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亮点提升(1).标题】立意与观点齐飞 才华共文学一色

 左语右文 2020-09-24

立意与观点齐飞  才华共文学一色





——浅谈考场对称性标题的拟写


(作者谋生的徽州古城)

【解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双眸大多能读懂他人的灵魂;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审读标题基本可知晓文章的主题。要想让阅卷老师眼里有你,能获得期盼的高分,作文的拟题显得至关重要。

任务驱动型作文、新材料作文,是当今作文考试的重要方向。在命题上,往往都是“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此写一篇文章。”这样文字,是提醒写作角度的开放性,人生阅历和生活感悟,知识积累和文学才华,决定着考场作文的审题立意的角度和作文呈现的方式。

对称性的作文题为何吸引阅卷者?是对称和谐美,是它的容量内涵,是它的文学生动,是它的情怀激扬,是它的稳重大气。在此,笔者以近两年高考满分作文中出现的对称性标题,做一些分析和解读。


【考场典例】

一、直达观点,凸显立意。在议论文独步作文考场的当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显得非常重要。在标题中,直接呈现观点,独到而全面,肯定吸引人。如:

《两代人,一个梦》(2018年全国1卷)

《追梦路上,我们同行》(2018年全国1卷)

《以劳动之光 成国家之荣  》(2019年全国1卷)

《展劳动风采 筑中国梦想》(2019全国1卷)

前两个全国1卷的作文标题,18岁的考生写给203518岁的青年,文章的标题很是明确的结合当今的中国梦,进行阐述和思考,引发阅读者思考。每一代中国人,都在追寻着梦想,在追求着美好的生活。类似的,还有《一路成长,逐梦前行》《为梦前行,自带光芒》。三个标题,明确提出“劳动”与个人、国家的关系。类似的标题还有《奋斗可幸福,实干可兴邦》《怀勤劳之心,做有志青年》《识得劳动苦,方知生活甜》等。

二、巧用名句,生动形象。作为高中生,都积累了一定的诗歌名句,在高考作文中要懂得选用、仿写和化用,可以给文章增色不少。在拥有原来诗意的基础上,融入考生的意识和思想,从而令人眼前一亮,心领神会。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2018年全国1卷)

《阅尽千帆皆有悟,吾心安处是真知》(2018年全国2卷)

《长风破浪,直挂云帆》(2018全国3卷)

《诵劳动之诗,歌窈窕之章》(2019年全国1卷)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019年全国2卷)

运用李清照的诗句入题,这是2018年全国1卷的作文标题,作者借以来表达对祖国的奉献情怀。2018年全国2卷的作文题,是“过尽千帆皆不是”和“此心安处是吾乡”两句诗词化用,来表达看待事物要全面,才能发现问题处理问题。2018年全国3卷的作文题,是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化用,表现考生的志向和胸怀。2019年全国1卷的标题,来自《赤壁赋》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019年2卷的标题,来自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除此以外,还有《莫让浮云遮望眼,风物常宜放眼量》(2018全国2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18全国3卷)《青年强,则国强》(2019年全国2卷)等。

三、善用对偶,内容丰富。部分考生在拟题时,非常注重标题的对偶,借助短语句式,利用上下句构成了对称性标题。不仅呈现立意的角度、体现内涵的深刻,还有朗朗上口的语感,显示了考生匠心独具的特点。

《汇聚个人奋斗,成就大国梦想》(全国1卷)

《跟中国共成长,与时代同圆梦》(全国1卷)

《钱江潮涌,浙江精神》(浙江卷)

《我劳动,我快乐》(2019年全国1卷)

《劳以成己,动以兴国》(2019年全国1卷)

考生在拟标题时,注重短语的格式匀称,也能看出考生审题的角度和抒发的情怀 “汇聚”“成就”、“跟”“与”等等是动宾短语, “钱江”“浙江”则是主谓短语,此外,还有《立全局观念,铸民族辉煌》(2018年全国1卷)《我的青山,爸的银山》《走好长征路,开创新时代》(2018年全国3卷)《文明上网,理性发声》(2018江苏卷)《弘扬浙江魂,做好浙江人》《承先贤务实精神,书时代共进华章》(2018浙江卷)《调和方方圆圆,点亮智慧人生》(2019年上海卷)《心中期许 笔下风云》(2019年浙江卷)等。

   四、前后相承,气势流畅。标题上句和下句的内容,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相对,而是上下相承,类似于流水对一样来表达观点。标题的整体内容丰富而且具有韵味,更是显示了作文的观点。

《你我接力拼搏,建设大美世界》(2018年全国1卷)

《初心不改,砥砺前行》(2018年全国2卷)

《自然无语,涤荡心灵》(2018年江苏卷)

《浙江精神,驰而不息》(2018年浙江卷)

《劳动为笔,绘就蓝图》(2019年全国1卷)

《以劳为犁,深耕梦想》(2019年全国1卷)

