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有这3种行为,影响孩子一生!(0-6岁宝妈快自查)

 优家教育 2020-09-24

3岁看大,7岁看老。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聪明,未来有出息。

但很多科学研究证明,在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父母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行为,会导致孩子在自我认知、观念、思维方式陷入误区,也会限制孩子在各个方面发展,不能充分发挥潜能,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下面这3种常见行为,容易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值得家长警惕。

01

太过“关心”孩子

蒙特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一次坐地铁的经历让我印象很深,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坐在我旁边,一上车孩子拿着平板玩一些益智游戏。

这位妈妈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一刻也不停地去打扰孩子,一会问热不热,渴不渴,一会拿水果饮料给孩子吃,一会又“逼着”孩子和爸爸视频通话,花样百出,孩子到头来也没几分钟时间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

期间这位妈妈还和孩子的爸爸抱怨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

说实话,我都被那位妈妈吵得焦头烂额,更何况是那个孩子。

很多孩子的注意力,就是这样被父母破坏的。


图片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畅销书《专注》作者、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认为:

“相比智商,专注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更大。

决定一个人成就的第一因素,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程度,而是专注力。”

在现在这个电子产品、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快餐式的娱乐到处分散人们注意力的时代,专注力尤为重要。

许多成年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长都逐渐变得越来越短。

在需要专心学习和工作的时候,总忍不住打开手机看看。

缺失了专注力,思维涣散,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就不能进入大脑,工作或学习效率也会极大地降低。

观察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充分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认真专注地获取老师传授的知识。

写作业、阅读的时候也能够静下心,精神高度集中,因此学习效率很高。

缺乏专注力的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其他孩子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对策

培养孩子专注力,

一点就是家长不要随意打扰孩子。

尤其是在孩子专心写作业、看书、玩玩具、做事的时候。

不要为了关心孩子,动不动去嘘寒问暖,送吃的喝的。

这对孩子只是一种干扰,会破坏他的注意力。

图片来源:电影《侧耳倾听》
第二点,家长可以给孩子定下规则,在一定时长内,完成作业,不能一直磨蹭、拖拉。

比如有一位妈妈,就是和孩子商量好,写作业的时候,完整做完一门功课前,不许离开椅子。

这样不会对孩子限制过多,但保证了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集中注意力。

第三点,家庭中需要创造安静有序的氛围。

经常生活在吵吵闹闹、纷乱的环境中,孩子的注意力会很容易被破坏。

最后,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多给孩子讲故事、读绘本、亲子共读,孩子会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锻炼注意力。

多让孩子进行阅读、玩乐高、拼图等需要保持长时间注意力的活动,少接触电子产品。

图片来源:电视剧《我的女儿琴四月》

02

父母的大吼大叫

早起、睡前、看电视、辅导作业,堪称吼叫四大场景。

没有哪个做父母的愿意吼孩子,但问题在于,这样糟心的早晨,生活里这么多糟心的瞬间,怎么可能一直保持心平气和面带微笑?

与此同时,我们又被“吼叫后遗症”——愧疚感,深深折磨着。

吼孩子,很多时候会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从自身来说,暴躁、愤怒的情绪总是失控,而后强烈的愧疚感又会让自己深受折磨;

从教育孩子来说,偶尔为之的吼可能会让孩子马上停止某些行为,但是,当我们经常性地朝孩子吼叫, 孩子就会对我们的话“左耳进右耳出”,完全听不进去。

这是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对持续的刺激对出现饱和现象,疲乏了就不再处理了。

连吼叫也失效的时候,我们会恐慌,更会反思:

我们真的需要用“暴力”形式才能让孩子听话吗?这种方式真的是有效的吗?

