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典下的阿里启示:精神向上,事业便会向上!

 乔诺咨询 2020-09-24

▪ 来源:乔诺之声(ID:geonol)

▪ 关注乔诺之声,与优秀管理者同行

从去年底至今,突如其来的武汉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已经开始显现一些端倪。一时间,对宏观经济的忧虑开始在全社会弥漫开来。

今天,本该是企业正式开工的日子,现在却只能各地线上会议,更有企业还在停工中。

2003年的非典,对企业的冲击同样巨大,在那个网络还不如今天通畅的年份,阿里还被全员隔离。就是这样的工作环境,却成就了阿里,那一年,成为了阿里称霸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阿里给所有企业展示了什么叫转危为机。


非典给阿里的3大灾难

在去年马云告别阿里演唱会的台下欢呼的年轻人们,可能永远不会想到,台上唱着《怒放的生命》的,曾经的马爸爸竟然因为“公司不顺”被关于家中,门还被上了锁。

那是2003年5月的某一天,彼时,非典正是中国大地上最大的“螃蟹”,横行霸道;彼时,每一个国人都因SARS的肆虐而神经紧绷。

不过,林子大了总是会出现神鸟的,就在那年5月,已经被明确定为疫区的广州居然照常举行了热热闹闹的广交会。时隔多年,这次广交会有没有给当年的广州市成功地增加非典感染病例,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这次广交会大概率感染了阿里的一名女员工。

据公开资料,2003年5月5日,也就是在参加了广交会的几天后,阿里的一名女员工突然高烧不止,并被紧急送往医院。紧接着,两天后的5月7日,这名女员工被正式公布为非典确诊病例。

也许非典是冥冥中的神秘力量故意派来意图搞垮阿里的?我颇感巧合地看到,被感染的这名女员工正是那年杭州市4个确诊的非典病例之一。

更加让人揪心的是,由于这名女员工从广州回公司上班后,在公司平静地度过了几天。那么她现在被确诊,按照规定,阿里全公司五百多人都将被实行“在家隔离”。于是,文章前面所说马云被关在家里的事故,便发生了。

怎么办?5月6日上午便得知员工确诊消息的马云,一时如堕冰窖。要知道,2003年的阿里正处在能量饱满、跑得停不下来的黄金时期,所有员工都在公司加班加点、夜以继日。

财经作家郑作时这么形容当时阿里,出现了三大灾难:“几乎所有的条件都指向阿里巴巴将面临一场灾难的结局:错过业务发展的高峰是一场灾难,因为员工出现问题业务流程被迫中断也是灾难,出现大规模员工抱怨造成的人心涣散同样也是灾难,包括他们的领袖马云…”

不过,当时的所有亲历者都不会想到阿里能绝处逢生,并创造今天的互联网企业神话。就像那一年来自社区、防疫站、公安部门看守着马云在家的三位“大汉”,也不会知道他们看守的那个外貌奇特的小老板会成长为日后全中国最炫目的全民偶像企业家。


老人小孩齐上阵的力量

面对全员隔离在家的通知,阿里无能为力,只能照办。所幸的是,当时的杭州市政府、宣传部门和各大媒体的报道在公布消息时,都没有透露阿里巴巴的信息,只是说“出事”的为杭州某网络公司。
 
当时,对阿里全员所采取的隔离措施非常严格。有一个数据,当时为阿里的隔离而服务的人员,多达几千人。而事实上,这是杭州市自非典疫情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集体隔离措施。

被关在家,一日三餐由政府的专人特别照料,每天都有穿着肥厚防护服的防疫人员到家中喷药消毒。如此情形,当时阿里员工们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当然了,作为阿里的“龙头老大”,面对社会各方铺天盖地的批评和指责,马云当时的心理压力无疑是最大的。

怎么办?阿里巴巴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是一蹶不振,从此偃旗息鼓,还是在灾难中锻造自己,寻求浴火中的重生?马云就是马云,他毅然决然地打起精神,选择了后者。


振作起来的马云,首先快刀斩乱麻地做了一件事情——给公司全体员工写了一封公开信:

▲马云致员工的公开信

不过,深知阿里已经陷入自创立以来最大危机的马云,并没有沉溺于内疚的情绪之中而无法自拔。怎么办,全体员工隔离在即,整个阿里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亟需马云下决断,亟需听到马云的方案和主张。那一刻,仿佛所有人都期待着马云能变身《英雄本色》中真正的小马哥,给公司杀出一条血路!
 
血路真的被杀出来了,一切都源于在正式的全员隔离之前,马云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2003年5月6日下午4点半,马云公布了全体员工隔离和在家办公的消息。

听到消息后,员工们并没有表现出放假似的愉快样子,相反,所有人都开始仔仔细细地收拾东西。

紧接着,阿里做了两个动作:

1、迅速派出公司的技术保障人员到每一个员工家里,以确保每个员工的家里都可以顺畅地联网,并能接入公司系统。

2、各部门开始调整业务工作和汇报流程等具体的工作内容。

在家办公远没有想象中轻松,稍有不慎,整个公司将跌入永远扯不清、洗不净的混乱泥淖之中。然而,阿里没有乱!阿里很整齐!只有两个多小时啊,一切准备工作就做好了,阿里全体员工就开始在家办公了。


