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水潜流——管理变革的另类模式

 乔诺咨询 2020-09-24

新媒体管家

其实很多企业都是在做假变革,他希望两三个月搞定一件重大的事件。”

整理于CHO联盟参访海康威视课程内容

文章5000字,阅读需要10分钟

大家知道华为做了大量的企业变革,包括海康也在做,但是它的方式并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这四个字——静水潜流

我们乔诺天天在倡导变革,倡导向华为学习,我希望给大家留下一个印象,我们不是一个把你推倒重来的组织,而是一个希望跟各位一起慢慢走向世界的组织。

今天我们现场有一家客户叫舜宇光学,我2015年去拜访的时候,受到特别深的触动,因为他们公司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位,帮助他们走向了全世界第一,叫“名配角”

当时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我觉得乔诺的定位也是这样子的,未来我们逐渐走向全世界的时候,成为行业领导者的时候,如果乔诺给你们起到了一点作用,我觉得就值了。

所以我们在商业模式、业务设计、产品定位,全都是围绕这个定位去做的,所以我们一直倡导变革。

一、任正非当年为什么要开启变革?

我本人带企业家去华为考察了很多次,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华为这家公司虽然个子很大,但是响应速度极快。

实很多企业今天没有刻意提变革,我觉得很正常,但是如果还没有发生变革,我觉得就要重新思考一下了。

任老板写过一篇文章《赴美考察散记》华为在选择变革之前,1997年,任老板去美国考察,在贝尔实验室哭了。

为什么?任老板最大的感受是,华为在中国是最优秀的公司,我们的执行力超强,突然发现西方公司领先我们不只一丢丢,领先我们太多了。

在贝尔实验室里,基本上他想到的和没想到的专利,在那个地方全都有。也就是说华为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任何的生存空间,在中国达到最高顶点的时候,一到世界上就会死掉。

这个案例启发我们乔诺把使命做了一个调整,原来是“为中国企业成为时代型企业提供支持”,因为当年互联网思维很盛行,我们后来改为“成就下一个行业领导者”

任老板当时为什么要变革?他变革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和全世界的企业去PK。

所以我很高兴乔诺在这样一个明确的定位之下,我们的客户逐步朝这个方向靠拢,包括后来跟吉利、舜宇、方太、公牛合作。

二、变革中的三类企业

我们分析企业的变革后,我把它大致分三个类别,你们仔细想想你们的企业是不是这样子。

1.全球的行业领导者:每天都在变革

IBM、华为、三星这三个公司是世界500强里面天天在做变革的公司,三星大家知道的是它的手机,全球500强企业排名它一直在前20。

有一次我去通用电汽,那一年通用电汽排名是第13名,三星是第12名。他们一直没有搞明白,为什么一个后起的亚洲公司可以排在它的前面,并且是高科技公司。

这个公司给了华为很大的启示,华为对标IBM的同时,其实在亚洲是对标三星的。

这三家公司我认为它们的变革都只有一个原则,就是要占领全世界领导者的地位。

2.国内的行业冠军:危机意识触动变革

比如双胞胎、方太、公牛,这三家公司在中国今天都是行业冠军,但是今天看到世界对手的时候,他们很恐慌。

双胞胎今年做了500多亿,在猪饲料行业里面销售额占市场份额的百分之十几,这个不算厉害,厉害的地方是,在与新希望六和同等体量的情况下,他只有3.5%的利润就可以生存下来,而他们行业很多公司需要10%才能生存。

因此这家公司在中国的农牧行业里面,盈利能力和猪饲料市场份额是排名第一的。但是他们这个行业发生了一个变化,采购的优势没有了,管理的优势放在全世界的时候也没了,所以他很恐慌。

今天他在行业里面找不到对标的对象,所以他选择对标华为去全面变革。

公牛和方太也是这样。方太有点特殊,不完全是那样子;公牛在它的领域里面也是非常优秀的,但是今天增长可能也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的起点。

3.遇到问题的传统企业:痛苦中寻求突破

大多数企业等到病入一定程度,老板非常痛苦的时候,才对变革这两个字看的很重。

在一次乔诺商学院组织的课程现场,一家很著名的企业老板,向现场另一家公司的老板吐槽,他说我是你们产品15年的粉丝,但我不想去你们店了,这两年一进去就被推销。

很多公司都是这样,最近几年品牌明显老化,组织缺乏活力,没办法了才选择变革。

三、变革要变成什么样?

