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华为】​华为定义的公平丨一起读《华为基本法》第58期

 乔诺咨询 2020-09-24

大家好,今天是木萝卜:一起读《华为基本法》第58期内容,【连载发布】

上期我们一起讨论了华为定义的公正。

我们本期一起来读:华为定义的公平。

▲点击收听木萝卜:一起读《华为基本法》第58期查看往期后台回复“华为基本法”

以下为文字版:

第四章第一节第五十八条公平

接下来我们要读的是《华为基本法》第四章《基本人力资源政策》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准则》的第四条内容,总的是第五十八条。这一条的主题词是“公平”,这是前面第五十六条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准则“三公准则”里面的一个。还记得第五十六条说“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准则是公正、公平和公开。”

前面刚刚读完的第五十七条主题词是“公正”,接下来我们就要读三公准则里面的第二个准则,就是“公平”。

我们先读一下原文,从主题词开始:

  (公平)

第五十八条 华为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我们鼓励每个员工在真诚合作与责任承诺基础上,展开竞争;并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公平的机会与条件。每个员工应依靠自身的努力与才干,争取公司提供的机会;依靠工作和自学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依靠创造性地完成和改进本职工作满足自己的成就愿望。我们从根本上否定评价与价值分配上的短视、攀比与平均主义。

第五十八条总共是一个大的段落,包含了四句话。第一句就单刀直入、简单清晰地提出“华为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这个原则大家还记得吗,在第一章第四节里面有个第十九条,有过几乎一模一样的原话。第十九条的主题词是“价值分配原则”,第十九条的第一句话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价值分配的基本原则。”

到这里第五十八条又说“华为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是怕我们记性差,所以来给我们复习一遍吗?《华为基本法》的文风从来都不是婆婆妈妈、啰啰嗦嗦的,但是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原则上,少有地出现了重复。

纯粹作为一个原则,我们在读第十九条的时候已经表示过对它的认同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对吧,你还没有能力把公平放在效率之前,这个没问题,第十九条讨论过一次了。所以单纯看第五十八条的第一句话,我们是的确不能搞清楚为什么要重复讲一次这个原则的。

往后看第五十八条的第二句话,这么说“我们鼓励每个员工在真诚合作与责任承诺基础上,展开竞争;并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公平的机会与条件。”

第二句话用一个分号分成两部分,分号后面的这一部分能让我们搞明白第五十八条所说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针对什么主题的了,这里非常直白地说了“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公平的机会与条件”。回顾前面的第十九条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那是作为“价值分配的基本原则”,而这里是作为员工发展机会的分配原则。

也就是华为在分配价值和分配发展机会的时候,都是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基本原则。价值是果,而机会是因,分配价值的时候是事情已经做完了,到了分战利品的阶段了,这时候人家跟你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打算把钱多给那些展现出能力与潜力,承担了公司重大责任,做出了业绩的人,而你到底是不是那个展现出了能力,承担了责任,做出了业绩的人,那就不一定了!

你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呢?你得在事情开始之前就介入,对吧,等到事情结束就没什么办法了,所以你得去争取机会,在争取机会之前,你得搞明白在华为机会是通过什么规则分配的,这样才能获得你要的机会啊。对于真正的人才来说,待遇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机会才是。

《华为基本法》起草者之一的黄卫伟老师曾经有一次演讲,他这么说“机会是吸引人才的第一要素,薪酬待遇是吸引人才的必要条件。从华为来看,高端人才是指那些从事基础研究和引领行业创新的顶尖人才。华为靠什么吸引他们呢?首先是机会,我们在写《华为基本法》的时候也把它写进去了。”可见,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里面,分配机会是一个“重大”问题。

第五十八条明确提出了关于发展机会分配的的原则,叫“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意思不难理解吧,就是我作为一个企业要分配机会的时候,是不准备像幼儿园里面“排排坐分果果”一样大家都给一点的,我是要“效率优先”,就是看谁能给我带来更大的产出,我就把这个机会给谁。机会不是发给你的,是你争取来的,你必须证明你比其他人更应该获得这个机会。

所以,第五十八条第二句话在那个分号之前,也就是在说“并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公平的机会与条件”之前,先说的是“我们鼓励每个员工在真诚合作与责任承诺的基础上,展开竞争”。

