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兴业银行(SH601166)$ 新银粉很多,那就讲讲雪球上以前银粉的一些典故吧。 当然也包括我诅咒...

 剩矿空钱 2020-09-24

$兴业银行(SH601166)$

新银粉很多,那就讲讲雪球上以前银粉的一些典故吧。

当然也包括我诅咒过的银行,希望一些人不要记恨我。

我是2011年下半年买的华夏银行,那是第一次买银行股。和很多新银粉一样,追求利润增长速度。

当时的判断没错,2011,2012,2013,华夏银行都是高增长,在银行里面是排在前列的。

但那时华夏银行是最不受待见的银行,银粉连提都不愿意提,也没啥人讨论。

当时最火的是民生银行,小微搞得好啊。

我第一次当了坏人,就像现在很多招粉说我是丧心病狂的坏人差不多。

我说民生银行的联保机制是有问题的,它只能降低短期的经济波动风险,不能降低系统性风险。

民生银行当时的报表数字是真的好,不仅大v追捧,连柱子这样的实业家也追捧。

~~~~

结果,系统性风险来的时候,也就是温州爆发坏账,坏账从南方传向北方的时候,民生银行暴露了。

当时的判断其实很简单,联保机制的问题也很明显,但是众人都视而不见。因为大家要的是利润增长。

到14年的时候,华夏银行快速增长了三年,但是粗放发展,明显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我要找一家干活比较精细的银行,能做百年老店的银行。

当时的雪球舆论是股份行和国有大行之争,反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最早进入我眼中的是兴业银行,我也是从2013年开始跟踪它,直到2014年上半年的时候才买入的。

我当时的观点是,国有大行的机制太僵化,没有自己明确的发展思路。

当时还有一家股份行比较惨,都已经快到无人问津了,那就是招行。

当时股份行公认被看好的是招民浦发。

实际看好的顺序应该是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

我当时选了又选,选上了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

在雪球上发了帖子,说谁才是将来银行业的东方不败。说的就是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这两家在当时最不被看好的。

它们两个有共性,也有个性。

共性是都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干活又比较细。

个性是,兴业银行更擅长专业领域,招行更擅长营销领域。

而且当时我判断,后面几年会有一个明显的大趋势,就是财富业务会大发展,也就是理财。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没错,在2017年以前,这两家银行在财富和资管领域飙着劲的增长,成为两颗最耀眼的明星。

~~~~

不过我最终还是把招行舍弃了,银行小田行长上来以后,做的实在是太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

先是跟民生银行学小微,又向浦发银行学对公,后又对标兴业银行搞同业,实在是太乱了,没个定性。

不过小田行长命好,赶上财富业务的大发展,jianguan又给降低零售贷款利率,把销售搞得风生水起。

这时候,我又做了一次坏人。

时间到了2015年,坏账风潮已经刮起来了,浦发以前为了冲业绩,就快速增长规模,现在还在顶风作案,试图用增长的资产磨平坏账率。

我当时直接在雪球指出问题所在,说如果浦发运气好,坏账风潮持续的时间不长,或许可以顶过去,但是坏账风潮如果时间长,必然会掉到大坑里。

浦发就是冒着巨大风险和时间赛跑。

当时做坏人,后果比较严重,因为浦发已经隐隐成为股份行的带头大哥,拥有的粉丝无数。

更重要的是,浦发的利润增长一直很好,坏账率也不高。

我这个坏人当的跟疯子一样,得罪了一大批的粉丝,还有一些大v。

事实是,我没有错,2016年的时候,浦发的大窟窿就暴露了出来。一直持续到现在。

~~~~

再后来就是到了2017年,这真是能让人记一辈子的年份。

在2017年以前,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都如我预期的那样,杀出重围,领先了其它银行一个身位。

当然最主要的是,这两家银行平衡做的好。

不过我认为还是兴业银行平衡做的更好,完全是按规划在前进。

招行的战略目标变化的比较快,目标不明确。

~~~~

2017年初的时候,国有大行过的狼狈不堪,只有建行还算是能正常生活自理。

可以想象2015年和2016年有多残酷。

这也证明了我当初的判断,国有大行的机制太僵化。

但是这一年,guo某人来了,一切都不能按常理出牌了。

而且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从2017年开始,层层加码,每年都加。

对于优秀企业来说,加码并不怕,只要是公平合理的,大家都一样,最终还是优秀的会胜出。

问题就在这里,它不公平合理啊。

2017年,2018年,在这种不合理的加码下,大行收割了中小行两年的韭菜。

这也就是为啥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直到现在,还躺在地上不起来。

因为加码加的实在是太重了,正常企业都很难翻身。

~~~~

从2017年开始,国有大行和招行开始翻身和起飞,因为割韭菜割的很爽,割韭菜就能吃的饱饱的。

到了18年,报表就明显体现出来了。

于是雪球上又出现国有大行的信仰,都说国有大行好。

好吧,我又继续当了坏人。

我明确提出,这种割韭菜只是暂时现象,因为同业资产和负债不可能持续倒挂,中小银行也不都是傻子。

等资产的期限过了,到期了,国有大行就割不了韭菜了。

而且国有大行转型极其困难,将来存贷业务收缩,国有大行会是最难受的那个群体。

~~~~

事实证明,到今年,国有大行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其实19年就已经有了迹象。

直接融资的兴起,必然会带来大量对间接融资的替代。

可国有大行又需要巨量的客户,从哪里来?

今年国有大行也给出了答案,就是下沉零售客户,和股份行抢客户。

但是只靠存贷业务,国有大行撑不下去的,会越来越难熬,必须尽快转型,转到全能银行上。

不过,这个转型的难道,和登天也差不多。

~~~~

我几乎把以前的明星银行们黑了个遍,自然敌人无数。

但是我自己真的不认为是黑,而是说出了实际情况。

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招行了,而且是以前我选出来的企业。

招行的问题实在是有些隐蔽,真的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

民生银行是联保的问题。

浦发银行是冒险激进的问题。

国有大行是体制僵化的问题。

招行呢,主要是专业技能根基的问题,直白点说,产品力不行。

资管新规以前还问题不大,因为是钢兑资产嘛,不需要啥专业技能。

但是现在不同了,你要扩张,产品力跟不上,整个体系就会垮塌。

再加上招行前几年一直在顺风环境下,跑的很快。

但居民加杠杆周期一旦结束,风就没了。

风没了,又没有翅膀,不掉下来很难。

招行是我在银行业的最后一个“诅咒”,前面的都实现了,就看最后这一个吧。

至于平银之类的,还不够让我诅咒的资管,因为它一直没到主流上,就是个庄家操纵的股票。

这种股票市场上很多,也没空关心它们。

~~~~

就说这么多吧,这也是我近一段儿总是提招行的原因。

因为诅咒的实现的契机可能已经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