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觉悬崖实验:母亲给孩子传递什么,孩子就吸收什么!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我们经常能遇到这样的家庭场景:

孩子考试不及格,你看到成绩单,就开始拉着脸训斥:

你就考这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隔壁家的,次次一百分,你笨的要死。

越说你气就越大,恨不及就抬手扇了孩子脖子两巴掌。

孩子正在客厅写作业,你一边看电视,一边督促孩子:

你专心点,电视是你这个年龄该看的吗?写快点,别磨蹭!

孩子早上怎么都不愿意起床,三次之后你开始发火:

你怎么还不起,要迟到了!

然后你把衣服甩给孩子,顺手又打了两巴掌解气!

柠檬相信每位家长都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同样,每位家长也都希望孩子能反馈给家长最好的表现,可惜,上面这三种模式在很多家庭中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今天,柠檬就和大家一起来谈一谈,母亲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对孩子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各位妈妈们千万不要小瞧了自己的一言一行。

韩国某电视节目设计了一个环节,在一个具有视觉悬崖环境中,让孩子和妈妈处在视觉悬崖的两边,看看孩子究竟是否在妈妈没有表情和有笑容的情况下分别发生了什么?

这个视觉悬崖环境,在这里解释一下,是把孩子放在一个钢化玻璃板上,在右侧紧贴玻璃板处放一方格布,看上去如同平面创一样,左侧的方格布放置在离玻璃板一米多深处。

这样,眼睛看上去像选择一样,实际主要是考查婴儿是否敢于爬向左侧。

在钢化玻璃的两侧分别是妈妈和孩子,第一组是妈妈没有任何表情的看向宝宝。

宝宝在爬向妈妈的过程中发现了“危险”,实际上只是实验设计的一个悬崖假象,让宝宝隔着玻璃看到有一个类似悬崖的高度。

这时候,宝宝看着面无表情的妈妈,一直在悬崖口停留,不敢向前,过了一会,宝宝原路返回了

另外一个小朋友也是同样的结果原路返回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镜子效应孩子身上可以直接反映出妈妈的负面情绪,也就是说,负面情绪其实是有传递性的。

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再一次让两个宝宝通过悬崖实验,这一次,在宝宝面对“危险”时,妈妈们都流露出了微笑,并叫着宝宝的名字招手让孩子们过去。

结果让人惊讶,宝宝们虽然也看到了悬崖高度,但是在看到妈妈们的笑容和行动后,立马就朝着妈妈们的方向爬去。

这个实验如果和科学实验比较的话,自然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但是如果从生活角度来说,妈妈们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积极的爱和恰当的关注,孩子反馈的也会是积极的情绪和行为表现。

就拿文章刚开始提到的那三位母亲的留言,我们看到的确实也都是母亲对孩子的一种爱。

但这种爱转换到具体细节来说,是斥责,是不耐烦,是暴力,那么孩子得到的信息也就是“妈妈又生气了”“妈妈又不耐烦了”“妈妈又打我了”“这样的妈妈我不需要也不想要”。

自然,孩子给母亲的行为反馈就是,不管你怎么打我骂我批评我指责我,你说的话我当耳边风,我是不会去听的,因为你自己都没做好,不是个榜样,我也没必要做好。

那么对应的正确的做法可以有哪些呢?

我们可以做这些回应:

“这次没考好,不要灰心,我们一起来找到没考好的原因,下次就肯定会有进步的”;

“孩子本身的抵抗力就弱,我还在他旁边看电视,自然他的注意力不集中。我应该关上电视,给孩子营造一个浓厚的家庭学习气氛”;

“我再叫你这一次,你如果还不起床,今天就会迟到,老师就会批评你,这是你自己的事情”。

正确的教育方式有很多种,但首先是父母的情绪和行为要在一个积极的恰当的条件下做一个好榜样,孩子才会听你的学你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