阿里在这个过程中所展现的非同寻常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即便是放在今天,通讯和技术如此成熟的今天,这都是值得我们竖起大拇指点赞的。
 
据很多那段时间打过电话给阿里的人回忆,有一段时期,阿里那边接电话的有时是老人家,有时是小屁孩,但是相同的一点是,电话那头响起的第一句话永远是“你好,阿里巴巴”。

非典的影响过去后,阿里的员工们才对这个“历史悬疑”进行解密。原来,那时阿里的员工把都公司的业务电话转接到了家里,并且告诉家里人如果接到电话,一定要热情地说“你好,阿里巴巴”。

今天,当我们回忆阿里的那段艰难时光,我们或许会为当初阿里工作电话里的那些孩子哭叫声、老人咳嗽声,感到哭笑不得,但是我们是否应该深思:究竟是什么成就了阿里巴巴?我想,正是那些很多人看似“不雅”的哭叫声、咳嗽声说出了阿里的成功秘诀。

在家办公的每一个员工都十分自觉地早上8点多开始工作,吃完午饭,1点多又坐到了电脑旁。而到了晚上八九点,所有员工都会不约而同地开始在网上一起聊天、打游戏,甚至还令人不可思议地举办了几次网络卡拉OK大赛……
 
就这样,在认真工作与愉快玩耍的合力之下,即便是在非典最严重的时候,阿里巴巴的服务也未曾中断一天,甚至很多客户都不知道阿里巴巴有所谓危机。

马云表示:就是这种品质、这种精神,让我们坦然地面对挑战并战胜挑战;让我们迅猛发展并更加迅猛强劲地发展;让阿里之所以为阿里,让阿里人之所以为阿里人。



塞翁失马——非典反而成就了阿里

这段被全员隔离的日子,非但没有打垮阿里,反而让阿里转危为机。
 
1.既有的to B业务暴增

因为非典的影响,2003年时曾有很多国家拉响了针对中国市场的旅游和贸易警报。这导致原本和中国市场保持贸易往来的国际商人们,中断与我国的经济往来。

但是,一个个商人们显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毕竟,面对如此巨大的中国市场怎能无动于衷呢?于是,在非典的紧急情况之下,外商们纷纷想到了网上交易。——这正好是当年阿里巴巴的主业所在。

于是乎,那一年阿里巴巴的业务量,像竹子脱节一样,噌噌噌地以至少50%以上的速度增长着、爆炸着。

就是从非典那一年开始,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模式开始在中国和全球为大量生意人所熟知,阿里开始起飞。
  
2.果断推出to C的淘宝

创立之初,阿里巴巴业务主要是to B的,并没有面向个人的零售。非典发生后,马云开始敏锐地觉察到,对于不能外出的人们来说,网上购物几乎成为了人们的某种刚需。

基于这种判断,他斩钉截铁地说:“阿里必须推出零售业务了。”——从十几年后的今天来看马云当年的先知先觉,我们不得不佩服。今天的中国年轻人,躺在家中网购几乎已经是日常。

不过推出零售业务的决定,过程并不顺利,首先就是高管们的激烈反对。因为在当时,高管们认为阿里只是一个刚成立4年的创业公司,而当时eBay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电商公司,阿里没有半点胜算。加上那是2003年呐,那是一个美国互联网的巨头们在中国如日中天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一家中国的公司能够在互联网和电商领域打败美国。

但是一向自信的马云,面对众人的反对,没有退缩,愣是力排众议,拍板了!当年4月份,他秘密组建了一个6人的研发小组在杭州的湖畔花园秘密研发他所认为的“核武器”。所以,在阿里面临隔离的那段时间,其实仍有一只小股部队在暗中“骚动”。

那一年5月10日,淘宝正式上线。尽管此刻马云正被隔离在家,但是我想他当时的思绪早已飞到了遥远的对淘宝的无限想象中。

马云不是做梦。此后,淘宝果然过五关、斩六将,在成功地打败了eBay后成为国内第一电商平台,并发展为今天全民皆在其中购物狂欢的电商帝国,成了全中国人民的粮仓、衣柜、家具厂、美容院、零食铺、超市、手机店……

诚然,在非典危机面前,很多企业可能就此倒下了,但是也有一些“阿里”在非典中苦练内功,挺住了,甚至腰板更硬了。

那么,此次疫情过后,谁会是又一个阿里巴巴?谁又会是又一个马云呢?



支持,请点「在看」

成就下一个行业领导者

关于乔诺商学院 | 乔诺咨询

成就下一个行业领导者为愿景,以让有追求的企业实现长期有效增长为使命。2009年2月成立以来,聚焦于企业成为行业领导者必须打造的组织能力和管理体系上,积累了3+X(“战略力”、“产品力”、“动员力”+“营销、供应链”等)关键业务的核心方法论,旨在帮助企业持续突破瓶颈,实现有效增长。

服务的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深度辅导的企业超过120家。站在华为等跨国公司成功实践的肩膀上,坚持以“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学习理念,坚持以“规则的确定性来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的管理理念。以论坛、公开课、训战、深度咨询等形式立体服务有追求的企业。

累计超过1000+场高管团队培训,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120多家成功咨询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咨询经验。成功合作案例包含了双胞胎集团、宁德时代、方太集团、雅迪科技、德邦快递、立邦中国、圣奥家具等各行业头部企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