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与技术(3) ——浅谈古希腊的哲学思绪

 笑笑生77uvusv8 2020-09-23

科学,即分科之学,来自早期带有包罗万象的博物学特征的哲学。要说清楚科学是什么,就绕不开哲学,特别是西方哲学。说到西方哲学,不得不从它的源头-----古希腊哲学说起。

古希腊人认为万物最根本的属性是存在。被称为存在论之鼻祖的古希腊早期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存在,非我们看到的一切,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假象,假象之后才是真正的客观存在。古希腊哲人决不在直观界上讨论外形,眼睛看见的世界的背后那个主导着流变世界而它本身又不变的内核,才叫存在。现象后面直观后面的那个真存才叫本体。古希腊人的这个思境很奇怪,他恰恰不承认眼见为实,它的哲学思绪产生的前提叫眼见为虚。它跟我们中国自古眼见为实的这个想法恰恰相反。

西方文字不是象形文字,是符号文字,西方的“存在”只不过是一个谓语系词be。人类的思想最基础的砖瓦构件就是概念。拼音文字本身并没有具象符号且失去概念,需要在它的语法逻辑结构中给它命义,而一切命义的中间有一个谓语系词,即所谓主语+be系动词+什么。谓语系词带出来的谓语是主语概念得以形成的来源,对主语的解释全靠系动词be之后的词语说明。系动词be之后包含了万物,所以把系动词be“抠”出来就表示存在,它说明存在是一个追问。在西方存在论也叫“是”论。“是”是追问,是的后面一定是一个对“什么”的追问。

古希腊哲学从泰勒斯“水是万物之源”开始,到德谟克里特提出“原子论”,追问存在由具体的物质发展为抽象的物质;从毕达哥拉斯的“数论”,发展到柏拉图的“理念论”,追问存在由具体转变为抽象,由物质转变为精神。直到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时,他提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的四因论仍不能穷尽,而让这四因仍然表述为继续追问态。古希腊早年两路追问:追问质料追出原子论,迄今整个人类物理学,还没有探讨完;追问形式最终追出数论形式、几何形式、逻辑形式,迄今发展为逻辑学,精密逻辑也没有走完。存在论到现在还在表述,比如二十世纪的存在主义。正如亚力士多德所言:存在问题永远得追问下去。

即然我只能看到假象,实在和真存是什么就只能假设,有了假设才会去追问,有了假设才需要证明,因为眼见的东西都是假象,拿眼见的东西不足以证明。我们一切在感知层面上获得的东西都需要进一步证明而不能直接确认。既然不承认感官提供的证明,那么只有通过假设和假设后面的逻辑来进行证明。它的运行方式叫精密逻辑式形式逻辑。古希腊秉承纵深追问的传统,从假设到证明,不断探索,引出哲科思维,发展精密逻辑推导,垂炼了西方基本思维逻辑方法系统。

我们中国所说的存在是实物,眼睛看见的那个叫存在。中国的存在是男女交合,繁衍后代,子子孙孙万世不绝,它是一个对“在”的确认状态。中国自古就有假设,但不承认有假设,于是停止追问,思境就此停留,这就是哲学只发生在不断假设和求证的古希腊的原因。古希腊哲学的总体呈现,形成一个重要的系统叫深层追问和精密逻辑。不停的追问,不断地通过组织精密逻辑求证对假设破绽的弥补,这种一脉相承的质料追问,形式追问,逻辑追问,思想追问,构成西方哲科思维的长远伸展,这是古希腊哲学所奠定的开端,追问和精密求证,假设和证明系统的不断纵深和思想精密论证的不断调动和训练,这个开端在古希腊经过数百年的垂炼,形成了特殊的一脉思绪。这个思路系统从追究本体论,也就是直观现象背后的那个追问,最终演进到近代古典哲学对人类思想形态加以研究,最终形成精密逻辑系统,形成对实体本身背后本真的追问和精密逻辑的数学处理系统这两个东西的汇合,构成我们今天科学的基本形态。

古希腊的文化思脉是从无知开始到追问终极问题,追问第一因,通过思考、探索,获得知识体系。中国哲学的起点与古希腊相同,但缺失了纵深追问和精密逻辑求证,由此,中国哲学变成玄学,古希腊哲学变成科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