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由“反知识”想到“高效课堂”之类

 凌宗伟 2020-09-23

【异史氏曰】在丹尼尔·列维汀的《一眼识破真相的思考力》中看到一个概念“反知识”,说是英国记者达米安·汤普森创造的,他用“反知识”一词指那些经过包装之后表面看似事实的错误信息。 看到这个概念,进一步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人类那么喜欢听故事,尤其那么喜欢编故事。因为故事情节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的故事能吸引人,一旦给这些故事披知识的外衣,人们就会信以为真了。譬如现如今让人们深信不疑的“高效课堂”这个概念,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似乎就是一些媒体人接借住一些媒体在报道一些学校(譬如杜郎口)的“改革”经验时引用了一些“事实”,其实这些事实是不真实的(譬如他们大势渲染那些展示课,刻意掩盖“展示课”前后的课)。于是这些经验忽然间形成了一股又一股的旋风,让人膜拜跟风。我起初也膜拜过,也曾想跟一下的,只不过到现场看了之后发现媒体报道的事实的背后还有令人捉摸不透的事实。

丹尼尔·列维汀在《一眼识破真相的思考力》中说:“新闻记者使用两种不同的模式来收集重要事件的相关信息。这两种方式相互之间往往不能同时成立。如果记者不加以注意,他们的新闻报道就会误导公众。”我以为在极个别别有用心的记者那里则是故意的,因为他们要兜售“高效课堂”,极个别的确实也成了“高效课堂”专家,他们不仅到处忽悠,也有著书立说的,弄得很像个真的一样。

丹尼尔·列维汀指出,“在第一种模式中,记者针对科学发现进行报道。这些科学发现本身就有无数次的观察和大量的数据作为依据。在第二种模式中,记者们针对事件进行报道。这些事件的依据往往是少数事件见证者的描述。”“因为记者必定要采用以上这两种信息收集方式,所以他们有时候会将二者相互混淆。他们有时会忘记大量的逸事趣闻并不是数据,也就是说,一大堆新闻故事或随意的观察并不能称得上科学。我们的一种期望也牵涉其中:报纸应当在向我们提供信息的同时娱乐我们,给我们讲述故事。大多数好的新闻故事都会向我们展示一个行动的链条。”“虽然新闻报道类文章和科学类文章的举证责任不同,但若没有一个解释,哪怕是一个暂定的解释,我们就没有什么可以讲述的故事了。然而报纸、杂志、图书——人们却都离不开故事性内容。”“这就是媒体轻而易举就能传播谣言、反知识和虚假事实的主要原因所在。”

回到靠教育叙事成名的名师极忽悠写教育叙事成名的问题上来,其共同点就如极个别的无良媒体人一样,他们会用“反知识”来欺骗人们,其技巧就是在“使用大量可以核实的事实信息,然后在其中加入一两个虚假信息”给人们提供“真相”。“如果那些勇猛无惧的网络探险者果真去证实这些真实信息,他们一定会取得成功。所以,你只要增添一两个虚假信息来表达你的观点,很多人就会倒霉地赞同你。”

许多声名远扬的网红写手为了说服粉丝也是深谙反知识的效用的,他们常常“把伪造事实或反知识与真实事实和实际知识关联在一起”让你信以为真,如此不仅贩卖了知识,也收割了韭菜,还变得更加有名。更为可怕的是,就如当初有我质疑“苏派”这个概念时,一长者谆谆教诲我的那句“说着,说着,不就有‘苏派’”,此后的情况还果如他所言,不仅“苏派”长虹贯日,而且“通派”也紧跟其后,大江南北“赣派”“疆派”“鄂派”“闵派”等等也雨后春笋一般茁壮成长起来,前不久还出来了一个“深派”,好不热闹!

至于“高效课堂”这个概念现如今之所以那么让一些人深信不疑,并孜孜以求,套路大致如此,还有那个“深度学习”的概念也正沿着这个轨道前行着……丹尼尔·列维汀的《一眼识破真相的思考力》,能不能帮助人们识破真相,恐怕难说,真相这东西,在人们内心,不过只是自己的需要的那些东西而已。我感兴趣的是我居然从“反知识”这个概念想到了“高效课堂”与“苏派”这些概念的生命历程。

异史氏曰,读书引发思考,思考帮助明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