g 龙胆草6g 忍冬藤30g 半枝莲15g 二诊 瘙痒较前有所减轻,睡眠较前改善,纳可,二便调,偶有心烦。 查体:脉弦细,舌红,苔薄黄 处:上方加徐长卿15g 三诊 瘙痒仍存在,自觉上方效果不佳,夜间瘙痒不适,难以入眠,情绪尚可,大便稀溏,小便正常,纳可。 查体:左脉弦滑,右脉弦细,舌红,苔薄黄。 处:乌梅丸+酸枣仁30g 元胡15g 栀子10g 淡豆豉15g 防风6g 患者现情绪尚可,神气已复,继而调以形气,本患大便不成形,心情压抑,性欲冷淡,脉沉涩、弦细均为阴证之征,瘙痒、舌红、苔薄黄又为阳证之象,其本质为寒热错杂。且本案患者,病程较长,缠绵不愈,从厥阴入手,方用乌梅丸进行施治。厥阴为二阴交尽、一阳初生、阴尽阳生之位,病则阴阳不能协调而各趋其极,故厥阴病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阴阳胜复。拓展开来,对于在病态与向愈之间反复交替亦是其一种阴阳胜复,故予乌梅丸加减以治疗。 四诊:药后症减,继用上方续服。 老师教导我们,平时应好好琢磨方子,每个方子就好比一个武功心法秘籍,都有它们的层级段位,每一层都可以演绎出不同变化,而每一次跟师学习都是喂招练习,而每一次独立临床、临证,将是与疾病的狭路相逢,而一个个方子就是手中的武器,斗前铸锥,争为上工医。 这是本人第一篇文章,我会继续努力,讲自己的临床感悟与大家分享。谢谢。 备注:耗散结构:普里高津在非平衡热力学系统的线性区的研究的基础上,又开始探索非平衡热力学系统在非线性区的演化特征。在研究偏离平衡态热力学系统时发现,当系统离开平衡态的参数达到一定阈值时,系统将会出现"行为临界点",在越过这种临界点后系统将离开原来的热力学无序分支,发生突变而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稳定有序状态;若将系统推向离平衡态更远的地方,系统可能演化出更多新的稳定有序结构。普里戈金将这类稳定的有序结构称作"耗散结构"。从而提出了关于远离平衡状态的非平衡热力学系统的耗散结构理论(1969年),因此获得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