我们提出一个变革的方向,用了任正非的一句话,叫做用规则的确定性来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


这个方向不是让你在短时间内取得领先,也不是让你们研发具备独特优势,不是在某一个点上取得优势,而是在整个组织层面、整个系统层面与全世界竞争。

任正非写的《在理性与平实中存活》这篇文章我在七八年前看的时候,不太懂,任老板说华为变革的方向就两句话:

第一,产品的目标变成客户需求导向;

第二,管理的目标是建立流程型组织。

组织有很多种,有平台模式的,有流程型的,也有职能型的,为什么华为选择长期的变革目标是流程型的组织?

现在去华为看,依旧是在坚定不移的建设流程型组织,把它的财务体系打开是财务流程,把人力资源体系打开是人力资源流程,业务每一个模块都是非常清晰的流程。

所以这家公司非常清晰的定位了自己是15条的业务流程,并且管理的目标就是持续的优化这些流程,优化这些流程唯一的目标就是让它与市场的真相结合。

问题出来了,乔诺所倡导的目标“行业领导者”,很多企业是不一定接受的。有一些公司今天在想的是我明天怎么活下来,有的老板在想怎么持续赚钱,而不是变成一个伟大的公司。每一个老板的想法不同。

四、不敢变革的两大原因

有一个疑问,这是所有企业家跟我们在一起的一个疑问,全世界怎么打?

我刚才在给XX公司的董事长发微信,他有一次听到我们的论坛,非常震撼,他们公司正在做一些局部优化的变革,他就问我这个问题,把每一条路都走了,找自己变革的方向,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优化。


为什么这些老板自己都不知道从哪里优化呢?

第一个核心的原因,就是惯性。

这是很多公司的老板都有的。

比如一家公司的老板,一年在公司工作的时间不超过100天,你觉得他能知道变革的方向吗?

比如另外一家公司的老板,每天都在研究最新的技术,根本不顾及组织的力量,你觉得他知道变革的方向吗?

还有一个老板,基本上有70%的时间被政府的事给耽搁了,他手上占据了权利、责任、义务,实际上他付出了很多的时间。

他们自身对业务、对商业本身的研究太少了。

第二个原因是,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非常有意思,就是他的选择太多了,他见了A咨询公司说这个好,见了B咨询公司说那个好,见了C说这样好,见了D说那样好。

有很多人在学华为,但他没有一个系统,我们后来惊讶的发现,全世界500强通通是一套体系,世界500强不是靠垄断进去的,中石油这些除外,都是同一套体系。

我们看一看华为的变革历程:


大家看一下,其实任老板在1997年已经知道未来要做什么变革,1992年他第一次去美国就决定了一件事情,用流程、用机制去驱动组织管理,而不是用人,这件事情确定了。

1997年深度考察之后非常清楚,要一个体系一个体系的构建,一套体系要花一年、两年、三年或更久。

不要以为很多企业说做变革就是真的变革,其实很多企业都是在做假变革,他希望两三个月搞定一件重大的事件。

五、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变革?

华为做的第一套体系是什么?IPD,为什么呢?因为华为这样的公司的商业本质是,没有好的产品就什么都不会有,所以他要先做产品。

有的公司可以先品牌管理体系,有的公司考虑先做人力资源管理,各有不同不同。

华为这个体系我们现在来看的话,是这四个领域。


业务管理体系

我把它总结成为产品开发、供应链、从线索到回款、从问题到解决。

华为说什么流程都可以不要,这几个流程必须要,第一个搞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任老板在很多采访中往往都在强调,华为的业务就像长江里的水,从上游流到下游,但是它旁边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财经体系,一个是人力资源体系。

财经体系和人力资源体系

华为最优秀的地方还是财经管理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财务做了发展变革,一个是四统一,就是所有的报表让它准确;第二个是共享中心;第三个就是非常著名的集成财务转型。

华为的财务变革和人力资源变革都是静水潜流的,讲一个小故事。

华为财务部的数据,12月31号结束,到1月3号数据就出来了,1月5号内部就发布了,1月15号大会上发布,算出它第二年分红的数据是多少。

我就在华为高管面前表扬了一下:

财经管理部水平真的很高,在全世界应该也没有第二个能做到这种程度,单从财经的角度你们比银行还要优秀。

是不是全世界500强里面没有比华为做得更好的了?

