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熵增定律:理解万物内在发展的终极思维

 渐华 2021-05-25
熵增定律:理解万物内在发展的终极思维


如果物理学只能留一条定律,我会留熵增定律。

说这句话的人叫吴国盛,清华大学的科学史系主任。

另外一位吴姓牛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了《浪潮之巅》《数学之美》等十多本畅销书的跨界达人吴军,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如果地球毁灭了,我们怎么能够在一张名片上写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髓,让其它文明知道我们曾有过这个文明呢?

吴博士给出的答案是三个公式:

  • 1+1=2(代表了数学文明)
  • E=mc²(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 S=-∑ P ln P(熵的定义)

熵的定义居然与大名鼎鼎的相对论相提并论,可见这个概念的重要性。

如果说有什么定律能解释这世间万物基本的运动发展规律,那么熵增定律将是我看过的目前为止最好的描述,不负两位吴姓专家的盛赞。

01.什么是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理解万物内在发展的终极思维

熵(Entropy)概念最早在186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用以度量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可以理解为:系统中的无效能量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能量守恒定律,这个我们在初中物理书学过。

再来看看热力学第二定律(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克劳修斯表述为: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开尔文表述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热力学第二定律也称熵增原理: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

解释得再直白些就是:虽然能量可以转化,但是无法100%利用

举个例子:

我们用一堆柴火烧开水,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一部分能量没有转化为水中的热量,被损耗丧失在空间中,没有办法利用,这部分能量是不可逆的,而且永远在增加。

正是这部分不可逆的能量损耗,导致封闭空间中的混乱度增加,最终达到完全的无序化。

引导出我们所需要讨论的熵增定律:一切事物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会从有序走向无序的状态。

对于非生命体:

  • 一间房子,没人收拾,会慢慢变脏变乱。
  • 一辆车,没人维护,会一直磨损变旧直到报废。
  • 学过的知识,长久不用,会慢慢变淡直到忘记。

对于生命体中的个体:

  • 放弃总比坚持要容易,自律总比懒散要轻松
  • 一切生命体都会从出生走向死亡

对于生命体中的群体

  • 历史各个朝代从诞生到消亡,旧的会被新的王朝所替代,周而复始
  • 不管多强盛的公司,随着规模的扩大,最终慢慢都会走向没落到解体。

从个体来看,如果没有外来的能量补给,生命体代谢会出现问题,时间足够长也许就是饿死或者渴死,一个人,一株植物,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如此。万物生长靠得是太阳,正是因为太阳源源不断地往地球传输能量才让这世界得以生存和发展。而太阳中的能量终将有一天会耗尽,那时候地球也就完蛋了。

人们一直希望创造出一个自循环生态球,这个生态球能不依赖于任何外界作用自循环生存。知道熵增定律之后我们明白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能量是不可能被100%利用,总有部分能量被损耗掉,有一天,这个封闭的生态球终将能量枯竭而陷入到混乱中,最终所有的生命体都将死去。

往大了说,如果我们把宇宙也看做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球,最终这里面的万事万物都会因为熵增而走向一个结果:死寂

这也是为什么熵增定律被称为最令人绝望的定律

但宇宙是否是一个封闭系统,我们并不得而知。

也许对于最终的结果,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没有意义。但是对于每一个活着的个人、公司、国家,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让无序变成有序却是意义重大

所以薛定谔说过: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02.反熵增,向上生长

  • 如果不控制和运动,我们的肌肉会萎缩,脂肪会堆积,身材会走样。
  • 周一收拾好的屋子,到周末又变得又脏又乱。
  • 计算机磁盘不整理,很快就会充满文件碎片,影响运行。

世间万物就像在一条奔流往前的河流,从有序奔向无序,一切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在这条河中挣扎、努力,逆流而上,但最终会被这条河流裹挟着朝无序方向流去。

因为无序才是前行的方向。

那么如何反抗,清除熵增?

