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看不惯那些没你优秀却比你自信的人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你要知道

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别看不惯那些没你优秀却比你自信的人

文 / 李其

受到许多励志毒鸡汤的侵害,我们惯性地认为“自信来源于足够强大的实力。”但是我们身边又有很多人,明明不那么优秀却依然表现得自信心十足。

这不免引起身边一些人的愤怒了,为什么那些条件还没我们好的,实力没我们硬的人比我们自信多了。

首先,发出这种愤怒的人自身是有自卑情结的。如果你再对自己足够诚实一点,你会发现你除了鄙视,还有一丝丝不易察觉的羡慕和嫉妒。

因为你苦恼自己明明比那个人更有自我感觉良好的资格却无法像他一样心安理得地感到自信。你或许还觉得是对方没有自知之明,盲目自大。

但其实是我们出现了认知错误。决定一个人自信心的是我们的核心自我,而不应该受到外在条件的好坏影响。

我们之所以会对那些我们觉得没有道理自信却总是无比自信的人感到愤怒,是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有一个强大的错误假设:“只有各方面都优秀的人,才有资格自信。”

我们若不去思考,便不会发现自己其实犯了一个很幼稚的错误。

因为如果是真的如此,世界上就只有极少部分的人拥有自信的资格,甚至是没有人能够自信。因为总有人比你优秀,同时优秀的定义又无法准确定义。

既然不是因为外在条件,那我们为何会深深地自卑呢?

因为我们把自我感觉良好条件化了,无法做到自我接纳。所谓自信就是在自我接纳的基础上建立的“我能行”的信念和感觉。

不能自我接纳的人会给自己设置一条条选项,当一步步做到选项的目标以后才觉得自己有自信的资格,才会产生短暂的自信感。

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变得优秀了,那个核心自我就会脱胎换骨。所以就一直带着这种深深不可拔的自卑感在奋斗的道路上艰难行走。

虽然看似他们是上进的青年,但其实自卑就像石头,被他们装进行囊,阻碍他们的前行。所以与其背着石头埋头前进,不如现在努力卸下石头,再轻松上路。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就可以自信,有些人再优秀也做不到呢?其实,一个人稳定良好的自我和糟糕不良的核心自我都是由于早年经历造成的。

在孩子与养育者的互动中,如果孩子被持续性地灌输必须达到什么条件或者标准,家长才会认为他们好,给他们一个认可或赞赏。

而平时对孩子的要求更多地侧重不满意、糟糕的方面,并对这些方面充满指责批评,那么孩子就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核心自我形象。

有人会想,既然这样,那且不是都是我爸妈的锅了,我改变不了了。根据小柠的亲身经历,绝对不是这样的。

下面小柠就要发发有营养的鸡汤了,但是鸡汤也有吸收消化的过程。所以要真正做到如此,需要个人的修行、不断思考和实践做药引,才能发挥疗效。

第一点:接受自己是凡人,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许多伟人名人终其一生得到的知识就是自己就是芸芸众生的一个,这就是生命的最后真理即返璞归真。

看似老生常谈,但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听得耳朵出茧子了,却从未做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还要再次强调的原因。

第二点:你不是自卑,你只是思维懒惰。你无法建立自信,其实很大原因是用僵化的标准去评估自己。

比如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忽视自己做得好的部分,总是关注自己的失败事件,整天找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