真是毫不隐瞒,一点也不扭捏,大大方方地说“我们鼓励每个员工展开竞争”,只不过是鼓励每个员工在“真诚合作与责任承诺的基础上”,展开竞争。你看,最终的导向还是鼓励每个员工展开竞争,这是华为分配机会的基本模式,因为竞争才会保障效率优先啊!只不过是你不能说要竞争就相互拆台,相互伤害,不能在内部搞出恶性竞争来了,所以要求员工在“真诚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

另外,因为我们竞争的是机会,一般来说你给出的竞争筹码就是一个承诺,承诺如果把这个机会给我,我将回报你什么样的产出。比如说你把北京市场交给我,我保证完成五百亿的营业收入,一百亿的利润,90%以上的客户满意度等等,这时候谁出价高,可能北京市场的老大就是谁了。但是这个承诺是要到事情做完了才能兑现的,这会儿只是一句话啊,那么你给这个承诺的时候,可不能吹牛啊!

所以这里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责任承诺”,你在竞争机会的时候,说出来的话必须承担责任。最后,连贯起来,就是这里说的“我们鼓励每个员工在真诚合作与责任承诺基础上,展开竞争”,第五十八条第二句话的这前半句话解释的是“效率优先”原则,而后半句话就是解释“兼顾公平”原则了,“并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公平的机会与条件。”

我们把读过的这前两句话连起来,原文是“华为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我们鼓励每个员工在真诚合作与责任承诺基础上,展开竞争;并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公平的机会与条件。”这是华为从公司角度制定的人力资源基本准则,那么华为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将在这个准则之下开展工作,这将成为每一个员工的基本工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该如何做呢?

第五十八条真是非常贴心地为员工写出来了,就是接下来的第三句话:“每个员工应依靠自身的努力与才干,争取公司提供的机会;依靠工作和自学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依靠创造性地完成和改进本职工作满足自己的成就愿望。”

这是华为给员工的指导,帮助员工尽快找到这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游戏规则下的成功之路,当然这也是华为作为企业的期望,希望每一个员工充分地用好这个人力资源管理准则,这既能推动员工成功,也能推动华为成功。

回到第三句话上来,这句话包含两个分号,分为了三个部分,而这三个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词语来提领,就是“依靠”。说的是“每个员工应”“依靠”,第一个“依靠”是“依靠”自身的努力与才干,争取公司提供的机会。这个很容易懂,告诉员工企业会把机会给什么样的人,给那些努力又有才干的人。

两个要素,缺一不可,多的其他要素也不用了。其实这就是价值观了,作为一名华为员工,你如果愿意努力干,当然你揽下瓷器活,还得有金刚钻,你不仅努力,还有能力,有才干,就可以了,这样你就会获得公司的发展机会。你不用巴结领导,高唱赞歌,四处打点。你就靠这两点,努力与才干。

“努力”是一个主观意愿上的东西,你可以自己决定要努力,或者不努力,你要不要努力完全是自己内心的一个决定,那个转变过程是一瞬间的事情,突然你就决定要努力了,或者突然决定放弃了。但是,另一个要素,“才干”可不是这样,“才干”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不是你愿意有就会有的。

那我现在明白了,我得依靠自身的努力与才干去争取公司的机会,为了得到发展机会,我愿意努力,可是才干呢?才干怎么办?做什么会获得才干?

第五十八条第三句话里面的第二个依靠,就专门帮助员工解决这个问题。这里说的是“依靠工作和自学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所谓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就是提升自身的才干了,同一个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不管是表达成素质与能力,还是表达成才干,要怎么提高呢?要依靠“工作和自学”。怎么样,这个答案会不会让你觉得被哄骗了,就像说怎样才能提高考试成绩,要依靠“听讲与做题”,你会哈哈一笑,这么笨的办法还要你来提醒吗?

仔细琢磨一下,你真的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对于一个华为的员工而言,提高自己的才干,提高自己的素质与能力,除了“工作与自学”,还有哪些路径啊?比如到华为大学去学习,比如请有经验的老同事当师傅,再不行去参加个脱产的学习班,请个大神指点一下?仔细琢磨琢磨,还真的没有比“工作与自学”更靠谱的途径了。

先说“自学”,这肯定是个人提升最有效的方法了。对于已经到工作阶段的人,肯定不能用校园教育的方式来提升他吧,靠公司安排的那点培训也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有自己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他才会真正吸收知识。而一旦你想学了,就能找到充足的学习材料,优秀的人都是自己让自己变优秀,绝不可能等着别人来把他教育得更优秀。

