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另论成王败寇,袁绍为什么一而再的否定沮授的建议呢

 人众众人 2020-09-24
众所周知,在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终于迎来宿命之战。他们很早就认识,一个拥有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一个是皇帝红人的后代。他们成长于司隶,少年时便成为好友。成年后,他们成为朝廷命官,为官公正,执法严明,名声鹤起。为救朝廷,合力铲除宦官。为讨董卓,与关东诸侯组成讨伐联军。也是在此时,两人的政治理念出现分歧。
‘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
当时两人, 袁绍是渤海太守,曹操是奋武将军,都还是微弱的角色,袁绍却能凭借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以及个人魅力成为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要知道这里面还有同样背景的弟弟袁术。
随着日子的推移,董卓不仅要面对日渐壮大的关东十八路诸侯联军,还要应对黄巾余孽白波军的骚扰,他担心一旦被白波军切断退路,将形成背腹受敌的局面。因此董卓力排众议,西迁长安。该拿的拿,该盗的盗,然后一把大火烧了皇都洛阳。
洛阳可是世人心目中的正统,洛阳没了,那东汉也就没了。自董卓西迁,诸侯便也不关心命悬一线的汉献帝了。
同样退回渤海的袁绍,用计拿下了韩馥的冀州,一朝成为北方强主。同时,曹操在张邈、陈宫等人的支持下,也坐上了兖州牧,拥有一席之地。但跟曹操一比,袁绍的问题不仅少,还接收了韩馥的班底,像沮授、郭图、辛评、张郃等人,都是不可多得文臣武将,大大充实了自己的人才库。
特别是沮授,一归附袁绍就为他展示了美化的将来:举兵东向,先定青州。回军黑山,讨平张燕。举兵北伐,平定公孙。以四州之力,招揽天下英雄,把皇帝从长安接回来,恢复皇室宗庙,以此命令天下诸侯。
袁绍听了很开心,立马就给沮授升官。
汉献帝是兴平二年(195年)经过李傕的同意,打算从长安东行回归洛阳,可谓历经磨难吧,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最后在白波军还有张扬的接应下,得偿心愿进入洛阳。这之间,因为护送将军杨奉被李傕、郭汜、张济三军击败,仅剩数百人,杨奉、董承为免夜长梦多,夜渡黄河,来到河内太守张扬的地界。这时,谋士沮授再次向袁绍提出迎天子还邺城,从而令天下诸侯。
虽说并州还有张扬、张燕,幽州还有公孙瓒。在这之前,袁绍跟公孙瓒在界桥还发生过大战,公孙瓒三万步骑,包括闻名边塞的白马义从硬生生被袁绍打残,灰溜溜退守易京。又平定魏郡黑山军叛乱,斩于毒、牧壶、左髭丈八等,击破黑山军,斩首数万。
但袁绍记着呢,正打算听从沮授的建议。淳于琼、郭图却唱起反调,他们觉得汉室微弱,迎回来就是个累赘。还引用‘秦失其鹿,先得者王。’来提醒袁绍,这时候,应该先下手为快,天下王土,谁先占了就是谁的。
袁绍听着有道理,就没听从沮授的建议了。
当然,从历史结果看,沮授的建议肯定是对的,不过也得看谁。要是袁绍迎了天子,不一定会像曹操这么供着。但袁绍又不是个傻子,为什么前面沮授给规划的时候还很开心,到了关键时刻,别人唱反调,他就不干了呢。
汉室确实微弱,天下英雄,拿汉室当回事的也就曹操跟刘备。曹操迎天子后,动不动还被人骂国贼,前后还遭天子两次刺杀,确实不讨好。再者,迎天子充其量是为了出师有名,让世人觉得自己才是朝廷正规军。但实际上,不管是哪个统治者,对自己地盘的平民百姓所施行的政策影响才是最大的。
次年,汉献帝回到了洛阳。护送大臣韩暹、董承反目,董承密诏曹操入朝勤王,曹操不仅迎天子回了许都,还顺势收拾了杨奉、韩暹,吞并白波军,拿下司隶地盘。
袁绍很气,很后悔,还要求曹操把天子放在甄城,这样离自己近点。即是后悔,却没有降罪郭图、淳于琼。我觉得袁绍只是在眼红曹操拿下了司隶地盘。后曹操东征吕布,河内太守张扬因跟吕布关系要好,就支援吕布,以此分散曹操注意力,却被部下杨丑所杀。杨丑是想投靠曹操的,又被眭固所杀,而眭固是想投靠袁绍的,最后被曹仁狙击,河内就成了曹操在并州的地盘。
