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发掘孩子的天赋兴趣?怎么选兴趣班?这篇文章值得一看

 优家教育 2020-09-24

精英教育,早期教育,艺术教育,知识教育……让父母们无论如何也淡定不下来。

邻居家三岁的孩子已经能上台表演钢琴曲了,好友岁的宝宝可以用英文唱歌了,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还停留在玩具堆中,自己对孩子竟然什么都没“教”过。

父母永远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的,最优秀的。

“应该从幼儿期开始开发孩子的潜能。”

“人类电脑发育在3岁前完成。”

兴趣班,学习班……几乎没有父母可以抵御早期教育的诱惑。

学了钢琴又是英语,英语结束了又开始了唐诗,紧接着又是逻辑思维……

事实上,孩子的注意力和智力水平都有限,父母过分专注于智力教育,或者强制孩子接受兴趣教育,必然会造成孩子社会性和情绪发育的迟缓,甚至,还会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据统计,因为早期教育导致儿童社会性和情绪发育异常,来医院看病的孩子的数量在急剧增加。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爱上你治愈我》,第一集就爆出了“家庭中的高压教育”这一问题。

19岁患者杨飞的父亲对孩子进行高压教育,强加梦想,强制学钢琴并考级,以致于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之后,父亲又强行将孩子送到了网瘾中心。

他并没有意识到不健康的家庭教育,给孩子造成的重大心理阴影。

漠视杨飞正在承受的心理疾病痛苦,更为自己的强制行为推卸责任“他就是脾气不好,但这点随我。我让他学钢琴吧,他,他脾气太倔了,不愿意参加级别考试,才又闹起来了。”

家人的不理解,无疑是对患者的更大伤害。

这一剧情引发了观众的热议,不少人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表示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从小就以“培养兴趣”的名义,被父母扔到各种各样的绘画班、钢琴班、英语班、书法班、奥数班……中去。

随着“被父母强加的兴趣”的曝光,仿佛自己一直藏在深处的心情被懂得了,终于有影视作品关注曾经自己的遭遇,心理有了种“被治愈”的欣慰感。

01

兴趣教育≠智力教育

大多数父母,往往试图过早地给孩子灌输单纯的知识和精确的理论,但这些,大多超出了孩子这个阶段所能接受的范围。

比如,强行教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背诵100首唐诗,让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学习加减法。

假如孩子真的可以吸收这些知识,对于他们的成长是会很有用的。

但,往往,现实的情况则是,他们变成了很多知识的“暂时保管所”。

你会发现,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一股脑儿全忘了。

不加区别的严格训练,会让孩子心智变得迟钝,对于孩子的智力是有损害的。

知识,最好能够让孩子以最快乐、主动的方式去获取

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先有兴趣,然后根据兴趣去学习知识。

找到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比让孩子学会什么、掌握什么,更加重要

敲黑板!

这句话,一定要记住了:身为父母,最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孩子学习的最好动力。

正如古罗马的教育家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所称:“有天赋的人不受教育也可获得荣誉和美德,但只受过教育而无天赋的人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没有兴趣,智力的发展(知识教育)就无从谈起

扫描下面二维码

获取

怎么从点滴之处,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

02

兴趣班由谁来决定

坦率地说,培养聪明的孩子和灌输给他知识完全是两码事。

在婴幼儿时期刺激大脑的不仅仅是书和益智玩具。父母投入大量的金钱教孩子说英语,识字,学算术,这样的学习对孩子无益,反而会成为孩子的痛苦和负担。

尊重他的兴趣,支持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他在这个喜欢的事情中,自由地发挥,那么,他的智力也就可以自由发展。

日本早教专家井深大指出,虽然孩子的兴趣看上去简单、幼稚,有时甚至显得无聊,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无视它的存在,更不能因为大人认为无聊就压制孩子的兴趣。

父母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并主动积极地帮助孩子发展兴趣,而不是把我们自己认为高雅、有趣的爱好,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如果你严格地限制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去爱好你所允许的东西,那么,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方面,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从孩子的快乐、自由出发,多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不要把本来很美好的一件事,变成了负担和压力。

听起来很负责,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就是:他喜欢什么,就让他去做好了(只要不伤害到别人和他自己)!

