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问你是差不多先生么?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我们时常会听到一些人说“哎呀,差不多就行了”“这个不是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嘛,可以了,可以了”

实际上,这种差不多心理对于做任何事情来说都十分有害,差不多所差的也是普通和优秀之间的差距。

仔细回想一下,你是否曾经或者现在就是这种“差不多先生”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种差不多的心理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No.1

一方面,这种差不多心理的形成来自于我们的依赖心理。

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做作业,我们做完之后,爸爸妈妈都会过来帮我们再检查一遍,告诉我们哪里做错了,再进行修改。

如此反复,我们就养成了不会做或者觉得做的差不多就放在那边,心里想着:反正待会儿还会有人来帮我再检查一遍。

时间长了,我们自然就形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在上学的时候依赖父母、老师,到了正式踏入社会,工作当中依赖同事和领导。

No.2

可是你想想,作业做的差不多交给父母或者老师,父母和老师会耐心的再帮你指正和修改,他们会容许你的依赖,可是在工作当中,你的工作任务做的差不多就交给领导,领导会帮你耐心指正和修改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那么你接下来面临的可能就是卷铺盖走人了。

No.3

另一方面,这种差不多心理也源自于我们的责任意识的缺乏。

回想一下在你小的时候,当妈妈让你打扫一下房间的时候,你是否总是随便糊弄一下了事?为什么呢?

因为你觉得打扫房间不是自己的责任,自己没有义务去打扫房间,你会想:“这种事情本应该是妈妈自己来做,为什么让我去打扫?我就不好好打扫,差不多糊弄一下就过去了”。

No.4

等到长大之后,你也就缺乏责任意识甚至学会去推卸责任,把本应该自己做好的事情找个理由把部分责任推给别人,从而觉得自己做个差不多就好了,比如:当上级让你帮忙美化一下文档,你就觉得这也不是自己的分内之事,做个差不多就可以了。

这样的责任意识的缺乏,会导致我们对待所有事情的时候都会想要“差不多”,因为没有什么事情是你“应该”做的,都不是自己的责任所在。

No.5

实际上,差不多心理的实质并不是工作能力的高低,而是工作态度的端正与否。

差不多心理,其实是一种侥幸心理,懒惰心理,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这种心理直接导致工作标准低、缺少创造力、无生机、少活力。

不管是在学习或者是工作当中,我们如果始终抱着这种差不多心理,那么我们也就永远无法进步,想想什么事情交给你,你都只是做的差不多,那么久而久之,还会有人敢于将重要的任务交付给你吗?

不如从现在开始,跟“差不多”说“差的多”,不论事情大小,都尽量追求极致,尽自己的全力去完成工作,摆正态度,相信你的生活和工作也会因此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