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国维:有「格」境自高

 明白知识 2020-09-23

民国热至今没有消退,而说起民国黄金时代的大师,王国维不可不提。他不仅在国学方面成就瞩目,也是近代中国最早试图以西方哲学,美学,文学理论评鉴中国古典文学的杰出学者。他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提出了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三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有「格」境自高

这里的「三重境界」,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治学态度、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人间词话》这本书中,王国维巧妙地借用古代几位词人的名句,来讲述做学问的「境界」。

《人间词话》这本书,是王国维用读书笔记一样的形式,对唐末五代以来兴起的「词」做了一个系统的研究后写成的。王国维的词学研究,也借鉴了他的另一本书《人间词》的创作经验。

王国维:有「格」境自高

| 《人间词话》

作者:王国维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

阅读这本书,你能看到作者对历代词人的透彻研究,也能从中体味中国诗词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你会看到王国维那个纯净并且可以称之为人生寄托与信仰的文学世界。

在王国维看来,文学作品的「境界」是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情感和理智的统一。「境界」没有大小优劣之分,因为只要是美,就没有贵贱。

为了解释这一点,王国维将杜甫两句不同境界的诗做对比。杜甫曾在《水槛遣心二首》写下这句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王国维是这样评价它和其他诗的关系的:

「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诚然,前一句安然闲适的境界与后一句苍凉壮阔的境界各有所长,又怎能分个孰好孰坏?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道。他讲,古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殊不知,一切的景语,都是情语。当文字承载内容的时候,它便是感情的底蕴。你写萧瑟的风,背后定有你萧瑟的心情;你写欢快的鱼儿跃出水面,倘若你自己心情不好又怎会看到这般活泼生动的场景?

不同的「境界」,有不同的美感。但王国维认为,「不隔」才是诗词中最高的境界。「不隔」与「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的一对相反的审美概念。所谓「不隔」,就是文本和读者之间没有分野,诗词创作完美浑成,文辞贴切自然。既能看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也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这也是王国维对词人的主要评价标准。

古往今来,词坛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词人,但按照王国维的这一标准来分类,词人也有上下之分。例如,在《神秀出国色》一则中他提到: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温庭筠的词,语句华美,但也仅仅是「句秀」,情感描写太过隐晦,而李后主的词则不同,句句情真意切,从他的词里,你可以感受到他的任性又纯真的内心,这样的词,便是「不隔」,这样的词人,才算是一流。

和李后主一样,王国维词学研究的背后也藏着一颗纯净又孤傲的心。他曾在遗书中写下这样一句话:「五十之年,只欠一死」。他的一生,淡泊名利,对金钱地位没有过多的追求。死对于这样的纯粹恰恰是一种殊荣和归宿。

世俗之人追求的是个人的幸福和得失,而真正智慧的人寻求的是真理。在找寻真理的过程中,也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参考资料

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