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研究

 桃花江春水流 2020-09-22

【摘要】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辽宁省肿瘤医院2006年8月至2009年3月门诊及住院骨转移癌患者85例,均用药3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局部疼痛控制CR 52例(61.2%)。PR 22例(25.9%),总有效率为87.1%;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显效49例(57.6%),有效18例(21.2%),总有效率78.8%;不良反应13例,占15.3%。结论:唑来膦酸可明显提高骨转移癌患者局部疼痛缓解率,延长局部疼痛缓解时间,提高生命质量。辽宁省肿瘤医院(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软组织肿瘤科王玉名

【关键词】唑来膦酸;双膦酸盐;骨转移癌

晚期恶性肿瘤常易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癌引起的顽固性疼痛、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对骨质的破坏作用,缓解骨转移癌相关性疼痛和降低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本文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06年8月至2009年3月应用唑来膦酸(商品名:艾朗)治疗骨转移癌85例,探讨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85例,其中,男46例、女39例;年龄36-82岁,平均59岁。其中,肺癌19例,乳腺癌17例,食管癌8例,肾癌7例,甲状腺癌11例,大肠癌9例,原发病变不明14例。全组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并经x线或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CT或磁共振(MRI)发现有骨转移,均为溶骨性破坏。患者的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多发转移73例,单发转移12例。部位以脊椎骨最多,其次为骨盆、四肢骨。

1.2治疗方法将艾朗4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5分钟以上,每4周重复应用一次,3周期后评价疗效。所有患者未行放化疗。

1.3止痛疗效评价标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PR):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上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轻度缓解(MR):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感明显疼痛,睡眠仍受干扰;无效(NR):与治疗前比较无减轻。总有效为CR+PR。

1.4活动能力分级及疗效评估标准0级:活动自如;I级:活动受限;II级:活动明显受限;Ⅲ级:完全不能活动。活动能力改善疗效分为:显效:活动能力提高两级或以上;有效:活动能力提高一级;无效:活动能力未提高或下降。

2  结果

2.1 局部疼痛控制CR 52例(61.2%),PR 22例(25.9%),总有效率87.1%。

2.2 活动能力改善显效49例(57.6%),有效18例(21.2%),总有效率78.8%。

2.3不良反应不良反应13例,占15.3%。其中,发热4例,经对症治疗后退热;全身肌酸痛9例,临床观察后好转;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恶性肿瘤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转移,有20%~75%的晚期实体性肿瘤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癌引起的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压迫以及相关治疗带来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独立生活能力。骨转移癌疼痛的机制为:肿瘤转移至骨组织,引起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导致骨质溶解即溶骨性骨破坏;肿瘤细胞能分泌一些致痛介质如甲状腺素、乳酸等,从而加重疼痛。目前止痛方法很多,如三级梯止痛疗法、局部放疗、同位素内照射和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等。

各种治疗方法均有利弊,局部放疗对局限性骨转移癌疼痛疗效确切,但不适宜多处广泛骨转移患者;三阶梯止痛疗法虽广泛应用,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药物升级,大剂量的应用其不良反应又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难度;同位素内照射治疗骨髓抑制严重,有可能增加病理骨折发生率。目前,骨转移癌的临床治疗应以减轻疼痛,预防、减少或推迟骨相关事件的发生作为目标。

双膦酸盐药物(Bisphosphonates,BPs)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代谢性疾病。习惯上,依其作用强度或上市时间将其分为三代。早期第一、二代双膦酸盐药物可有效缓解骨痛,但对肾脏有潜在的严重不良作用。唑来膦酸作为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的代表,其作用强度更高,使用剂量更小,疗效更持久,肾脏安全性好,不良作用更低。唑来膦酸作为骨质吸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为:①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并诱导破骨细胞凋亡;②增强骨基质和上皮的抗浸润能力,防止出现新的转移灶和已转移灶的进一步进展、扩大;③抑制肿瘤细胞产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解活性,从而抑制骨溶解过程;④对受累骨的修复作用。有报道,唑来膦酸在体外除可诱导破骨细胞凋亡之外还可促进多种肿瘤细胞如乳腺癌细胞、骨髓瘤细胞凋亡。唑来膦酸在体内有无抗肿瘤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本组病例中,87.1%患者的骨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由于疼痛的减轻,78.8%患者的活动能力获得明显改善。预防性应用二膦酸盐对于早期骨转移的疗效优于治疗性用药,长期应用也不影响骨矿化。然而,双膦酸盐虽能减少骨病变,但并不能使病变骨完全恢复至正常,也不能减少晚期癌症患者其他脏器的转移发生率。

静脉应用双膦酸盐的常见副作用是急性期上感样反应,表现为发热、骨骼肌疼痛等症状。初次使用可高达30%左右,随后逐渐降低,一般维持在15%。本组应用唑来膦酸发生副作用13例,占15.3%,远低于第一、二代双膦酸盐,更加安全可靠。目前,唑来膦酸的停用标准尚未统一,在稳定期或消退期是否继续用药、何时停药目前尚缺乏对照研究。

综上所述,唑来膦酸作为新一代的双膦酸盐药物,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骨痛、骨折等骨相关事件以及高钙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且具有显著的肾脏安全性,临床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是,在唑来膦酸的个体化用药方案及能否应用于骨转移的预防,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