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是如东石甸地区的大姓,祖籍徽州祁门,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迁来皋东。其始迁祖为陈和一,字侯远。因元朝蒙古族丞相脱脱要陈侯远出来为官,陈侯远自认宋朝遗民,不肯臣服元朝,为避仕元乃从祁门载书“遁踪于海滨,隐居皋东丁埝镇,读书自娱”、“镇后茄儿园即其墓焉”。“三世祖攸英(字重杰)移居于镇东十里外,地名黄家牌子水塔口即今之石家甸是也”(《如皋县东石家甸陈氏增辑宗谱》,上海图书馆有藏)。其后子孙繁衍,渐成大族。从陈氏规定自十九世起字派为“延其福德 绍尔书香 源长基厚 百世永昌”,可知后裔已在皋东繁衍至三十代以上。 陈侯远为什么不肯应脱脱丞相征召,而隐居皋东?原来,南宋末年有个理学家叫金履祥(1232~1303),字吉父,号次农,浙江兰溪人,为一代名儒。宋末,朝廷召用他为史馆编校,未及供职南宋便灭亡了。金履祥这位饱受亡国之痛的南宋遗民便隐居著书,晚年讲学于金华丽泽书院(南宋著名思想家吕祖谦讲学会友之处),被称为仁山先生。金履祥有个高足叫许谦,字益元,浙江东阳人。《元史·许谦传》说他幼孤力学,就学于丽泽书院后追随金履祥“尽传其奥,博览群书”,后隐居东阳八华山著书立言,“四十年不入城府”。元朝官方多次举荐他从政,“终莫能致”,就连乡闱大比,请他去评卷他都不干。许谦年近三十便讲学授徒,门徒多达千余人,“四方之士,以不及门为耻”。许晚年自号白云,人称其为“白云先生”。后人黄玉顺《咏许谦》诗云:“姓许名谦字益之,白云山人不出仕。为学要得圣人心,然后可学圣人事。”陈侯远在元至正二年(1342)前曾师从白云山人,后返乡。 正因为金履祥、许谦这两位不愿为元朝效力、淡泊仕途的隐士对陈侯远影响很深,作为许谦的弟子、金履祥的再传弟子陈侯远不愿听命于脱脱丞相出仕而远避皋东也就不奇怪了。据《如皋县东石家甸陈氏增辑宗谱》中所收录的陈侯远同窗好友杜本的文章可知,元至正三年(1343)脱脱丞相要杜任翰林院侍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命下征,余不就,隐于山林”,又派杜修书给祁门陈侯远,“侯远亦辞征。侯远之学与余同,侯远之心亦不与余异。其屏处南蹈浮云富贵之志,俨若相晤于一堂。殆有得于白云先生之教者深耶。”《陈氏宗谱》中陈侯远像赞诗曰“读书求道不求名,身世知音是友生,东海遨游耽逸乐,苍茫烟水碧无情”,是对他的很好概括。 大家都在看这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