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州名胜】徽城夜色

 左语右文 2020-09-24

徽城夜色

   身在嘈杂的尘世,俗事缠绕着心力交瘁,无法逃离的时代,无法脱身的社会,若得稍许的空闲,总是想去逛逛城里。

   去城里,练江桥是必经之路。路灯是绽放的莲花,在头顶上纯白或是昏黄,迎来送往着行人。左顾万年桥灯火阑珊,隐隐绰绰的倒影,与远处的高层融合一体;右盼太平桥扑朔迷离,披云山庄的霓虹灯闪烁,在层林间耀出几分神气。下桥的斜坡,是缓慢而悠闲的。看着那蓝色红色绿色的地灯投射在古城墙上,高低起伏的城垛,白天猎猎起舞的旗帜,开始静默着,在暮色中安详着一份安宁。

   黄宾虹的石像,在远处近处灯光的辉映中,合上了翻看的书本,开始构思着新的画作。紫藤架下,小广场上,音乐舒缓着吸引着路人看大妈们跳舞。虽然不懂旋律,也不知道步伐和节奏,人多,整齐,也就是民众喜闻乐见的舞蹈。在陶行知、王茂荫的塑像旁,在府衙门口的大广场上,一样有着喧闹的声音,有人欢喜有人忧。

   我是不太喜欢那些舞蹈,或是自己没有那天赋和喜好。快乐是他们的,我希望的只是走走,看看来往行人脸上的笑意。进了“徽州古城”的门洞,灯笼上“徽州衙署”的方正字,白底黑字的,巨大的石狮子威武的蹲着,恍惚之间,古时府衙的盛世如在眼前。遥遥相对的的南谯楼,在灯光中,多了几分稳重。

   “阳和门”没有门,或许其本身就是一扇门,矗立在中和街上。在记忆中少年时代初到城里时,看到的阳和门,到如今一点没有变化。赭色的石条,那腐蚀的痕迹,岁月的流转留下的深深印记。晚上路过,不见那些历史的社会的痕迹,灯光中的许国石坊雍容大气的在那里等着了。牌坊,带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一顶抽象宋明时期的官帽,器宇轩昂的耸立在大街上。人们从牌坊下穿行而过,似乎可以一越数百年,看到许国捏着胡须,在明朝的历史上,看着现在的我们。

中和街是缓缓的斜坡,一直延伸到岭头的“石鼓响顶”。是修中和街建设者的智慧,还是地势使之然,很多时候街上并无多少的行人,可是给人感觉总是万头攒动,远眺或是俯视,总是挤挤挨挨的。徽派的建筑门楼,鳞次栉比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南腔北调的叫卖,繁华和热闹,总是在其中。

很多时候,我总是忍不住去巷弄。中和街的热闹是行人的,并不合适张望。快到岭头时,拐进斗山街,才觉得是小城的气息。古城,是需要古街来支撑和展示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唯利是图的当下,人来人来的大街,总是沾满了利禄,耳畔是叮当作响的钱声。唯有在古巷里,才可触及心底的宁静。

大街是追逐名利的世俗,小巷则淡泊宁静的养心。石板路,高墙,“徽”字的路灯,一路照耀着路人。古旧的门楼,高低起伏的上马石,曲曲折折的小巷,脚下的足音是踩在石板上的,却是激荡回响在心里。没有微雨,自然没有丁香般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只有步履匆匆的归人,和缓缓而行的散步者。错肩而过时,看不清对方的脸,却能看到一脸的平静、淡然。

行走在夜色中,一切都是安静的。镶在墙里的木牌坊、砖牌坊,站在街口的二脚牌坊,都有早就熟悉的故事,它们在风中站了许多年,看惯了世俗的风情。当你举起手机想留下它们的倩影时,发现拍出的照片里,是一片漆黑。它们只愿意留在行人的记忆里,而不是生活中。美好的情致,只能是感悟,而不是攫取。

偶尔的,在许国牌坊处右转前行几步,打箍井静默在路边,曹宅和方家的大院,特色各异的门楼,数百年来相看两不厌。它们的存在,是小城历史的见证,是社会进步留给人们的遥想。夜色中,看不清门楼顶上的雕刻,却能感受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历久弥坚。再右拐,则是瓮城。当年的诱敌深入,如今的居民聚集,陈旧的砖瓦,环绕的城墙,仰望着城垛,也是在仰望一份古人的聪慧,市是繁荣一方的经济,城是维护一方的安定。没有一点谋略,只是简单的修城,焉能维护一方的安宁?

城内和街巷,是古朴的带着岁月曾经的身影,在不经意间回转数百年。穿过瓮城,或是走出街口,有着恍如隔世的感觉。当年多景园的门楼依旧,临江的照壁安静依旧,在忽明忽暗的灯光里,澄心堂的匾额依旧,多了个古城旅游管理公司的牌子,该是物尽其用吧。站在多景园门口,眼前的霓虹灯,耳畔的音乐,则是世俗的当今。

在尘世里呆久了,到古老的街巷走走看看,让徽城的夜色涤荡一个人的心境,让茫然的心灵找到安放之处,不亦乐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