华为高管的经典回答就出来了:

你问的这个问题我怎么回答你?

如果说从单独的财务角度去比,这可不是华为。

如果华为整个业务取得商业化的巨大成功,那我们财务部不成功也是全世界第一;如果华为在业务上没有取得行业第一的位置,我们做得再精细都是扯淡。所以不要单独跟别世界500强去比,没法比、不能比、不需要比。

这话人力资源的高管也跟我讲过,如出一辙。

他们解释了一个事情,华为所有的公众奖项他们从来不参与。你在内部再优秀,你们业务不优秀那都是害人的。人力资源和财务的管理永远不要领先于业务本身的发展

如果你的财务做得很好,水平很高,但你们的业务做得不好,对不起,请你出去帮业务做事情。他需要什么水平你就帮他做到什么水平。

如果你水平非常高,减人,水平再高再减人。

今年华为的财务准确率极高,但是2006年华为做到1000多亿人民币的时候,财务只做一件事情——监管,就是不让你把钱拿到自己家里去。(支撑战略实现的财经监管与服务体系

包括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没有精细化到什么程度,是用文化去弥补了制度的缺陷。

任职资格的问题就来了,现在市面上很多做华为培训和咨询的公司大多数都做了任职资格,但是真正有华为任职资格的人告诉我,说他们曾经掉进了这个坑,爬了好久才爬起来。

这是人力资源和财经两大体系,没有重大项目不代表它不强和不重要,恰好是很重要的,但是它的前提是对业务本质的理解。

华为有一个很有趣的制度,工作满8年、年龄满45岁可以申请退休,这说明华为高管的人才密度还是相对偏高的。

就是因为他的干部管理体系,比如说能上能下,历练了大量的人才,这个我觉得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以奋斗者为本的干部管理、绩效与激励机制

战略管理流程

其实最开始任正非在华为内部是最反对提战略的,天天去对标诺基亚、对标爱立信就可以了。

后来在2003年的时候,西方公司不给他订单,原因只有一个,所有指标都比竞争对手要好,价格要便宜,但客户说我不知道你们公司能活多久。

被这一个问题刺激到了,所以后来任老板在公开场合经常会提,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力量。

这个事情我特别想提一下,任老板之前不提战略就代表没有做战略吗?

我跟大家说一个小故事,华为总部是极其漂亮的,而且规模宏大。

1992年,当年任老板要买一个能容纳5万人规模的办公楼大家都说任老板疯了,要做房地产了,买那么大一块地。

到1997年、1998年开始建,大楼建好了之后建了2万多个车位,当时他们公司有车的人不多,大家觉得这个总部不可能容纳5万人,当时是2000年。

所以任老板本身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人。

但是他缺乏一样东西,就是战略管理流程。

战略这一块主要是干一件事情——到底为哪些客户服务?市场容量是无限大的,没有战略管理你公司不知道怎么死的。

给大家说一个例子,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全世界是前几名的,在中国毫无疑问是第一名。

这个公司上次跟我说,我们出问题了,太多的资源被稀释了,老板老是说我们的执行力不够,但是后来把东西摊开来看,是战略做错了。

我们在很多的领域都投放资源,但我们的员工能力是有限的,公司的资源有限,品牌是有限的,我们不聚焦。三年前说的战略没有引起重视,三年后的今天重新反思。

纵然这么优秀,依旧在反思这个问题,就是缺乏战略管理体系,也就是说缺乏对自己业务的定义,因为任何一个组织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华为所有的变革都是用独立的部门、独立的组织、独立的预算,全流程的去变革。

财务变革从2007年开始到今天集成财务转型,应该是到去年这个项目才差不多快要结束,可能又要进行第二轮;IPD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不知道多少轮了。

我在传递这些基本信息的时候,是在传递一个信念,大家一定要回到组织里面,我们要用很长的时间,用很专业、很系统的力量去构建规则。

 

规则最后要串起来,为什么是这四大体系?

有一个原因,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就是我们所有的流程。

乔诺商学院9月份公开课

(点击查看详情↓)

回归客户年度论坛

销售拜访流程与技巧 责任中心的财经服务体系

“以奋斗者为本”的干部、绩效与激励

精品课程推荐1:


精品课程推荐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