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年养德 | 黄石头

 竞石频道 2020-09-24

黄石头·学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智慧”系列之二十七

《成年养德

(一)

在孔子的伦理学说中,信德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丰富的内容。

《论语·述而》: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以四教”指教育一个人要从诗书礼乐、社会实践、忠诚守信、思想情操等方面去实行。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子以四教”是由外至内,由浅入深,似可成立。文、行是人的外在,忠、信是人的内心。在孔子那里,才智教育与道德教育是融为一体的。这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可以说是十分成功的。

(二)

《论语·学而》: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春秋时期,子禽向子贡请教,“为什么孔夫子每到一个国家,总是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老人家主动向别人问呢,还是别人主动讲给他听呢?”

子贡说:“孔夫子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也是与别人听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

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

(三)


《论语·宪问》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程子曰:“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
程子又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 

孔夫子告诉我们“为己之学”——学习就是为了修养自己的道德和增进学问。

“为己之学” 旨在提高自己,然后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以收治平之效。

(四)

孔夫子说,君子有三戒:

少年时应戒万事万物的诱惑;

壮年时戒争斗;

老年时戒贪图。

出自《论语·季氏》: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
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万事万物的诱惑;
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
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人的一生分为不同的成长阶段,就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与策略: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如果成人不去养德,那么成年之后我们应该培养些什么呢?

(五)

仁者五德:恭、宽、信、敏、惠。

信居中,乃五德之核心。

人无信不立。

《论语·阳货篇》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任何时候,都有骗子小人。孔子时代,当然也有骗子。孔子担心自己的学生出现骗子,所以谆谆教诲学生,一定要做一个诚信的且兼具五德的君子。

有一天,刚好有个作风浮夸的年轻人子张请教关于仁德的问题,孔子立即抓住这个机会,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孔子说:“能够放眼世界,心怀万民,具备且实行五种品德就可以成为仁者了。

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品德呢?

孔子说:“恭顺、宽容、诚信、勤勉、仁慈,具备且实行这五种品德,就可以做到办事公开公正,得到民众真心拥护和支持,有了民众信任,才能有所成就,也才有足够条件可以做到循从民众意志,为民众福祉而直下承担。

(六)

成年了,学校学习的任务完成了。但如果我们就此不再学习了,只管工作与生活,只管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用,或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那这样的人生能有多大意义?

“活到老,学到老。”

这才是人活着的意义。而且不断学习与吃喝玩乐的享受人生也并不矛盾冲突。

当然我们首先要搞明白的是,成年后的我们应该要学什么?意义是什么?

成年之后,学校式的教育不会再有,那我们还怎么学?学什么呢?

成年以后,我们学习的就是要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改善我们自身的胸怀、格局、思想、行为、习惯等。

怎么完善和改善呢?

就是提高自己内心的、内在的修养和德行。

怎么提高呢?

成年人唯一提高方法,就是修身,就是“养德”。

(七)

“德”可以分成阴德和阳德。

只有那些持续不断地积阳德、积阴德的人,才能找到人生的大方向,才能处理好错综复杂的问题,才能解决好纷繁杂乱的人际关系,才能熬过艰难困苦的岁月。

我们不妨把那些有形的、能让人看得见或者能感觉到的德行称为积阳德;

把那些君子不欺暗室,在暗中做善事、做好事的德行称为积阴德。

《周易》里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有胸怀、有德行的人,举手投足都是在与人为善。就像一些大德高僧一样——“扫地恐伤蝼蚁命”。此为阴德。

有技能傍身又能与人为善的人,走到哪里都能把父母亲人养育得很好,并能服务社会。此为阳德。

哪一个成功的人士,没有经历过一段艰难困苦的岁月。他们凭什么可以度过风雨得见彩虹,而不是像很多人那样选择放弃,或者得过且过,或者选择安稳平凡的工作与生活。

这就是养德,养德就是积德。

(八)

孟子曰: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所言的“苦”、“劳”、“饿”、“空”、“乱”、“忍”、“不能”等,这些就是成年人“养德”的方法,也是锻炼人之胸怀的熔炉与三味真火。

古语有云:“宰相肚里能撑船”。

如果不养德、不积德,他们又怎么会拥有那么大的胸怀、格局与包容心。

成人养德,就是要宰相肚里能撑船。

(九)

什么是德?

德就是道,道德本一体。

道之在人,人合乎于道,中不偏,庸不易,则为德。

成年人成年之后的岁月,就应该养德,积德,积阴德,积阳德。

明白此理,也就找到了我们在社会上的原点、立足点、出发点。

当你彷徨无助时、当你心灰意冷时、当你踌躇满志时,回头看看自己的阴德与阳德,时时修养之。可能又会重新充满力量。

阳德不衰,阴德不竭;

万物自归,万事合顺;

天下安宁,永享极乐!

最后,奉上《论语》中的名句: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

幼年养性

童蒙养正

少年养志

成年养德

(黄竞石.记录.2020.2.1)

链接:

仁者五德的解释争议


《论语·阳货篇》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一)

先看看杨伯峻和钱穆两位大师分别是如何解释的:

杨伯峻:
子张向孔子问仁。
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

子张说:“请问哪五种。
孔子说:
“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
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
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
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钱穆:
子張問仁道於孔子。
先生說:
“能行五事於天下,是仁了。

子張請問那五事。
先生說:
“恭、寬、信、敏、惠。
能恭敬,便不為人所侮慢。
能寬大,便易得眾心。
能守信,便得人信任。
能應事敏速,便易有成功。
能對人有恩惠,便易使命人。

下面还有研究者提出跟上面两位大师的注解不一样的解释:


(二)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依靠暴力夺取了政权,继续以暴力统治天下,结果招致众多知识分子的非议,说他不施仁政,民不聊生。
秦始皇熟读史书,深谙帝王之术,面对儒生非议,心生一计:先是发动儒生提意见,出谋献策,帮助朝庭整顿,改进官吏作风。

儒生们犹豫不语,恐怕有诈。
足智多谋的秦始皇拍着胸口说:“我是讲信用的,坚决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搞秋后算帐。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谁提的意见越多,功劳越大,最后评出杰出的先进分子,重重的有奖!

