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80%的家长为孩子牺牲个人生活,教育投入陷入恶性循环!未来教育“魂”归何处?

 德培论道 2020-09-25

   点击上方“蓝字”

   带你“透过表象看真相”


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的愉悦,是教师的最高本领。         


导读:工业时代中教育“投入—产出”的路径依赖走到了头,随着信息文明和体验经济的洗礼,教育将随之由成绩、学历的结果导向转变为学习体验的过程导向。

9月一开学,被“神兽”折磨久已的家长顿感解放,朋友圈到处洋溢着家长的兴奋之情:“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再配上美滋滋的音乐。

这也难怪,由于“疫情原因”,家长从每天远程遥控“神兽们”按时上网课,到下班回来辅导功课,再到各种打卡,每天都疲于奔命。

另一方面,家长的学习热情也在高涨。9月19日由南昌市妇联、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新起点 新跨越”家庭教育开学第一讲在“幸福家庭成长中心”平台上线,其在线观看率达到12.6万,这收看率绝对可以媲美影视大剧,这也反映了家长对于孩子进入到新阶段教育的关注之心。

事实上,为了孩子的教育,家长时刻保持“紧绷”已是常态。“天大地大,孩子的教育最大。”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教育的“军备竞赛”就已经打响。中产高知家庭拼智力和学区房,“月薪三万”还撑不起孩子课外辅导、海外游学的暑假;而对于“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的精英家庭而言,国际学校、欧美夏令营等则已是冲击“藤校”的标配。

父母培养孩子不仅在花销上投入巨大,更有难以量化的精力投入。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19国内家庭子女教育投入调查》显示,有78.3%的家长已经准备好为孩子的成功牺牲爱好、娱乐等个人生活。

比如疫情期间24小时被“封印”在家的“神兽”,上一秒是“天使”,下一秒就会因为学习自律性等问题展现出“魔鬼”面孔,让父母抓狂不已。

更别提平常日复一日的“陪读”:下班监督孩子写作业,周末则奔波于各类补习机构,甚至还亲自做笔记、讲义,生怕孩子漏记。



福 卡 智 库


 01


 教育观念陷入“投入—产出”逻辑



由此种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入陷入恶性循环:教育焦虑不断“鞭策”父母在教育投入上加码,却又使其陷入付出的投入无法获得应有回报的担心中,因此更加焦灼。这届父母太难了!究其原因,在于如今的教育观念已然陷入工业经济“投入—产出”的逻辑中无法自拔。

自工业革命以来,社会需要大量专业人员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来支撑经济发展,以至于学校的流水线作业成为了输出人才的“工厂”,而教育也免不了潜移默化地带上功利性。

更何况,传统观念里,读书往往还与光耀门楣、出人头地紧密联系。自古以来,大多数中国文人都抱有读书后考取功名,进而出将入相的美好愿望,以至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便道尽了中国人对读书所寄予的殷切期望。

到了现代,教育则承载着家庭阶层跃迁的职能。尤其是高考制度改变了无数学子的人生轨迹,比如俞敏洪三战高考上了北大,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娃成长为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创始人。

更何况如今的学历教育与工作、交友、婚恋等人生几大“坎”愈发息息相关,全家“升级”还是“降级”,孩子的教育十分关键

比如顶尖名企在招聘时往往有自己的“目标学校”,正如苹果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所言,“以苹果所需的教育程度,乔布斯都很难在苹果找到一份工作了”。

而婚恋市场的状况可能更加惨烈:在“海归找海归,名校找名校”的相亲圈子里,学历常常是继户口之后的“硬通货”。

再加之,父母对孩子教育上的倾注,还寄托了自身未竟的愿望。父母当年自己没有努力学习或者因条件所限无法获得的东西,就希望孩子来完成。进而不断侵蚀着孩子自由选择的边界,为孩子谋划美好蓝图,在各种补习班、艺术班忙得不亦乐乎。

反观孩子俨然成了家长的“私人物品”,由此引发一连串家庭问题。如孩子失去主见和自我担当的责任心,过于依赖父母而成为“巨婴”;又比如亲子关系破裂,父母“掏心掏肺”为孩子着想,实际上却给孩子的成长蒙上了原生家庭的“阴影”。



福 卡 智 库


 02


 路径依赖难以为继



不难看出,教育“投入—产出”的路径依赖愈发难以为继。究其原因,随着各项红利消退,教育投入与回报的推导不一定成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