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大脑里的有个“镜子”吗?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1

有朋友好奇具身认知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今天柠檬就这个方面来跟大家谈谈。

20世纪90年代,一个科学家团队观察了恒河猴吃东西时大脑的活动,发现其中一部分脑区很活跃。

根据过往的研究,这部分脑区被认为是负责编排动作的,也就是说当猴子有吃东西的行为时,这部分脑区活跃很正常,没什么特别的。

实验中有一次一个工作人员在猴子面前吃东西了,结果猴子的这部分脑区突然又活跃起来了。

这是为什么呢?猴子这时候并没有吃东西啊?这一令人疑惑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

经过后期的研究,科学家发现,这个时候虽然猴子并没有吃东西,但是因为看到别人正在吃东西,于是这部分脑区有了吃的反应。这就是“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过程。

这种神经元就像大脑中的镜子一样,会在脑内呈现出我们看到的动作,就像我们自己在做这些动作一样。

举个例子,当母亲抱着小婴儿,自己吃饭时,虽然小婴儿并没有在吃东西,却在吧唧嘴,就是因为婴儿看到了母亲正在咀嚼食物的动作,自己也产生了相应的行为。

2

那么这个发现有什么重要的呢?

过去,在“镜像神经元”没有被发现之前,人们倾向于用经验逻辑来归纳总结他人的行为。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就为我们补充了一种科学的解释。

就像人们认为“打哈欠”会传染,也是由于人们在观察到别人“打哈欠”的行为时,自己脑中对应的区域也活跃起来了,从而引发了自己也打哈欠的行为。

进一步讲,镜像神经元是帮助我们理解他人行为的基础。

尤其是当在你有过类似的行为体验之后,这些体验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他人。

比如说,同样是观看一场球赛,有过打球经验的运动员和没有这些运动经验的球迷对比,他们的大脑反应就不一样。

运动员的大脑会更加活跃,像是在大脑中将这次球赛重演了一遍,快速的理解球员在场上的意图,判断出他们接下来的行为。而普通的球迷在观看时,可能就只是大脑对应的区域很兴奋。

此外,镜像神经元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

上次我们说到既可以是你觉得开心,然后产生了微笑这个行为;也可以是你的微笑行为,带给你了开心的体验。

那么如果不让你微笑,是否会影响到你开心的心情呢?

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大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观看一段视频,一组大学生嘴里咬一只铅笔,无法模仿表情,另一组需要模仿看到的表情,两组学生都需要及时报告视频中人物的情绪。

实验的结果是,能够模仿表情的学生能够更快地报告看到的情绪,并且所用的时间远远少于另一组学生。

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在我们镜像神经元活跃,并产生对应的行为之后,能够更好地、更快地识别情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