儒生们经不住多次忽悠,终于慢慢开口,逐渐七嘴八舌,观之秦始皇,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犹如观世音下凡,弥勒佛祖显圣。
直搅和得儒生指手划脚,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发展到后来有的说“皇天下”不利于百花齐放。
听到这里,秦始皇之叔可忍,婶不可忍,忍无可忍,不需再忍,怒火冲冠,拍案而起,口吐狂言:“可恼也!——情况已经发生变化!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

秦始皇树立了不讲信用的典型。
孔子早就提出仁者五德——“恭、宽、信、敏、惠”,其中,信是核心。
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 小车无軏(yuè), 其何以行之哉?
輗和軏是古代车辕与横木相连接的关键,没有它,整部车就会散架;没有诚信,整个人就没有灵魂。
因此,孔子认为,诚信是人的主要品德,是达成仁道的关键,当然也就是仁者五德的核心了。


(三)

后世有研究认为杨钱两位虽是大师,但对仁者五德的注解却不得要领,将五德功利化庸俗化,最后落脚在“能够使唤人”上,如此小人化,其用意也鄙。

颛孙(zhuansun)师,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末年陈国人,孔门十二哲之一。子张的性格开朗,为人豁达,且善于广交朋友,但夸夸其谈为人不够踏实等的特点。
孔子针对子张缺点,提出了仁者五德这个仁道的第四细则。

纵观《论语》的前一篇章说的是仁者对待民众的态度要像大宾一样,对民众的忠诚要像祭拜天地一样。这一章同样应该是承接上一章善待民众的意思,作深一层阐述,将对民众的态度提高到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和要求。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能,能够;
行,具备实行;
五者,五种德行;
于,在;
天下,世界;指放眼世界,心怀万民,是君子养成五德的前提。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能够放眼世界,心怀万民,具备且实行五种品德就可以成为仁者了。

恭、寬、信、敏、惠。
恭:恭敬,顺从。
意指对民众要始终如一地恭敬,顺从。

寬:宽厚,宽容,宽宏大量,有容乃大之谓也。
意指正确对待民众的不同意见,真正做到海纳百川,“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是心胸狭窄小肚鸡肠睚眦必报,更不能因不投票或一句“要上书的”而致其于死地。

信:诚信,是完善人格的核心价值,承诺思想行动一致,表示承担。
诚信还包含忠诚,光明正大,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不耍阴谋,也不耍阳谋,不要钓鱼,更不要引蛇出洞。
如果玩弄民众的智商,虽得逞于一时,然终将被民众唾弃。

敏:意指勤勉奋进,践行印证,对民众的困难和要求要有承诺和担当,要兢兢业业,千方百计助民解困,并且迅速兑现承诺,而不要拖沓敷衍,对民众的苦难不闻不问漠然置之。

惠:仁慈,仁爱,温柔,智慧。
对民众始终保持温柔慈爱之心,广施恩泽,这样做是智慧的体现。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是互文。意即做到以上五德,就会有“不侮,得众,人任,有功,足以使人”的效果。

不侮,侮通"捂",用手遮盖,指黑箱操作;不侮,意指办事公开公正,自然就没有侮辱。
得众,得到民众真心拥护和支持。
人任,民众信任。
有功,天道酬勤,收获成就。
足以使人,足,足够,使,说文:使,从也;足以使人——做到五德,才有足够条件可以做到循从民众意志。


(四)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白话文应该这样详解:
作风轻浮的子张问孔子如何有仁德,
孔子说:“能够放眼世界,心怀万民,具备且实行五种品德就可以成为仁者了。
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品德呢?
孔子说:“恭顺、宽容、诚信、勤勉、仁慈,具备且实行这五种品德,就可以做到办事公开公正,得到民众真心拥护和支持,有了民众信任,才能有所成就,也才有足够条件可以做到循从民众意志,为民众福祉而直下承担。

※特别说明:

由黄竞石记录的黄石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智慧》系列的最后一篇——之二十七落笔于此,至此,黄石头的本系列学习之作就已经全部完结。

以上文字仅仅作为学生黄竞石个人听课后复盘、学·习所做,并不完全代表演讲上课老师的原话。
如果上面文字有记录错误,或者理解、延展错误的地方,还请联系微信:88148649修改或者删除。
中国人应该有
足够的文化自信

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曾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英国哲学家、预言家汤恩比曾说,
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
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
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 英国汤恩比预言原文:
看完了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易经,汤恩比曾说:“如果有来生,我愿生在中国。”
进而他进行了详细阐述:
“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到了21世纪,人类会因为过度的自私和贪婪而迷失自己,科技手段将会毁掉一切。加上道德沦丧,信仰疲乏,心灵空虚,世界必将出现空前的危机。要拯救三大生存危机,唯有中国儒家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所以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黄竞石


黄竞石(学者

黄竞石,笔名黄石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学者,

小微企业市场化方向研究学者,

石岗国学院高级研究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