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加强军事人才建设(聂荣臻科技军事思想研究)

 大风兮云卷云舒 2020-09-24

《孙子兵法》中的“兵事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建军思想的精华。毛泽东更是提出了战争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邓小平深刻指出:“人才建设是个战略问题,现代化战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好人才。” 加强军事人才建设是关系军队长远利益的根本大计,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人才既是立国、立军之本,更是强国、强军之本。加强新型军事人才建设,树立人才战略观,从全局上思考和策划为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作为杰出的军事家的聂荣臻更是深谐此道。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军事人才和建设思想。

(一)严格军事人才的政治标准

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军队听谁指挥,跟谁走,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聂荣臻十分重视挑选军队干部人才,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政委人选必须审慎,宁缺勿滥,要以有高度的政治觉悟的最勇敢最有能力的,长期斗争经验的同志充当。”

提拔干部必须从政治上出发,关心干部也要从政治上出发,聂荣臻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提高军事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保证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打牢军队人才建设的思想组织。遵循六中全会提出的模范干部标准,并以此来挑选任用干部及:忠实于党和阶级的解放事业,在实际工作中能认清自己的责任;与群众有密切联系,在群众有威性,在复杂环境中能独立决定方向,不怕牺牲,不怕吃苦,不怕困难;遵守纪律,牺牲个人利益,复从党的利益与阶级的利益。

(二)加强军事人才建设,重视人才的能力

孙子将“将孰有能”作为选将的先决条件。法国军事家拿破伦说:“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能够打赢一头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聂荣臻深刻认识到人才准备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环节,人才是最具杀伤力的“武器”。没有人才就无打赢可言。所以他在选拔军事人才时非常重视能力的培养。

“选拔干部,误解老实死板为忠实,而企图便于驾驭是错误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高干部能力问题,只有提高干部能力,部队战斗力才会提高,不然将停滞于现阶段上。因之必须不怕战士削弱某些工作,而把在职干部适当抽出去受训,以加强他们的能力……现在大家要下定决心抽调优秀干部去受训练。军事、政治、文化、科学常识各级干部都应具有适当的程度,因之应给以较充分的时间把他们更加充实起来。”

(三)着力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强调红与专的有机结合

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要求,为将者必须具有高超的智谋,言而有信的品行,仁爱有度的形象,以及勇敢果断、言行治军的能力,聂荣臻注重强调军事人才的红与专结合既要从国家和人民大局上把握战争,又要能从战术局部上指挥战争,强调必须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标准,把过硬的军事素质作为核心内容,把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基础环节,把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必备条件。

