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致孩子拖延症的3个原因,你家孩子属于哪一种?附对策

 优家教育 2020-09-24

上周末,闺蜜约我喝下午茶,正好儿子有半天英语课,我打了个时间差赴约了。

闺蜜提前找了一家不错的茶社,我们俩刚碰面,屁股还没挨着儿板凳,她就开始跟我抱怨她儿子的种种“恶行”——"每天早上起床要人催、吃饭要人催、出门要人催、写个作业还得专人值守,作业没写三分钟就嚷嚷着要上厕所……”。


图片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日常生活中,孩子写作业时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现象非常普遍,很是让家长头疼。

不只写作业,起床、睡觉、刷牙、洗澡、出门,在各种事情上孩子都喜欢磨蹭、拖拉,常常引得家长发脾气、抓狂。

其实,孩子磨蹭拖拉,只是一种表象,这背后有更深层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只有找到孩子磨蹭拖延的“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更有效的结果。

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孩子拖拉磨蹭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些孩子磨蹭,是由于“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想尽快完成,但是能力达不到。

拿写作业来说,比较常见的是对于知识点概念没掌握清楚;字、词、文章记忆不清;题目训练不够多,熟练度不够;注意力欠缺······

这些能力上的不足导致孩子缺乏积极性,很难高效率、快速地完成,只能选择磨磨蹭蹭拖延时间。


图片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学习,比如起床穿衣、刷牙等,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做法,孩子通过反复练习能力得到提高,行动自然会更快。

如果孩子是因为觉得任务太多而迟迟不肯动手时,家长可以把任务分成几个小块。

每次只完成其中一个小块就给予孩子一定的休息时间,这样孩子就更有信心开始着手学习。



父母越严厉,孩子越拖延

前同事L家的儿子浩浩就读一所国际学校四年级,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开朗阳光,就是有一点让同事L头疼不已,孩子每天作业都要“磨蹭”到晚上9、10点才能做完。

上周L过生日,邀请我们全家去家里吃饭,等待吃饭的间隙我和一旁的浩浩聊了会儿天,孩子告诉我他觉得每个星期都很累。

因为妈妈管他管得非常严,周末给他报了好几个兴趣班、补习班,回到家还要亲自“上阵”,拿出好几本教辅材料给他“补课”。

生活中像L这样的妈妈并不少见,她们一般自我要求严格,对孩子的要求也近乎苛刻。

这些妈妈们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人中龙凤”,处处对孩子高标准、高要求。

父母以为这样的做法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却丝毫不买账,他们会觉得父母是在给自己“施压”。


图片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美国心理学家Timothy Pychl研究发现,生活中严厉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培养出拖延的孩子。

因为严厉的父母大都控制欲强,并不善于和孩子沟通,他们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孩子在不得不执行命令的同时,只能采用拖延的方式与父母对抗。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年纪尚小的孩子无法跟父母平等地对抗,于是“磨蹭”、“懒散”、“拖延”的行为就成了他们公然对抗父母的消极回应。

在心理学上这种反抗称为被动攻击,行为表现就是“表面遵守制度,实际上消极抵抗”。

其实这也和我们很多父母习惯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有关。

在孩子的事情上总是容易过分焦虑,害怕一步没走稳就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结果心一急,就容易对孩子发脾气。

见不得孩子比别人差、比别人慢,更无法容忍孩子犯错。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明白孩子只是孩子,他还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和衡量他,对于自己做不到的事更没有权利要求孩子做到。

其实,对于未知的人生,我们与孩子一样,都是探索者,也都是学习者,同样的不完美,同样的会犯错。

比如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父母先别急着批评孩子,而是先摆正心态,帮助孩子一起面对暂时的失败。

跟孩子一起寻找没有考好的原因,反思哪些是主观原因,哪些是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想想下次如何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的爱,变成孩子拖延的借口

从琳琳上一年级时,琳琳妈妈就开始看着做作业。

她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孩子节约时间,可后来慢慢发现自己的付出不仅没有看到成效,还遭到了“指责”与“埋怨”,琳琳做事反倒越来越拖拉,越来越没有责任感。

记得,有一次琳琳妈忘记给琳琳带“家校联系簿”,结果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为这件事,琳琳抱怨了好几天,说她挨老师批评都是妈妈的错。

后来,琳琳妈吸取教训再也没有帮琳琳收拾过书包,忘记带什么东西,琳琳再也找不到埋怨的对象了,便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鲁克森曾说过——“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的人生属于孩子,不属于父母,我们应该心存这样的“界限感”才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为孩子的方方面面操心、用力,小到吃饭、穿衣,大到报什么兴趣班、该选哪家培训机构,甚至连孩子在学校该结交什么朋友也要干涉。

试问这样的父母如何养出“独立自主”的孩子?

家长们形成新的认知,跳出自动化的模式,是帮助孩子摆脱“拖延”的第一步。

比如,在最让父母头疼的“写作业”问题上,父母可以先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这是孩子的任务,不是我的任务。

孩子在独立完成的过程中有不会的,我可以协助,但是完成的责任应该交给孩子自己承担。”

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让孩子自己抄,家长不要负责传达。

老师如果在课堂上要求孩子回家后向家长提出一些配合性的要求,比如做“手抄报”、“购买学具”一类的事情让孩子主动跟自己提出来。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难免疏漏、犯错,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沉住气,不要批评、指责孩子,而是要告诉孩子这件事该他自己负责,所以后果也应该由他自己承担。

当然,家长也要提前跟老师沟通好,以免给孩子的情绪造成过多负面影响。


今日互动留言

您的家里也有爱磨蹭的“小孩”吗?您是怎么面对的呢?欢迎您在底部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