对于成年人来说,自学是自己对自己应该承担的基本责任,公司给予的培训是为了保证你满足最低工作要求,而不是不断提升你的素质与能力,以至于能让你把握更大的机会,要想有能力把握更大的机会,必须不断提升自己,而自学是自我提升最靠谱的办法。

别指望其他人来负责你的终生教育与成长,任何公司都不可能也不应该承担这样的责任。孟晚舟有一次在北大演讲的时候说“我们不鼓励加班,但是人生的差别在8小时之外”。他认为人与人的差距会在8小时之外的选择上拉开来,选择娱乐、休闲还是选择学习提升,对自己的素质、能力或者说才干,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那么对公司来说,不同选择的人就有完全不同的价值。

好,我们如果相信提高素质与能力,不能靠别人,要靠自己,我自学。除了“自学”,第五十八条说你还能依靠“工作”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与能力。

真的是这样吗?你不是只想骗我愉快地出卖劳动力吧?还记得那些兢兢业业工作了几十年惨遭下岗的人吗?他们的工作怎么就没有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呢?有一次西安的《阳光报》报道了一位修伞的师傅,老师傅在西安修了四十多年的伞,六十来岁了还在摆摊修伞。这个报道本身是正面积极的,赞美这样一位手艺人勤劳踏实。但是,这时候,你想一下,通过工作,他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吗?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不过总归是提升不大吧!

和“自学”不一样,“工作”在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方面,有时候作用不那么明显,那么这里就还有些内容需要再补充强调一下。就是第五十八条第三句话里面的第三个依靠了,这么说“依靠创造性地完成和改进本职工作满足自己的成就愿望”。

这里对如何完成工作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要“创造性地完成和改进”本职工作,就是你每天定时定量地完成工作,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这样并不能提高你的素质与能力,当然也就对你获得更优秀的机会没有太大的帮助。

你需要“创造性地完成和改进”你的本职工作,也就是同样的工作你要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同样的事情你干的更好,那么你的素质与能力当然就会在这个创新与改进过程中不断提高了。

这里还强调的是你要创造性地完成和改进“本职工作”,就是你别老惦记着别人的工作,特别是别老惦记着战略委员会的工作。希望不要为了证明自己的才干,为了表现超凡的素质与能力,动不动就提出全公司整改的方案来。

很明确,华为希望每一个员工在“本职工作”领域,寻求“创造性地完成和改进”的办法,这样做工作才会获得提升,进而得到发展机会。

我们整体地看一下第五十八条的第三句话,这句话是从一个员工的角度来探讨如何适应“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机会分配准则,在这个原则下,怎样获得最大的机会。

整句话用了三个依靠来阐述这个话题,而我们注意到这三个依靠是层层递进的,第一个依靠说“每个员工应依靠自身的努力与才干,争取公司提供的机会”,第二个依靠就把第一个依靠里面的“才干”单独拿出来,深入探讨了,说“依靠工作和自学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而第三个依靠就再深入讨论一层,把“工作”拿出来展开讨论,说“依靠创造性地完成和改进本职工作满足自己的成就愿望。”

我们看到第三句话里面三个“依靠”层层递进的意思,无非是希望你努力,自学,在岗位上不断创新,这样就会适应“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机会分配环境,就能同时实现自己和公司的发展。当然,这些都是艰苦的事情,公司保持公平的地方就是尽量不让你白吃苦,公司用机会来回报你!

最后,第五十八条还有第四句话,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效率与公平的意思。这句话说“我们从根本上否定评价与价值分配上的短视、攀比与平均主义。”

如果你仔细读的话,会发现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句话。有意思在哪呢? 

就是,读第五十八条的前三句话的时候,我们在热火朝天地讨论机会分配的主题,第五十八条的第四句话竟然说:“我们从根本上否定评价与价值分配上的短视、攀比与平均主义”,先不说这句话在否定什么,我们必须先看这个否定的意见是针对什么主题的,很清晰,这里说的是“评价与价值分配”的主题,“我们从根本上否定评价与价值分配上的短视、攀比与平均主义”,你看,第五十八条不是讨论机会分配的主题吗,价值分配问题不是第一章整个第四节都在谈吗,第一章第四节的标题就叫《价值分配》啊!

而评价主题不是刚刚前面第五十七条“公正”那一条专门讨论了吗?犯得着到这里没头没尾地说一句关于评价与价值分配主题的话吗?这几乎就是文章结构混乱的典型样本啊!为什么,为什么要有一句这样的话?