就算是宿命,但身处其中的当事者,依然可以通过改进,革新来获得更长久的生存和发展。

“耗散结构”是由一位名叫普利高津的科学家提出的,他也因为这个理论而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什么是“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一、打造开放系统

a、开放性

打破封闭状态,剔除累积起来的熵,让能量、物质、信息流动起来。

对于组织,需要更换落后的制度,淘汰效能低的人,剥离没有发展前途的业务。

从古至今,要想重新获得新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旧有的落后封闭的制度形态,让整个系统更加开放包容,建立起更为先进负熵制度。

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撬开了封闭固化的人员阶层体制大门,建立起来一套更为高效开放的人员选拔机制,为秦国寻找了众多英才良将,为未来的发展和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商鞅也因为变法得罪了太多旧贵族落得五马分尸的下场,但秦国从此走向了繁荣强盛之路,最终实现了统一大业。

与之相反的晚清政府却奉献闭关锁国的政策,帝国统治者腐败无能,对内血腥镇压,对外不看不听,最终被列强的钢枪铁炮叩开大门,整个近代史成为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对于个人,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告别不堪的过去,寻找新的未来;远离不好的旧人,结交更多更优秀的人。开放意味着更多的去跟外界接触,链接,保持开放的心态,经常地反思自己,学习别人。

有句古话叫做:树常挪常死,人常挪常活。

开放,让自己与周围环境有更多的连接和互动,这也是熵减非常有效的办法。

b、打破平衡态

一个创业团队,在初创的时候保持着各种活力和热情,大家都为一个目标而努力,随着公司发展壮大,有个更多的部门更多的人,这时候混乱会慢慢出现,当初积极向上的热情正在消失,部门之间各自为战,互相推诿,产生了一种新的平衡状态,熵增出现。很多大公司不是直接死于对手的竞争,而是被自身的内耗拖垮。

平衡态意味着稳定,意味着不流动,意味着失去活力,系统中的熵在增多,当熵达到最大值,系统就会出现严重混乱,走向死亡。

一滩将死的鱼群中放入一条鲶鱼,就是为了增加环境中不安定因数,打破平衡态,重新激发热情与活力,可以让原先的鱼群活得更久,所以鲶鱼效应是一个熵减的绝佳方法

当年的老国企,整个系统体制僵化封闭,各种职能关系处于平衡态,里面的人缺乏动力和压力,外面的人更难进入其中,在市场中竞争力差,除了国家救济唯一的结局就是死亡,所以有段时期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国有企业改革,员工下岗,国家就是要打破这些封闭僵化的企业,重新激发活力。

c、 非线性

从量变到质变需要时间的积累,清理熵增的过程也是一样,问题一个个解决,也许下一个问题被解决了就有了质的飞跃。

就像烧开水,前面加再多的柴火,温度到99度都没办法烧开,但最后那一点点从99度到100度的热量,水就开始沸腾了。

这就是非线性。

二、做功

用行为来主动改变混乱的状态,清理积累的熵。

  • 混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扫重新变得整洁有序。
  • 通过替换维修零部件让损坏的汽车重新恢复正常。
  • 遗忘的知识通过复习练习重新恢复记忆。
  • 一个腐朽死气沉沉的组织同样可以通过卖掉亏钱业务,聚焦核心业务,替换效率能力低下的人,引进新的资金,人才,管理模式,重新起死回生,焕发新的生机。

链家、贝壳网创始人,最近因肺癌去世的左晖生前说,“我没有座右铭。那些看上去正确的东西全都是假命题。我只知道,必须勤奋”。

显然积极主动,勤奋努力让生命,让世界更加有序,这显然是反抗熵增最有力的武器。

一切的目标和设想都需要踏实地执行和坚持,最终才能看到改变提高。

03.结束

熵增定律只是大自然的一个客观规律,并没有好坏之分,人类伟大之处在于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和客观规律,通过自己的主观行动来改变自然结果,尽管从宏观结果人类的力量就好像蝼蚁,对于大自然不值一提,但依然通过一代一代的努力让自己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加有序,整个人类也正在迎接更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