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槐树街文学奖】51号作品展示

 槐树街183号 2020-09-24

最爱乡愁:迫近的,远去的……

我的乡愁有了根基

我的乡愁是由迫近的香樟点燃的,是由远去的苦楝树照亮的。我最爱的是渐行渐近的乡愁,渐行渐远的是乡愁里的生机。乡愁里有距离,距离让乡愁有了长度;有思念,思念让乡愁有了高度;有比较,比较让乡愁有了宽度。拥有乡愁,真苦涩,幸福的那种;怀着乡愁,真幸福,苦涩的那种;爱着乡愁,真祝福,祈盼的那种。

香樟是街道路边、庭院山坡、村前屋后最招摇的旌旆,也是最耀眼的问候。香樟站立的地方,绵延不绝的日子总会风生水起。在都市,它将高楼大厦衬托得一往情深;在乡村,它将广袤沃野腌渍得活色生香。无论是一窗灯火的守候,还是一湾河滩的伸延;无论是一遛蔽日的排场,还是一棵遥远的坚贞,香樟都是绿化环境的佼佼者,也是美化环境的杰出者。它以高大、常绿、壮阔、茂盛,清新我们的明眸,消除我们的审美疲劳,也是笑容里的中国特有的镜像,美丽中国特有的印记。香樟,让我的爱蓬勃,让我的乡愁有了根基。

香樟睡觉时,站成了樟科常绿乔木,把失去色彩的冬,装扮出一丝生机,使得萧瑟远离我们的视线。在三月,绿色的香樟点燃了我们植树的念头,无穷的树苗开始在三月歌唱。一棵一棵,植起的是信念,是对绿色生活的敬意!“成大功者,不顾小嫌;建远略者,不期近效”。一棵树,也许不起眼,但留下一片绿,幸福就会在身边。当幸福握在你手中的时候,总是看起来很小;但如果让它跑到别处,你就会立刻感觉它是多么珍贵了。当你从香樟树下走过,尽管感觉不到悠远空濛,你至少闻到清香,其实,生活就是一壶酒,每个人都是酿酒师。一杯杯举起的乡愁,是民族的文化因子,是人生不灭的灯盏,照亮远方。

香樟高兴时,树势高大雄伟,绿色小枝伸进五月,开花了,并以两个月的时间挂果,在十一月成熟。一如行走的人,无论如何都能到达静止的目标。从三月起,香樟与探春和踏春的人一样,喜阳光充足,耐半阴、温暖、湿润环境,把孕育两个字紧紧攥在心里。瞧,挤进三月,香樟枝叶开始秀丽起来,树大浓荫。要有光!太阳的光明是不够的,必须有心的光明。从三月到五月,香樟以3个月的孕育,把花旗插到人间。是的,高雅不是引人注目,而是令人难以忘怀。花期所至,身上冒出的每一个斑点都是赶五月的约会。一个人从单纯美好的日子里走出来,独自流落到世界上是很孤独的。所以,香樟根缠绕,叶相握!我爱香樟,爱花期的优雅和曼妙,她让我的乡愁有了盼头。

香樟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吸烟滞尘。用香樟绿化,目的就是把镜子变成窗户。香樟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树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能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应用非常广泛:小区、园林、学校、企事业单位、工厂、山坡、庭院、路边、建筑物前……比比皆是,它是迫近我们生活的勇士和先锋。它深深懂得,成全人们的心愿,也就是在成全自己。我们迎接满目的香樟,结果是重要的,过程也是重要的,但方向永远最重要,那就是全民植树、全民爱树!从三月开始,有了一个正确的起点,才可能有一个正确的过程和结果。

一个地方的凋敝最早是从香樟树透露出的。没有了香樟的馨香,道路肯定萎缩,不知去向;没有了香樟的茂盛,庭院肯定衰败,愁眉不展;没有了香樟的壮阔,房屋肯定憔悴,容颜不再……

