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当地犯错,反而会让我们更有吸引力?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1

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中,都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希望自己能给交往对象留下好的印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表现“完美”的人,在人际交往中真的更具有吸引力吗?

他们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更好吗? 

这里柠檬告诉你,太完美的人反而会拉开彼此之间的距离,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偶尔犯傻”的人往往更招人喜欢。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才能”“犯错”这两个词相互组合,呈现出四类人,然后让参与实验的被试进行好感度评分:

  • 第一种人,有才能,但不小心把饮料打翻了;

  • 第二种人,有才能,同时没有出错;

  • 第三种人,才能平庸,也不小心把饮料打翻了;

  • 第四种人,才能平庸,没有出错;

在统计了被试者对这4类人的印象评分后,阿伦森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结果,那便是:

给人留下印象最好的不是表现最完美的第二种人,而是那个有才能,但犯了小错的第一种人,让人印象最差的是才能平庸又犯错了的第三种人。

阿伦森通过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

小小的错误反而会使有才能的人的人际吸引力提高,这被称为“犯错误效应”,也称为“白璧微瑕”效应。

2

柠檬这里举个例子,在我们的小学课后读物里应该都有这么一篇课文:

“爱因斯坦经常为了科学研究废寝忘食,所以从来不注意生活中的小节,比如他曾在回家时边走边思考问题,走着走着竟走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他想回家时,却又忘记自己家的住址,只好打电话麻烦秘书了,还给秘书自证了一番自己是爱因斯坦,弄得秘书哈哈大笑。”

读完这个片段,大家是不是觉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伟人,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了,觉得他非常亲切,还有点可爱。

其实我们对完美或是能力出众的人,难免会有一些“刻板印象”,比如严肃严厉、甚至是高不可攀。

这样的形象,让人很难用平常心去接近、交流,即使他本身并不自傲,但往往人们还是会有距离的敬而远之,但如果他存在一些小小的“不完美”,就会减轻这种疏离感,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好感。

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常见,比如:

在《一站到底》获得“战神之神”称号的大神蒲熠星,他在《密逃大神版》、《明侦》等综艺里深受观众的喜欢。

这除了与他本身出色的能力和才华有关外,也离不开他自带的“萌点”,比如他的“奇奇怪怪的口音”,就让人觉得他并不是刻板的学霸,而是可爱的“小蒲”。

通常我们都喜欢有才能的人,但如果一个人过于优秀,就会让其他人产生一种卑微、无能的感觉,那自然对这样的人容易产生敌意或者嫉妒。

而蒲熠星“魔性的口音”,不但降低了“大神”这个头衔给人带来的压力,也缩小了他与观众们的心理距离,反而让他更有吸引力。

明星现在也很常用一些“接地气”的人设,比如“邓伦胆小”、“迪丽热巴吃货”也是这个道理,适度地暴露些“瑕疵”会让人更具有魅力

但我们也要明白一点,“犯错误效应”不是应用在所有人身上的,它的产生有2个条件:

1、犯错误的人应该是具有才能的人;

2、犯的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小错误”或者“小不足”。

换句话说,如果你本身能力不足,还是尽量别让自己犯错或者出丑了,要知道没能力又总是犯错的,在人际交往中的吸引力是最差的。

当然,如果你有一定的能力,适当的“示弱”会让你更受欢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