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刚大夫讲糖:糖尿病治疗,治人胜于治病!(之一)

 陈刚大夫讲糖 2021-06-09

药物是用来治病的。而糖尿病不是一种“病”,它是一种体质,一种生活(尤其是2型糖尿病),是一个与体重、血脂、血压、肥胖、脂肪肝等多因素密切相关的“人的体质”。

所以糖尿病的治疗不是简单的用药问题,而应该看做是一个改善这种“体质”的过程。糖尿病的治疗基础是饮食、运动、心态、糖尿病教育和糖尿病监测,等等,药物所占的分量是比较少的,至少没有像在其他疾病治疗中那么重要。

在这个意义上讲,糖尿病的治疗是“治人”,而不只是用药物降糖而言的“治病”。这个综合治疗中的效果是与“对人的治疗”有直接关系的。

所以,我经常这样讲:没有降不了的血糖,只有治不了的病人。

下面就一个胰岛素相关的问题来叙述这种观点。

糖尿病人的胰岛素治疗其实就是激素补充或激素替代,把糖尿病人胰岛素数量不足的那一部分和对抗胰岛素抵抗的那一部分都补充上,血糖自然就正常了。(附注:用补充胰岛素数量来解决胰岛素抵抗所引起的血糖升高,理论上可是错误的哦)

但是,这和正常人还是不一样的。正常人的能量调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个环节的综合。就胰岛素分泌而言,正常人吃得多,胰岛素分泌就随之增加,吃得少,分泌就减少;清晨时,体内为了白天的“奋斗”做准备,分泌很多激素(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胰岛素这一降糖激素也随之分泌增加;当出现外伤等应激时,体内就分泌很多“应激”激素(都是升高血糖的),但胰岛素分泌也会随之增加。最后的结果,正常人的胰岛素总是随血糖的将要升高而分泌增加,致使血糖始终正常,并且波动很小(我测量过我的餐后血糖,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都没有超过5.5)。

病友应用了胰岛素,只是在努力接近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状态,但是这是被动的(甚至很多人只看血糖,根本不考虑胰岛素分泌缺陷特点和治疗模拟的生理性)。

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是有问题的,有的是基础量不足,有的是餐时分泌不足;有的是早期相分泌不足,有的是整体不足。医生会根据您胰岛功能以及您的饮食、运动等规律的生活状态制定一个相对固定的胰岛素应用方案。您如果是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则一般采用中、长效来纠正基础量,采用餐前短效或速效来纠正餐时的胰岛素不足。

正常人是根据吃的多少而后分泌胰岛素,糖尿病人则是餐前注射胰岛素,时间顺序是不同的。那么,吃多少饭相对是由您餐前提前注射的胰岛素量来预先定的。也就是说,您必须这样,这样吃饭,这样运动等等,因为胰岛素是提前为您“预定”了的(已经注射)。用胰岛素泵的病人,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设定您的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相对固定的胰岛素治疗方案需要有相对固定的饮食、运动与之相并行才能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饮食、运动等生活管理就是“治人”的范畴。如果学会根据“500法则”随机增减剂量,这个学习的过场,也是对人治疗的一部分。

(放点绿色只是让您养养眼,休息一下)

糖尿病人一天吃多少饭,应该是比较好办的,让运动相对固定也可以做得差不多。但心态是不能提前预料的,生多大的气更是人所不能预定,今天晚上休息如何也是谁也预定不了的,走在路上会不会出现什么事则更是未知。所以,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我对病人的心态问题看的十分重要。外用胰岛素是可以基本调理病人饮食、运动等因素对血糖影响的,但是,对心理变化和应激所引起的血糖波动是很不容易纠正的。这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之一。

如果您的血糖波动很大,就应该认真分析,寻找它变化的真正原因。是饮食因素就要努力抓饮食,是运动因素就要努力抓运动,如果是心理因素,就必须要自己积极纠正,还有其他因素,等等。

饮食、运动、心态和睡眠等是一个人的基本生存要素,如果这个人是糖尿病人,这些要素就都要积极的干预,因为不能良性改变这些要素,或者说这些要素变数较大,那糖尿病的特征标志-----血糖就很难被控制良好。

所以,我说:治人胜于治病!

   

  原帖发表于2004-1-11 14:17:00

  在那个年代,能提到“治人胜于治病”的观念,还是很前卫的哦。

  自己都感觉很伟大!

-------------------

血糖控制,药物就不重要了吗?当然不是,在同一个药物治疗策略下(药物品种额数量不变),血糖出现巨大的波动,不同日期的血糖变化毫无规律,那肯定就是人的因素。

真正治人者,不是医生,而糖友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