对我而言,香樟迫近我们,仿佛是远去的苦楝树推动的。是的,叫一声楝树很容易,我可以在记忆里、在媒体上寻觅我的呼唤;但叫一声苦楝树很难,因为需要切身触摸、更需要零距离体验。那时,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楝树,领衔我老屋前后的风景,楝树和它的伙伴们开辟的天地、守卫的疆域,是童年、少年的我玩耍嬉戏读书的好去处。楝树经风雨见世面,忠贞地陪我和我的伙伴们一道成长。楝树苦,苦就了水乡的梦。楝树的苦,是我体验的方向,也是乡愁的种子。

楸花楝花照眼明

我知道楝树的苦,是它生长的欢乐。楝树为楝科楝属落叶乔木,喜温暖、喜光、喜湿润气候,不耐庇荫,不惧风雪,较耐寒,这和无患子目中大多植物是一样的,但楝树在酸性、中性和碱性土壤中均能生长,甚至在含盐量0.45%以下的盐渍地上也能良好生长。这种不怕苦的精神,注定了它无忧无虑,一生欢乐地生长,最高可高达20米之巨,也造就了它既能耐干旱、耐瘠薄,也能生长于水边。我老屋前几棵楝树比屋后的要高大一些,花期也更缤纷一些,也许是享受光照更多些的缘故吧。楝花开时,带动了姊妹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煞是壮观,蓬勃着引导立夏的步伐。宋代陆游在他的《夏雨初霁题斋壁》里描绘过类似情景: “楸花楝花照眼明,幽人浴罢葛衣轻。燕低去地不盈尺,鹊喜傍檐时数声。”母亲说,楝树的苦总与欢乐相辅相成。不能选择环境的话,就只能选择自立自强。在母亲的启迪下,我知道了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道理。苦楝树也是我的第一任老师啊!

我知道楝树的苦,是它开花的烂漫。楝树叶互生,近观叶对生,卵形或披针形,锯齿粗钝,苦苦地开成羽状复叶,远观飞翔灵动。楝花两性有芳香,淡紫色,腋生圆锥花序,煞是养眼。所以有的地方管楝树叫紫花树、森树、苦楝等。但楝树熬过萧杀的秋雨、顶过凛冽的寒风,在暮春花开,从不抢迎春花的风头,从不争杜鹃花的荣誉,从不争腊梅的美名,脚踏实地,固守家园,就像故乡的人一样朴实无华、安分守己。 “楝花层层细著花,日薰香暖蜜蜂卫。富来傥有论文兴,活火风炉自煮茶。”这是宋代赵蕃写的《寄怀二十首》中的景象。那时,虽不能煮茶,但我和伙伴们在楝花下捉迷藏、挖野菜、背课文的惬意欢乐终生难忘。楝花不仅在房前屋后绽放,也在池塘边、田埂上、圩堤中,春风拂来,淡紫色的楝花一团团簇拥着明媚,恬静而含蓄、清新而淡雅,谁不钟情这种腼腆的烂漫呢?

我知道楝树的苦,是它呼唤的开心。宋代何梦桂在《再和昭德孙燕子韵》中说过:“处处社时茅屋雨,年年春后楝花风。”楝花一呼唤,春的尾巴一摇曳,夏天也就粉墨登场了。就那么热烈地绽放一个多月,难得把农人春耕的好心情引进麦黄时节。期间,农人难得有段休闲时光。有的趁机走亲访友,到城里购物,有的借此机会到外讨点营生。是啊,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家园。麦黄了,是楝花呼唤农人回家收割。“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花送到家。“明代 杨基的《天平山中》也许是楝花呼唤的结果吧。宛若与麦子约定过的,楝花花开一个多月时间,一俟麦子成熟泛黄泛香时,楝花悄无声息而又开心地隐去。这苦命隐忍的楝花哟!楝花苦,但循着苦楝花,我们能够触摸麦黄的喜悦,能够领略收成的美好。苦楝花呼唤的是汹涌的麦浪,赶走的是青黄不接。我就是在楝花盛开时进入麦地的,这里有沉落有泛起的阳光!