要建立强大的人民军队必须培养军队干部,提高干部的素质。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革命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革命的成功与否。只有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依靠干部才能去组织、领导广大群众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聂荣臻指出:“干部决定一切。”他在领导武装斗争的过程中深感培养军队干部的重要性。在晋察冀边区斗争时期,干部十分缺乏,除了武器之外还有干部问题,起初更表现得严重。干部的 缺乏会使每个人皱眉,四面八方喊出的声音,都是要干部!要不出来也得硬要,不让他们要也实在不行,结果就是我们原有的稍为老的警卫员、勤务员以至于马夫、伙夫,也不得不让他们要了去当队长或指导员。当时国为干部缺乏,形势是很严重的,在敌人四面围攻之下,以不熟练的干部,率领着新武装队伍和强大并且装备着先进武器的敌人作战。面对这种情况,聂荣臻花了大量的精力培养干部。他培养干部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重视学校教育。1937年12月,他以一一五师教导营为基础,在阜平成立了军政干部学校,任命热心教育事业的孙毅为校长。曾在红军中担任政治委员在郑维山,1938年一到晋察冀,就被派到军政干校当主任教员。这所速成性质的学校,学制每期只有3个月,一年内培养了1400多名干部。1939年2月,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由校长陈伯钧率领教职员和学员2000多人来到冀中,聂荣臻热情欢迎和多方关怀。一个月后,军区部队进行整编,聂荣臻批示成立军区教导团,专门培养连排干部。抗大二分校、军政干部学校和军区教导团,为晋察冀培养了大批干部,满足了各方面的需要。聂荣臻在干部培养工作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在《目前形势与今后工作》中详细地提出了今后长期的有计划地训练干部的步骤:抗大二分校在本届学生毕业后,要办一个高上科,以储备营、团职干部。办一个陆军中学,抽出部队中优秀的班、排级干部受训,在军事上是中等程度,在文化知识上科学知识也达到中学程度。办一个附属中学,吸收地方半知识子青年,在文化与科学知识上要达到初中程度,而军事上则初步懂得步兵基础知识。这是两年到三年的干部训练计划。在“附中”里,要逐渐吸收一批小知识分子青年进行训练,以改善部队下级干部的文化科学水平。地方编余的区级干部,也要吸收一批受训,给以军事与文化科学训练。他们具有地方各种斗争经验,这些干部在反攻时是非常需要的。平西可以利用抗大二分校,不必再设新的学校。冀中可自己创办中学。在反攻时,部队一定要扩大。因此今天就必须准备必要的资本。在抗大教育上,过去与实际的联系不够密切,还存在着教条主义。许多教员缺乏丰富的战斗经验与抗日战场上的经验。聂荣臻对培养干部的主要学校——抗大二分校给予了特别的关心。他在《军事问题报告提纲》中对抗大二分校的工作作了详尽的指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他对抗大二分校的殷切希望。他先是谈了学校的教学安排:抗大二分校是我们军政干部的培养场所。……现总校由总部领导,培养高级干部。连以下干部的培养拟设四个分校。二分校在我们区域中,主要是培养营级以上干部,因环境需要另设连级一科,即培养连、营、团三级干部。今后训练时间要延长,教育内容更提高一步,包括军事、政治、文化、科学常识等,并可采取考试制度,到一定时间举行考试,不及格者应留校再学,这是抗大二分校今后的教育方针。过去抗大军事教育在动作上不甚统一,有苏联式、日本式、士官式等等,今后应统一起来,采取一种最好的动作传播全军中去。接着还谈了学员选拔时应注意的原则以及学员学成后的分配问题:学员毕业以后的分配工作应由司令部、政治部及抗大共同组织委员会负责,选送受训的学生也要经过司政机关审查,校方无权分配,克服过去分配学员中的某些感情用事现象。原则上学员是各回部队工作,但有时应根据整个需要,适当调剂,任何部队不能直接去向抗大要干部。要求学员要严守纪律,维护抗大的整体与团结:学员到抗大后,即为抗大的一个成员,各部队不得私送东西去,同时学员也不得私自向部队要东西,这容易破坏抗大的整体与团结。他还谈到了要改革学校的组织机构:现校部组织过于庞大,应略加精简。学校不设政治委员,校长为最高首长,校政治部受军区政治部领导,同时接受校长指导。校长、教育长、政治部主任应组成干部小组,开会时由校长任主席,遇事协商,集体领导。过去政治教育上有政训科,属于训练部,今后应改属政治部,较为适当。校供给处等部门应取消,由军区负责供给。

强调培养干部时一定要注重政治素质,他在《中共晋察冀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干部政策掌握的对与不对,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我们是不是培养好干部,就是看我们是不是选送好干部去上学。学校不是收容所,一定要送好的,不能送思想坏,毛病多的。有些干部不好,就是我们培养时找错了对象。他在《军事问题报告提纲》中谈到提拔干部应注意的问题时说:提拔干部必须从政治上出发,反对庸俗地施行小恩小惠、感情拉拢等办法。……只凭个人观点去认识干部,决不是正确的。选择干部,误解老实死板为忠实,而企图便于驾驭也是错误的。接着他谈到了最近总部提出的模范干部的标准,要求用这样的标准去选拔干部:政治坚定,正确执行党的路线与政策;忠于取责,能力上能够胜任;努力学习,办求上进;遵守纪律,为人模范。他还谈了抗大二分校学员选拔时应注重政治素质:抗大学员的成分及质量要检查。过去送来学生质量很差,部队选送的也不甚好。部队选送学员多不送好的干部而送有问题的落后分子,浪费了抗大许多时间和办理去培养,而且损坏了抗大的校誉。……有政治问题不堪造就的,都不准送去,只能开办训练班给予民族教育,送他出我们部队去,要保持扩大纯洁。

