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早晚温差大,每天早晨出门都是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太阳一晒又热得不行! 气温起伏不定,也就导致了街头出现这一“怪象”: 笑归笑,但一到“乱穿衣”的时节爸妈们可就为难了,总会在两种说法中纠结: 春捂秋冻,秋天不能给娃穿太多! 一换季娃就着凉感冒,必须多穿! 到底哪一种说法才是“育儿真理”呢?秋天给娃穿多少、夜里盖什么才能既舒适又不生病? 这不,科大大(IDkexueyuer2012)今天就来给你送答案了!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1 秋季穿盖,守好3暖1凉大原则! 俗话说的“秋冻”≠“挨冻”! 爸妈们千万不能为了锻炼宝宝耐寒,在瑟瑟秋风中也不给宝宝加衣。 当然,亲妈基本都不会这样做,更常见的是怕娃穿少了着凉,使劲加衣。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快停下吧!看看这些小朋友的遭遇,你还觉得多穿点没错吗? 捂热综合征是婴幼儿在天气变冷后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多发生于1周岁以下的宝宝。 就是因为家长怕宝宝冷,给宝宝过度保暖,穿衣服过多、盖被子过厚,才好心办了坏事,导致捂热综合征! 孩子出现捂热综合征的表现: 体温升高,出现高热或是超高热;有脱水表现,满头大汗;面色苍白,哭声较弱,拒奶;反应迟钝,昏迷;甚至抽搐。 这时一定要先给宝宝散热、降温,并紧急送医救治。 因此,为了避免让宝宝“捂热”或“挨冻”,秋季给娃穿盖务必认准“3暖1凉”这个基本原则。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腹暖、背暖、脚暖: 宝宝腹部受凉容易导致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背部受凉,容易感冒;而脚部又是宝宝全身中神经末梢最丰富、对外界最为敏感的部位,只有保证脚暖和了,才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头凉: 头部血管丰富,相对冷一点才有利于健康,而且宝宝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经由头部发散。 如果一入秋就给宝宝戴帽子,头部发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所以等到天气确实转凉了再把帽子安排上吧! 掌握了秋季穿盖基本原则,接下来就进入实操环节☟ 2 穿衣有“度”,认准26℃! 一般来说,让宝宝感觉舒适的体感温度约为26℃。 所以就衍生出了一个“宝宝穿衣黄金公式”,数学不好的爸妈也不用急,这个公式非常简单: 穿衣温度=26℃-环境温度 也就是说,如果今天的温度为22℃,那么穿衣温度=26℃-22℃=4℃。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别急,这就告诉你!(下图建议人手一份)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就在科大大写这篇文章时,看到了要降温的消息,所以这个添衣指南刚好就可以用了! 来源:北京晚报 由于秋季的早晚温差大,给娃穿衣除了要根据气温选择合适的衣物,还有两个准则要牢记: 早晚比中午多穿一件; 活动时比静处时少穿一件。 小朋友大多是不甘于安静的,一旦“疯玩”起来难免出汗,因此在宝宝准备开动前可以适当脱掉一件衣物。 不要等大汗淋漓了立刻脱下,避免吹风着凉。 另外,已经上幼儿园的宝宝,家长不能一直在身边,那就建议带两套衣服去幼儿园,拜托老师根据温度变化和宝宝的状态给增减衣物。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先别嫌累,这在白天还好,夜里睡觉穿盖的难题更多! 这不,科大大总结出了愁坏家长的3大问题,赶紧看答案☟ 3 盘点入秋睡觉穿盖3大问题! 1. 娃睡觉总是踢被子,怕着凉,怎么办才好? 记得科大大之前发布“分房睡”的文章时,很多爸妈就有这个疑问,现在到了秋季,夜里凉,这个问题就更被关注了。 其实针对睡觉不老实、爱踢被子的宝宝,可以选择薄厚适中的可拆卸型睡袋。 一方面可根据温度的变化适当调整睡袋;另一方面也能将宝宝“包裹”起来,即使睡姿千变万化也不怕了。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解决了踢被子的问题,再来说说爸妈的另一个疑惑☟ 2. 要给宝宝穿睡衣吗? 宝宝睡觉时,不穿衣服容易受凉,所以穿睡衣很有必要! 然而穿的过紧又会不自在,影响宝宝发育,因此在睡衣的选择上要用些心思。 尽量选宽松、柔软的纯棉质睡衣。 1岁以下的宝宝更适合连体睡衣,不用担心宝宝活动后露肚子着凉,一件式易穿脱; 1岁以上的宝宝则适合分身式的,活动方便。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3. 穿袜子好还是光脚好? 这个要看情况! 如果宝宝习惯穿连体睡袋,睡袋已经能包裹住小脚丫了,就不需要再套袜子。 如果是习惯盖被子的宝宝,脚丫露在外,并且睡了很久还是冰凉,建议穿上小袜子。 当然,要是宝宝脚丫很暖和,无论哪种情况都可以不穿。 总之,为了娃和爸妈都能睡个好觉,夜里穿盖这些事还真得多加注意。 今天听了科大大的一席话,这个秋季给娃穿盖是不是就不发愁了? 不过解决了这件事,还有另一件事在等着各位呢! 马上就是十一长假了,准备带娃出去玩的,除了要准备好衣物,还有“防晒”也得注意,秋季的太阳一点不比夏季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