我知道楝树的苦,是它涅槃的顺畅。楝树花美,果实如山枣大小,椭圆形或近球形,熟时为黄色,也美,但不是我们想象的可食用,楝树果味苦,性寒,有毒。即使人人讨厌的蚊蝇,也因怕“苦”而不敢近其身。楝树不生虫,恰是因为它有毒吧。楝树果毒,但材质轻软,易加工,供制家具、农具等用;又是行道树、观赏树和沿海地区造林树种,也算弥补了毒之过吧。楝树花、叶、种子和根皮均可入药,此乃楝树涅槃新生么?光阴荏苒,年底回到故乡,因为城镇化建设,不仅房前屋后和田埂上、池塘边的楝树没有了踪迹,就是很多村庄也消失了。但这并不妨碍我寻觅楝树的好,即使来年也并不影响楝花呼唤麦黄的美,相反,楝树的品质和楝花的烂漫在我心里印记更深!楝花也会重新盛开于美好乡村深处的!

我爱楝树,那苦楝树,爱苦楝树领衔的无限生机;我爱楝花,那苦楝花,爱楝花绽放的青山绿水。那苦,是我开心的根……

如今,乡愁从距离中飘荡而出。身在异乡,连接故乡情丝的除了乡愁,就是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了。距离,像一块磁铁,吸引着灿烂的乡音和乡情。父母亲留给我的是一个故乡,却不是我轻易抵达的地方。轻易抵达的是乡愁,立体展现在我的眼前。一条关于故乡的消息,我会反复品味;一个来自故乡的电话,我会认真接听;一份来自故乡的差事,我会尽力而为……夜深人静,“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喧嚣商海,“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因为距离,因为从距离中飘荡而出的乡愁,从古到今,无数海外学人纷纷返回报效祖国;无数异乡游子纷纷返回报效故里。乡愁的好,好就好在能够点燃报效热情。

乡愁从思念中脱颖而出。也许,是老屋门前那一棵苦楝树一直生长在记忆里;也许是屋后的那一池蛙鸣一直鼓噪在耳膜中;也许,是村边山坡上的那一群山羊一直追逐在目光中……身在异乡,思念每每弹奏出乡愁的最强音,伸延着故乡闪闪发亮的细节。随着岁月的流逝,故乡也许变得陌生。也许早已不是蛙鸣羊咩、炊烟袅袅、菜花芬芳;也许门前的小河流早已干涸甚至消失,村口的老树已经让位于高速公路,天空不再蔚蓝,鸟鸣不再稠密……然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我的眼前经常会浮现故乡的一草一木,只是,对故乡的思念,在不知不觉中已演绎成一种期盼和祝福。这就是董桥所说的“文化的乡愁”吧。乡愁的好,好就好在能够点亮祈盼愿景。

乡愁从比较中喷涌而出。在城市,钢筋混凝土把我和周围无情地隔开。我情不自禁地与故乡比较:那天地的高远、那花草树木的清新、那无拘无束的宁静与闲适……一比较,乡愁成了扔不掉的行囊。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真实感被高科技无情地瓦解了,人们成了“大地上的异乡者”,有难以排遣的无奈和惆怅。在比较中,我们更加祈盼拥有清丽的山水、醇正的文化、淳朴的人情和温馨的生活。也许,从迷惘中寻觅心灵的归宿,这正是我难解的心结。乡愁的好,好就好在能够解开难解的心结。我爱乡愁萦绕的生活。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萨蛮》)乡愁的好,好就好在能够自省,能够探摸到心底,能够无言地回报。然而,当故乡变成无法回归的异乡,当童年成为岁月的倒影,当文化成为历史的烟云,我们如何善待乡愁?最爱乡愁,迫近的,远去的生机和秀丽;最爱乡愁,也许是别无选择!老屋门前那些苦楝树不复存在了,我们只有勇敢地往前走。一旦跨过往事,人生就会轻松许多……

编辑:老板娘

排版:兮兮

首届"槐树街文学奖"征文启事

首届“槐树街文学奖”征文启事

槐树街183号    |    原创“客栈文化”

一个以客栈为主要出没场所的自媒体

自由与梦想:一起笑傲江湖

聚集江湖人士  听最精彩的故事 

欢迎成为客栈人

图片|网络

稿费联系微信号:137874933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