把孩子们送入兴趣班,不是用一个模子去磨掉他们的个性,恰恰相反,是要让他们在集体中找到彼此的差异,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要认识到,早教有两个目的,一是,发现孩子的兴趣,二是用知识满足他的需求。

不论孩子的特长表现在运动、音乐、语言、艺术、科技等哪个方面,都是教育最好的开端。

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天性或者兴趣出发,遵从他的需求,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让一个没有兴趣的孩子被迫接受知识,就像是给一个不饿的孩子吃饭一样,吃得越多,越消化不良,越对身体有害。

在古代欧洲,人们甚至在孩子5岁后,用两年的时间来帮助孩子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然后从孩子7岁开始正式让他学习知识。

0-7岁期间,他们更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

7-14岁,塑造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情感培养,以及习惯养成;

14-21岁,主要的任务是智力教育,也就是知识的获取。

一些“看似有用”的知识,很容易把孩子的发展给禁锢住了,思想给僵化了。

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品味、兴趣等,都要在孩子小的时候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放在后面。

03


怎样发掘孩子的兴趣

发现天赋

首先,我们要承认,不论孩子是淘气还是内向,都有自己的天赋,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优秀领域。

当孩子从事他擅长的事情时,往往事半功倍,很容易有自信心和成就感,自然就很容易取得成就。

作为每时每刻与孩子在一起的父母,要仔细观察,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天赋所在

弄清楚孩子讨厌什么

孩子有喜欢做的事,就有讨厌的事。

了解孩子讨厌什么,为什么讨厌,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讨厌什么一定有他的道理,可能是性格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接受能力不足,也可能是缺乏学习动力。

琳达有一天告诉我,她很讨厌学英语。但明明一开始去上英语课时她很喜欢,而且当我给她读英文故事和童谣时,她也很喜欢。

在我多次询问下,终于明白了她讨厌英语的原因。原来她害怕大鼻子蓝眼睛的外教,一看到外国老师就害怕。后来,我给他换了一个学习机构,找了中教,她又很喜欢英语了。

了解孩子讨厌什么,可以避开孩子讨厌的内容,选择其他的领域去学习,有助于孩子接受兴趣的学习。

另一方面,了解孩子讨厌什么,对于孩子讨厌的领域先暂停,不要让孩子再继续学下去。父母找到讨厌的原因,予以纠正或因势利导,有利于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让孩子去体验

在中国,大多数父母会在同一时间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从运动到艺术,从语言到思维。

在国外,父母会在不同时间给孩子报不同的班,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

体验是最真实的,他们想象中的“最喜欢的事”可能与现实大相径庭,孩子需要自己亲身去感悟,才能选择一个真正自己喜欢的

扫描二维码,免费获取《全脑教养法》课程

让孩子学自己喜欢的

兴趣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做木工和弹钢琴应该被同等尊重。

父母要宽容地看待孩子的兴趣,尊重他们的选择

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大脑发育速度也不一样,父母不要纠结于哪个兴趣爱好更“有身份”,让孩子学自己喜欢的。

孩子喜欢什么,说明在他的头脑中已经做好了接受这方面学习的准备,出现了和孩子天性符合的学习领域,顺其自然,不但可以促进孩子大脑发育,还能使孩子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04

把兴趣坚持下去

多数父母都知道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因此,他的兴趣有可能、也很容易会转移。

“孩子前一阵子拉小提琴,现在唱京剧,又想跳芭蕾。”

如果孩子在同一个阶段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那么,每一项都是蜻蜓点水般地浮于表面,这种泛泛的学习,还不如不学。

任何一项,孩子无法充分学习,也就得不到学习的乐趣,逐渐就会破坏孩子的兴趣。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父母要引导孩子逐渐确定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学习的方向和领域,然后让他集中、深入、持续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孩子就会从学到的知识中获取自信,就会把知识从学习过渡到掌握,然后再去发展和创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持续的在感兴趣的领域坚持学习下去。

孩子一旦选择了其中一项或者两项,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父母就要鼓励和帮助孩子一直学习下去,持之以恒。

做到持之以恒,是非常困难的。对于孩子来说,学习任何东西,一开始肯定都是容易且有趣的,但慢慢的就会遇到困难,一遇到困难就想放弃,孩子就会一事无成。

很多父母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很希望孩子能在一个兴趣上,一直做下去。如果孩子在某一领域学习一段时间后,表现不太热情时,妈妈就会“着急上火”,高压强制孩子继续从事这个事情。

保护孩子的兴趣是为了更好地合理开发、利用它,任何形式的不尊重、强制或限制等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换位而思,如果让我们长期沉浸在一件事情中,也会感到乏味,更没有快乐而言。

要帮助孩子把兴趣持续下去。

让孩子保持热度,能够从始至终做一一件事的办法,就是不断激发他的热情

强大的激情,会让孩子不知疲倦地、长久地对某一事物保持高度兴趣

关于这一问题,著名亚洲顶级萨提亚亲子专家、“心理营养”首创者、美国心理辅导学博士林文采老师,在课程《从诞生到婚礼:林文采教你如何为下一代营造幸福的原生家庭》中,给予了最全解答。

请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