  社会中的你我,只要“接力拼搏”,定能建设“大美世界”;“初心不改”,必须“砥砺前行”;“精神”,奔腾向前;“笔”,绘就蓝图;“犁”,深耕梦想等。这些都是明显的由前一句提出问题,在后一句中指引着思绪前行。类似的,还有《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写于2018,写予2018(全国1卷)《勇立潮头,敢为人先》(2018年浙江卷)《文明传承,方言留声》(2018年江苏卷)《红日初升,其道大光》(2019年全国2卷)《观人渡己,而后知道》(2019年上海卷)等。


(图片选择网络)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9年国庆节阅兵式,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阅兵式,班级微信群里议论纷纷:

同学1说,我喜欢的是徒步方队和武器装备,他们展现了军人的风采和震慑力;

同学2说,我关注的是特邀观礼人员、外国大使和媒体记者,彰显我们的外交综合实力;

同学3说,我看重的是如今的高科技设备,向电视机前观众实时传递感人画面;

同学4说,天安门前的普通观众,数小时正襟危坐,还要参与庆典互动,令人佩服。

……  ……

听了上述的对话,不知你有怎样的想法和思考。请围绕国庆阅兵式上出现的某一个感人的画面或事件,确定角度,来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阅兵式的感受。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得抄袭或套作。

【构思导引】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中央对此非常重视。国庆节大阅兵,是彰显国家实力,更是展现国家富强,观看阅兵式的每个人,看到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感受。在审题立意时,要从弘扬爱国热情出发,从民族自豪感出发,来确定写作的方向。

细读同学的谈论,同学1侧重的是军人的精神风貌和先进武器装备带来的震撼,这是对军人的敬仰,更是对大国重器的赞许;同学2看的是特邀的各类人员,这是从国家强大的外交实力来思考当今的国富民强、世界瞩目;同学3看的是高科技,各种技术手段的集中传播,带给电视机前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国家科技进步的表现;同学4则是看普通民众,他们在天安门前呈现出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体现国民的综合素质和修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串省略号里,还有着其他不同懂得立意角度,只要符合宏大阅兵场的点和面都可以。

在立意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或是综合一两个角度。在论述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时代人物或是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获得者,做为事例,在表达主题时,更有说服力。

(图片选择网络)

【学生优秀作文】

挥别风雨过去  展望灿烂未来

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洪思思

     天安门下,长安街前,十万名中国同胞齐聚一堂,为祖国母亲庆贺华诞,他们代表了十四亿中国人民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炮声齐鸣,九州同庆,两个多小时的庆典活动,印证了七十年的风雨兼程。

     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徐徐升起,让曾沉睡的雄狮在世界之林傲然屹立;一队军人方阵,在长安街上缓缓前进,让中国的万里边疆安好稳定;一群外国友人,在主席台旁静观庆典,让全世界人民尽阅中国盛世;一簇祖国花朵,歌唱《我和我的祖国》,让中国之声传遍大江南北。这不仅是一场“史上规模空前”的盛宴,更是七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谱写的壮丽凯歌。

      国家有力量,整齐划一的中国方阵同护国。

      59个方阵,1.5万名军人,160架飞机,580台装备在这场庆典上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团体。他们铿锵有力的声音化作一把长剑,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中国不可侵犯,他们坚韧挺拔的身姿化做一个坚实的臂膀,把祖国牢牢的护在身后。中国之所以有今天的繁荣,国家之所以有如此之力量,中国军人的贡献无可计量。

  民族有希望,56个民族万众一心共进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绚丽的祖国河山由56种颜色共染。56个民族,56朵花,朵朵都是中国当今发展的强大支柱,是祖国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国庆庆典上,他们集聚在一起,穿着各自独特的衣着,共同举起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此刻的五星红旗代表了他们团聚在一起的心,彰显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满腔热情。

    人民有信仰,亿万名中国人民普天同庆。

     国庆庆典,不只有天安门前的一方土地在庆祝,更有全中国的万里河山相呼应。放眼望去,中国红遍布大街小巷;侧耳倾听,中国歌响彻五湖四海。国庆庆典,有10万名群众到北京现场共庆盛典,更有未能前来的14亿中国人民在电视机前翘首以盼。国庆庆典,它是我们送给祖国母亲的生日礼物,也是每个中国人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

     国之庆典,庆的是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艰难险阻下创造的中国奇迹,庆的是当今中国愈发强大的盛世篇章,庆的是十几亿中国国民同心共筑的中国梦,庆的是中国人民无限畅响的祖国未来。

    今时的中国确实国泰民安、繁荣富强,可未来的中国风劲帆悬、山河飘荡,要想祖国更加美好强富,中国人民必当奋斗团结,一路向前。则中国之今时灿烂辉煌,中国之明日将更加美好!展望未来,更加灿烂!

【教师点评】

    文章多用对偶、排比句式,结合国庆阅兵的盛况,通过精心地描述,传递着国家强大的自豪感。在表达过程中,采取匀称文段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阐述国家繁荣与自信,更是传递出国人内心的欢呼与歌唱。全文气势磅礴,爱国情怀洋溢于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