(四)建立有利于军事人才成选择培养机制

好的培养机制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合理任用,加强人才的培养训练,军事人才的培养与成长不仅要经过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的教育,而且要经过直接和间接的军事实践锻炼,教育训练不仅是军事人才经过正规的培训,掌握系统的军事理论、文化等知识,还包括在实践中自我学习,发挥其最大潜能,曾在苏联红军学校学习过军事的聂荣臻对此更有切深的体会。

聂荣臻还制定了长期有计划训练干部的制度,并注意培养储备军事人才。1941年聂荣臻在北方分局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目前的形势与今后的工作》中指出了长期有计划的训练干部。指示最近抗大二分校毕业的各级干部作为准备反攻阶段的最后补充;各分区所训练的排级及地方武装干部除补充部队外应作为反攻阶段的储备;抗大二分校在本届学生毕业后,要办一个高上科,以储备营、团职干部。办一个陆军中学,抽出部队中优秀的班、排级干部受训,在军事上是中等程度,在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上也达到中学程度,而军事上则初步懂得步兵基础知识。这是二年到三年的干部训练计划。在“附中”里,要逐渐吸收地方一批小知识分子青年进行训练,以改善部队下级干部的文化科学水平。他要求地方编余的区级干部也要受训,加强军事与文化科学训练,因为可以结合地方各种子选手经验,以便作为反攻主力。平西则利用抗大二分校,不必再设新的学校。翼中可自己创造中学,在反攻时部队一定要扩大。因此今天就必须准备必要的资本。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更是非常注重军事人才的培养,筹建了各类军事院校。正是聂荣臻对人才培养机制的高度重视和健全,解决了部队缺乏干部和指挥人才的问题。

(五)争取国际力量的援助

聂荣臻极端重视争取国际力量的援助,在抗战期间,我们得到了世界和平国家人民的有力支持,白求恩就是国际友人在晋冀边区援助中国抗日斗争的杰出代表。1938年初全面抗战爆发后,白求恩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来到中国,到晋察冀抗日前线,在与聂荣臻、江一真等并肩战斗中,他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他回忆说:聂荣臻教给了他忘我的精神,克服困难的精神,正视这些精神激励着他在炮火硝烟中抢救了大量危重伤病员,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战争作出了贡献,此外在聂荣臻的大力支持下,为解决部队医务人员匮乏之状况,创建了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聂荣臻把这所学校放在与军事院校、党校同样重要的地位,配备了称职的教员,明确了教学计划,教科书和实习的医院,并提议让白求恩当校长,在聂荣臻的大力支持下,1939年9月18日,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正式成立(1940年白求恩牺牲后,易名为“白求恩学校”),白求恩仅用半个月就编写好了教学大纲和教材,聂荣臻给予高度的评价:这是他最后心血的结晶,是他给予每个卫生工作者、伤员和指战员不可再得的高贵礼物,为了永远纪念他,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报请中国中央同意在石家庄重新修建了白求恩等国际友人的陵墓,聂荣臻高度评价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光辉业绩所竖起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中国人民的万古长城!永远不忘,永为楷模!

当时到晋察冀来帮助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国际友人还有许多。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聂荣臻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已与平津美英等国使馆及燕京大学、协和医院等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人员向边区撤退或到边区工作。决心利用时机既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又可为我们培养军需人才。1942年3月初,时值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国际反法西斯友人、英国物理学家、北平燕京大学教授威廉夫妇、导师林迈可夫妇,北平电灯公司工程师布朗基斯来到寨北。此外还有美国花旗银行的经理赫鲁,以及法国、荷兰、南斯拉夫、奥地利等一些国家的专家和商人来到边区。聂荣臻召开欢迎大会,尽最大努力,在生活上关心照顾,让出自己的房子,并用西式宴会执行他们。聂荣臻热情友好、儒雅态度给外国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为大战略家的真诚更坚定了他们留在边区的决心。晋察冀曾被外国友人称为“新中国的试管”,被爱国民主义称作新中国的“邹型”,它是用聂帅的心血换来的。外国朋友有感于聂荣臻的关怀,更是废寝忘食的工作,为军区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无线电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对敌斗争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聂荣臻军事文选》,解放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第121页

《聂荣臻军事文选》,解放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第121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