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真的离了婚的女儿小鱼,却大着肚子回到北京爸爸的家。父亲没有发怒没有责怪,反而是开开心心、高高兴兴的开始照顾起女儿,也照顾起了出生后的孙子。 小鱼的妈妈车祸离世,和爸爸一起生活,爸爸不务正业,却很爱女儿。 他对女儿的爱,简单,纯粹,不讲条件。 明明对小鱼挑的老公不满,但却拗不过小鱼,唯有女儿离开时,告诉女儿这样的话:如果离婚,回家找爸爸。 就这样,离婚的女儿,被爸爸温暖着,带着自己的孩子与父亲一起生活。 这个,就是徐静蕾的电影《我和爸爸》。 爱女儿的父亲,用自己毫无保留的胸怀,重新迎接女儿的回归。在这里,责骂、后悔、可怜、愤怒,这些情绪都没有作用,他很清楚,只要孩子安全的回到身边,就好了。 父母是孩子永远的港湾,不求回报,不求索取,只要人在,一切安好。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个电影,对其中的那句”再混蛋的爸爸也是爸爸“特别有感触,毕竟,血浓于水。 嘴硬心软的女儿,叛逆不听话的背后,却在婚姻破裂后,默默响应父亲的话,回到他身边。 父爱如山,演绎得很是感人。 喜欢这种默默的平常人的电影。 当我的这个感悟发出来后,获得了几千个点赞,也获得了很多朋友6百多条评论。 仔细一条条的看下来,发现大家都有不同的感慨。 特别让我感概的,是很多曾经的孩子,现在的父母,对父亲,是抱着复杂的情感。 但是,不得不说,在感动之外,还有感慨: 与其等到什么事情都发生了,让父亲与母亲成为孩子最后的港湾,不如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等到父母以最后的港湾来启动,往往意味着女儿已经受到了伤害与打击。 亡羊补牢之外,是否可以先未雨绸缪呢? 因为《非诚勿扰》而为大家所知的乐嘉,送5岁女儿灵儿,去少林寺学武,他说:
但这,就是这个单亲爸爸的日常表现。 这个44岁的父亲,已经离婚的男人,带着小女儿灵儿一起生活。 他对待女儿的做法,像是在做“演习”:带女儿去沙漠、雨林,送女儿去学武,甚至和女儿的合照里,女儿都显得比乐嘉还黑。 在少林寺,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和师兄师姐爬上摩崖洞。 ![]() 每天上山下山要花四个半小时,一个5岁的孩子,却都做到了。 ![]() 这个爸爸不爱女儿吗? ![]() ![]()
![]() 送女儿去了少林寺,灵儿的那句“不要,不要,我要和你永远在一起,你在哪儿,我就要在哪儿,我要做你的跟屁虫” ![]() 让这个男人差点没忍住,只好说“过几天我来看你,我来做你的跟屁虫。” ![]() 也许,上面所说的,一个是电影里的爸爸,另一个是名人爸爸,我们来看看一个普通人爸爸。 90后的单亲奶爸,带着4岁的兜兜,从广东出发,骑行去拉萨。 ![]() 4139公里,71天的旅程,留下了父女俩的珍贵记忆。 ![]() 和女儿经历的,都是美景。 ![]() 其实,这就是幸福的样子。 ![]() 幸福是什么,看着晚霞拖着我的全世界,一直往前走。 90后单亲爸爸感叹:富养女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我没能力给女儿留几套房,但想留给女儿的,是世界,是爸爸陪伴着去探索世界的回忆。 爸爸还给女儿写了一封信:
![]() 也许,我们没法像这样的爸爸一样,带着女儿骑行,但爱着孩子的心,不论做什么,我们都可以表现出来。 ![]() 从小让女儿拥有更多的爱,会让女儿在未来的人生中,更坚强,更有爱。 富养女儿的,不是物质,而更应该是精神,父母,也永远是孩子们最后的港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