图片来源糖果妈妈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
当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时,教半天也不会,如果朝孩子发脾气、吼骂,孩子反而错的更多,更不容易学会。
因为孩子内心是紧张、焦虑、恐惧的,不利于大脑的思考和认知。
长此以往,孩子注意力变差,反应变迟钝,自然越来越“笨”。
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家长应尽量做到“低声教育”,用平和的语言和孩子好好说话,这才能达到有效沟通的效果。
当觉察到自己脾气上来时,单独待一会,平静下来后再去面对孩子,自己多思考,学会控制情绪,不管对孩子对家长,都是有好处的。

03

喜欢给孩子贴标签
“我的孩子特淘气,怎么办?”
“我家孩子爱顶嘴,怎么办?”
“我的孩子脑子笨,学习不好,怎么办?”
这些都是家长和优宝聊天时经常提到的问题。其实优宝觉得父母在问这些问题之前,都应该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强行给孩子贴了标签而不自知呢。


图片来源pixabay

生活中的我们有时注意不到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也看不到孩子的优势,我们只看得到自己的需要,只想让孩子实现自己的要求,全然不理孩子的感受。

达不到预期目标就给孩子贴上“胆子小”、“脑子笨”等标签,孩子终日在压抑与矛盾中挣扎,根本发挥不出原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最应该被改造的是我们家长而不是孩子。
就像经典的挑食案例:

孩子第一次吃鱼,本来很小心得在吃,孩子的妈妈看到了就说:多吃点啊,怎么不爱吃鱼啊。
第二次,妈妈特意给孩子加了几大块鱼肉,孩子看到鱼肉太多,吃不下,于是妈妈说:看吧,这孩子就是不爱吃鱼。
两次妈妈的“暗示”,孩子也形成这样的意识:我不爱吃鱼。从此就真的不爱吃鱼了。

心理学家、儿科医生卡尔·罗杰斯在美国儿科学会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到:当孩子们无条件地接受别人的尊重时,他们会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并且他们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成就。因此,他们的价值观并没有随着成功和失败而衰落。

孩子在心理上认可了某种心理暗示,就会不断的往这个形象去靠拢,朝着这个目标去争取,去努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他想成为的那个人。
给孩子贴标签,实际上就是对孩子进行角色塑造。他会按照你的设定去表演,演着演着就成了真。

那么,我们如何杜绝给孩子“贴标签”呢?


对策

第一  从心出发 学会尊重孩子

现实中孩子的地位是低下的,不少家长会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孩子,替孩子做主,不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随意打骂孩子...

吴臻老师在授课中经常会提到:亲子关系和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能从尊重上找到原因。

第二  倾听孩子的心声 允许犯错
家长认真倾听孩子说话是尊重孩子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实孩子的心里话最想告诉自己的父母,为什么现实中的许多孩子却不愿与家长交流呢?
原因在于我们不会倾听孩子讲话,不是嫌孩子烦,就是认为孩子的思想幼稚,在孩子说话时忙于做其他事情等等。
久而久之,孩子觉得你不尊重他,也就不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你了,亲子之间的矛盾也会越积压越多。

图片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一时的错误,并不是孩子的全部,当孩子犯错,家长切忌放大孩子的缺点,揪住孩子的错误不放。
孩子是依靠周围人的评价来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价值感的。
当孩子犯了无关轻重的错误,父母稍微提点就好,不要过分关注,反反复复指责孩子,以免加深孩子对错误行为的印象,形成对孩子的负面暗示。
第三 用正面的语言去引导孩子
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你给他爱,他就学会爱,传承爱,分享爱;你给他恨,对他使用暴力,他也会恨别人,学会伤害别人。
我们平时要多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记住孩子那些具体的、真实的、表现好的时刻,等到他表现不好的时候,把那个时刻拿出来鼓励他,利用这些正面语句对孩子做正向激励。

图片来源电影《小花的味噌汤》
比如:“妈妈觉得你越来越勇敢了,今天下午碰见熟人都不躲在妈妈身后了,妈妈打算晚上奖励你一个奶酪棒。
妈妈觉得你还可以做得更出色,就是下次看见熟人希望你可以对她微笑或者打个招呼,宝宝就是一个小绅士啦,宝宝希望成为妈妈喜爱的小绅士吗?”


THE  LAST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小孩,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做合格的家长,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引导孩子学会思考,比命令孩子数落孩子更能让他获得成长。

有句话说得好:“真正的好教育,就是拼爹妈”。

孩子之间要拼成绩,更是拼父母的学识修养,管教方法。

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会拼命的工作、学习,除了物质基础,父母的尊重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哦~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