到了官渡之战,说着袁绍是十万步兵,一万起兵,却全部集中在黎阳一地。曹操不足两万,却能分兵据守好几处。再者,袁绍为何死磕官渡,怎么不先清了曹操在河北的地盘呢。
后袁绍正式击败公孙瓒,吞并幽州,就想着称帝却遭众人反对(当初袁术落魄,献上玉玺希望袁绍收留自己)。称帝不行,就开始分封属地,长子袁谭管理青州,次子袁熙管理幽州,外甥高干管理并州,留三子袁尚跟自己一起镇守冀州。沮授为此告诫袁绍,留下来的应该是袁谭,如果废长立幼,可是祸端的开始。但袁绍执意不听,依旧让四人分管四州。而这个祸则是从袁绍死后开始,袁尚所管的冀州被视为袁氏正统,长子袁谭自然是不服,两兄弟因此内斗,被曹操逐一击败。
当然,这是后话。这对于时下,不一定是坏事。拿袁谭来说,就做得很好。他到达青州时,只有平原一地,经过扩充,甚至将地盘延伸至海隅,占据了整个青州。袁绍若是不死,废长立幼这事不一定成立。
‘遂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时百姓无主,欣戴之矣。’
分管州郡完后,袁绍就准备南师曹操了。沮授、田丰共同提议,因为前面连年征伐,虚耗过大,兵马疲敝,这时候不应该跟曹操开战。反倒是上表朝廷,发展安民,要是被曹操阻拦,就可屯兵黎阳,慢慢吞噬河南。然后分兵滋扰曹操地盘,让他东西不得兼顾,不出三年,曹操可定。
审配、郭图却唱反调,他们觉得南伐曹操,宜早不宜迟。而沮授觉得,持强兴兵,必骄,骄兵先灭。两边人马互相辩论,关键郭图还跟袁绍提了一嘴:沮授可是军事统领,监管内外,以沮授这脾气,要是跟您不对味,怕是危险呐。因此沮授的军事权力就被一分为三,总督变成三都督,分别是沮授、郭图、淳于琼。
首先,袁绍在河北经营多年施行仁政,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政策。即便是官渡之战的失利,对袁氏的影响算不上伤筋动骨。再者,沮授、郭图、审配等人是袁绍取得冀州时,同期归附袁绍的人才,沮授一开始就被拔得过高,一人统管内外军事,对袁绍的威胁确实存在。将军事一分为三,一是为了降低沮授的威胁,二是为了平复手下的怨恨,确实在理。
正好这时,刘备东归,斩杀车胄,占据徐州。董承一干人等血诏的事情又被曹操发现,于是涉案者都被处理,刘备自然也是逃不开,趁着曹操东征刘备,田丰就劝袁绍应该奇袭许都。袁绍却以小子得病,不愿发兵,把田丰气得。等到了刘备投奔袁绍,袁绍才让陈琳发布讨曹缴文,可把曹操一通骂。
说句题外话,陈琳的缴文中有提及曹操设立发丘中郎将以及摸金校尉,是盗墓的官职,因此后世把曹操视为盗墓的鼻祖。可依据三国志的记载,盗墓的第一人是董卓。‘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
为什么袁绍等到了刘备才让陈琳发缴文正式讨伐曹操呢。
还是那个道理,为的就是出师有名。刘备是刘皇叔,汉献帝承认的。你曹操连汉室宗亲都打,现在刘备来投靠我了,不就证明我袁绍是义师,而你曹操就是板上钉钉的汉贼。
既然有了刘备的加盟,就没人可以阻止袁绍南师了。他率军挺近黎阳,并且派颜良作为先锋渡河围攻白马刘延,为官渡之战的开始打响了第一炮。
结语:
袁绍、刘表,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这是陈寿对袁绍、刘表的评价:仪表威严、有器度,闻名当世。一个统一北方,一个单骑上任平定汉南。却是表面宽厚,内心猜忌;不懂善用人才,采纳真言;废长立幼,最后断送事业。
前半句是好话,后半句是可惜。不过成王败寇,自然就得落下点话柄。只是抛去胜负,对于袁绍一再否定谋主沮授所提出的建议,我不觉得是袁绍昏庸,不懂得采纳,因为那不是唯一的选项。迎天子、分管州郡、南师曹操等,都得审时度势。师出有名是好事,可纵观这段历史,自洛阳被毁,只有曹操跟刘备再把汉献帝当回事,迎不迎,实在没那么重要。再者,前有董卓一事,搞不好,反倒成为众矢之的。分管州郡,在袁绍死后确实成为两兄弟矛盾的根本原因,因为没人压得住他们了。但这之间,还有两人起到关键性作用,一个是逢纪,一个是审配。因为这两人平时骄纵跋扈,被袁谭所忌恨,生怕袁谭掌权,对他们不利,所以就拥立了袁尚。最后是南师曹操,虽说袁绍刚清理了公孙瓒,但在河北,袁氏根基深厚,跟四面敌人的曹操一比,优势老大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