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头·学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智慧”系列之二十七 《成年养德》 (一) 在孔子的伦理学说中,信德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丰富的内容。 “子以四教”指教育一个人要从诗书礼乐、社会实践、忠诚守信、思想情操等方面去实行。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子以四教”是由外至内,由浅入深,似可成立。文、行是人的外在,忠、信是人的内心。在孔子那里,才智教育与道德教育是融为一体的。这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可以说是十分成功的。 (二) 春秋时期,子禽向子贡请教,“为什么孔夫子每到一个国家,总是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老人家主动向别人问呢,还是别人主动讲给他听呢?” 子贡说:“孔夫子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也是与别人听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 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 (三) 孔夫子告诉我们“为己之学”——学习就是为了修养自己的道德和增进学问。 “为己之学” 旨在提高自己,然后“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以收治平之效。 (四) 孔夫子说,君子有三戒: 少年时应戒万事万物的诱惑; 壮年时戒争斗; 老年时戒贪图。 人的一生分为不同的成长阶段,就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与策略: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如果成人不去养德,那么成年之后我们应该培养些什么呢? (五) 仁者五德:恭、宽、信、敏、惠。 信居中,乃五德之核心。 人无信不立。 任何时候,都有骗子小人。孔子时代,当然也有骗子。孔子担心自己的学生出现骗子,所以谆谆教诲学生,一定要做一个诚信的且兼具五德的君子。 有一天,刚好有个作风浮夸的年轻人子张请教关于仁德的问题,孔子立即抓住这个机会,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孔子说:“能够放眼世界,心怀万民,具备且实行五种品德就可以成为仁者了。” 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品德呢?” 孔子说:“恭顺、宽容、诚信、勤勉、仁慈,具备且实行这五种品德,就可以做到办事公开公正,得到民众真心拥护和支持,有了民众信任,才能有所成就,也才有足够条件可以做到循从民众意志,为民众福祉而直下承担。” (六) 成年了,学校学习的任务完成了。但如果我们就此不再学习了,只管工作与生活,只管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用,或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那这样的人生能有多大意义? “活到老,学到老。” 这才是人活着的意义。而且不断学习与吃喝玩乐的享受人生也并不矛盾冲突。 当然我们首先要搞明白的是,成年后的我们应该要学什么?意义是什么? 成年之后,学校式的教育不会再有,那我们还怎么学?学什么呢? 成年以后,我们学习的就是要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改善我们自身的胸怀、格局、思想、行为、习惯等。 怎么完善和改善呢? 就是提高自己内心的、内在的修养和德行。 怎么提高呢? 成年人唯一提高方法,就是修身,就是“养德”。 (七) “德”可以分成阴德和阳德。 只有那些持续不断地积阳德、积阴德的人,才能找到人生的大方向,才能处理好错综复杂的问题,才能解决好纷繁杂乱的人际关系,才能熬过艰难困苦的岁月。 我们不妨把那些有形的、能让人看得见或者能感觉到的德行称为积阳德; 把那些君子不欺暗室,在暗中做善事、做好事的德行称为积阴德。 有胸怀、有德行的人,举手投足都是在与人为善。就像一些大德高僧一样——“扫地恐伤蝼蚁命”。此为阴德。 有技能傍身又能与人为善的人,走到哪里都能把父母亲人养育得很好,并能服务社会。此为阳德。 哪一个成功的人士,没有经历过一段艰难困苦的岁月。他们凭什么可以度过风雨得见彩虹,而不是像很多人那样选择放弃,或者得过且过,或者选择安稳平凡的工作与生活。 这就是养德,养德就是积德。 (八) 孟子所言的“苦”、“劳”、“饿”、“空”、“乱”、“忍”、“不能”等,这些就是成年人“养德”的方法,也是锻炼人之胸怀的熔炉与三味真火。 古语有云:“宰相肚里能撑船”。 如果不养德、不积德,他们又怎么会拥有那么大的胸怀、格局与包容心。 成人养德,就是要宰相肚里能撑船。 (九) 什么是德? 德就是道,道德本一体。 道之在人,人合乎于道,中不偏,庸不易,则为德。 成年人成年之后的岁月,就应该养德,积德,积阴德,积阳德。 明白此理,也就找到了我们在社会上的原点、立足点、出发点。 当你彷徨无助时、当你心灰意冷时、当你踌躇满志时,回头看看自己的阴德与阳德,时时修养之。可能又会重新充满力量。 阳德不衰,阴德不竭; 万物自归,万事合顺; 天下安宁,永享极乐! 最后,奉上《论语》中的名句: 幼年养性 童蒙养正 少年养志 成年养德 (黄竞石.记录.2020.2.1) 链接: ![]() ![]() ![]() ![]() 黄竞石(学者) 黄竞石,笔名黄石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学者, 小微企业市场化方向研究学者, 石岗国学院高级研究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