我们从头开始梳理一下,第五十八条主题词是公平,要谈的是关于发展机会的分配问题,而且我们知道公平地分配发展机会,是在保障效率的前提下才有的,华为希望员工要用努力与才干来争取机会。这样的话,所谓公平是保障员工有“参与竞争”的公平,最后机会怎样分配,完全是看竞争结果的。

这种规则肯定就会让能力强的,肯奋斗的人凸显出来,他们会获得更优秀的发展机会,而能力差一点的人,或者努力程度差一点的人获得的机会就要差一点,那么最终能力强、特别努力的人,拿着更优秀的机会,他在最终的绩效评价、能力评价以及价值分配上就显然会占优势,这是符合逻辑的,对吧!换个角度说,有人领先,也就意味着有人落后啰。

这导致一个非常显性的结果,就是有人评价很高,拿很多钱,有人评价偏低,就拿比较少的钱。那么,这就会在内部带来压力,而这个分配的差距越大,内部的压力就越大。

拿的少的人就开始觉得不公平了,特别是中国传统思想下,平均主义非常盛行,觉得差距太大了是不合适的,于是就说你看他拿那么多钱,我拿这么少,要是没有我做了什么什么工作,他们能完成业绩吗?我今后就再也不做什么什么事情了,我看你们还怎么往下搞!怨言开始满天飞!

这时候,“短视、攀比与平均主义”的问题就出来了。开始有人来当和事佬,说你看搞得这么鸡飞狗跳的也不好看,今后工作就不好开展了,这样吧,员工之间也不要搞这么大差距了,把这个钱多的给那个钱少的稍微匀一点吧。你看,多好的解决方案啊,大家就都太平了。这样的折中方案好不好,我们不能随便下结论,但是显然这样就伤害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015年,中央实施了一个政策,叫《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面向央企的领导者进行薪酬改革,核心条款里面有这样的要求哈:“总的收入不超过在职员工平均工资的7~8倍。”

这就给央企的这些一把手限定了收入上限,可是完全不过问你到底做出了多大的业绩来。如果老大是这样的薪酬上限,下面的管理团队成员、销售人员、研发人员这些会更高吗?你不合适超过公司老大的收入吧!

这样一来,确实央企员工短期意见小了,但是在华为的理念看来,这就是“短视”,这就是“攀比”,是“平均主义”,因为你不是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是害怕短期压力,是不看能力,不看努力程度,不看贡献,而光攀比收入,搞价值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第五十八条最后这句话说“我们从根本上否定评价与价值分配上的短视、攀比与平均主义”,这个话语的分量很重,不是一般的不赞同的,是“从根本上否定”,为什么要这么重的分量来讲这句话呢“我们从根本上否定……”,因为 “评价与价值分配”是结果,原因是第五十八条讨论的核心问题“机会”,正是存在机会分配上的差异,那么注定会带来“评价与价值分配”上的差异,这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如果你敢人为地对抗这个自然结果,去调节一下“评价与价值分配”,那么你就伤害了前端去竞争机会的那个公平性。

那对有贡献的人就是不公平,他会觉得我还这么努力干嘛,要“创造性地完成和改进本职工作”,又要自学提高自己的素质与能力,要付出那么多努力,我干嘛要吃这么多苦!

还记得第五十五条谈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的吗,基本目的是两个,建立一支队伍,创立一种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创造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那么现在用公平竞争的手段分配发展机会,就在创立这种机制。如果你敢推翻因为机会差异而带来的“评价与价值分配”差异,那么就没有人会努力去争取机会了,这对华为来说,就失去了发展动力,这将是致命的问题。这时候,你敢不从根本上去否定评价与价值分配上的短视、攀比与平均主义吗?你必须尽一切努力,保护员工参与机会竞争的积极性,否则人力资源的基本目标就达不到,企业经营就会失败!

正是这最后一句话,帮我们把机会与评价、价值分配的整个链条关联起来了,加深了我们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理解,也让我们觉察到在机会分配方面展开竞争,保障竞争的公平,并不是一条充满着鲜花与掌声的道路,是要承担巨大压力的。

最后,让我们把第五十八条再连起来读一遍:

(公平)

第五十八条 华为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我们鼓励每个员工在真诚合作与责任承诺基础上,展开竞争;并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公平的机会与条件。每个员工应依靠自身的努力与才干,争取公司提供的机会;依靠工作和自学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依靠创造性地完成和改进本职工作满足自己的成就愿望。我们从根本上否定评价与价值分配上的短视、攀比与平均主义。

好,第五十八条我们就读到这里,下一期节目再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乔诺之声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