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记得淮阳这个人物吗?

 大豫坊 2020-09-25

悼念杨普仲






 今天上午我正在上课,接连接到几个电话,因为上课我的手机调成了静音模式。下课后回打了电话,一个朋友告诉我,杨普仲死了,昨天夜里死的,死的时候只有七八十斤的身体。我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不是一般的沉重,我不相信这竟然是事实。我又打了电话印证,此时正在火葬场举行追悼会,这确实是事实。

 哎!五一左右我们还一起座谈,畅谈周口餐饮大计,我们在一起说了好多周口餐饮的远景规划,畅想着未来,在他的畅想中我仿佛看到了我们周口餐饮文化的未来。可今天他却离我而去,那一次座谈竟成了永别,怎能能让我相信这个现实?

 可以说杨普仲是淮阳文化界一个独行侠,一个执着于挖掘淮阳文化的虔诚教徒。我和他交往谈不上很多,但是我感觉在淮阳,尤其在物欲展示诱惑的这个社会,能有杨普仲这样一种做文化的纯粹心态,令人敬畏。在我的印象里,杨普仲是一个文弱书生,清癯的面孔,没有男子汉的大丈夫气,他好像一直在思索着什么事情,总是踽踽独行。把地方文化事业做大做强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一直在努力,尽管有时候成绩不是多么突出。我了解他依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办过伏羲文化网站,义务宣传淮阳的古老文化,现在还在运营;他办过报纸,主编过书籍《行走淮阳》,还主编了《周口餐饮》。在他的呼吁和协调下还召开了几次淮阳地方文化笔会,开创了淮阳文化民间联谊的先河。他始终走的是一条发掘民间文化的模式,尽管他势单力薄,但是他一直执着前行,源于自己对家乡的挚爱,他一直为了自己的梦想兀兀穷年。整日里他奔波于周口大地,拉赞助出版文化杂志,整合周口文化资源,作为一位民间人士,在他的联络下,他做到了官方做不到的事情,弥补了政府文化事业的不足。这一点是应该得到文化界有识之士认可的。

 杨普仲是文化事业少有的执著者,但他的事业路途却极其不平坦。在乡镇因为办企业负债累累,搞文化事业借债度日,效益寥寥。但是他尽心尽力,一直苦苦奋斗者,不后悔自己选择的道路。和他交谈,总能感觉到他的虔诚。在别人眼里也许认为他愚不可及,因为一些人搞文化事业总是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的。他为了搞文化老婆不理解,毋庸讳言曾几次夫妻关系紧张,孩子的教育他荒废了,孩子不理解他的初衷。一家人认为他败家。可是这他都扛过去了,为了节省开支,他都是节衣缩食,整日满脑子勾画文化之事。长期情郁于中,无规律的生活,不得意的精神生活,不断的打击使他身体每况愈下。一次见到杨普仲,大概在今年五一节左右,我看他精神不是太好,就说要注意身体之类的话。他很坦然,人什么时候死是定就的,不可强求。没想到从刚才朋友那里了解到,两个月前他检查出胃癌,还是晚期,做了手术,经受了残酷的化疗,终未能挽救他孱弱的生命,他带着满腔的对于文化事业的怀恋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啊!想起五一谈话,难道说他说的是谶言吗?

 想想过去和杨普仲的一些交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爱憎分明,绝不阿谀逢迎,纯乎发自内心的性情,平易近人。他多次批判地方文化发展中急功近利带来的弊端,不惜冒着被调查的危险仗义执言,曾经得罪了个别的政客,打压他,诋毁他,一些人认为他是疯子。难怪,他总是做些别人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也许他没有太多的钱财做大做强地方文化的事情,但是他的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所欠缺的吗?

我很同情杨普仲的执着。他对于我有什么安排,我都是尽力去配合的。创办伏羲文化网,他向我约稿,并把我的系列反映豫东文化的散文登载到网站上。关于淮阳文化的发展他多次申明自己的观点,可以分明感受到他的独到发现,后来他主编《行走淮阳》,向我约稿,并采用了我的《太昊陵庙会的风味》一文,还配发了图片,那本书制作精美,应该很上文化档次的,里面浸透了他的心血,先后几年的时间搜集资料,还要考证一些文史知识。后来他创办《周口餐饮》杂志,几次向我征求创办杂志的意见。关于发刊词他几次让我审稿。按理说我是一个门外汉,充其量只是一个文化爱好者,年龄上比他小了好几岁,而他能俯下身子向我不止一次的“求教”,体现了他不耻下问的良好的素养。他还主办了文化笔会,一些政客可能耻与参与这样的笔会,但他搞得很成功,体现了民间力量的可畏。

 如今这一切美好的记忆都不复存在了,杨普仲应该是带着对文化事业的无限遗恨极不情愿地离开这个世界的,我感觉他对这个世界付出了很多,在历史的长河里一个小人物的奉献是不足挂齿的,可他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一个人能有著作传世也许就是他的最大价值。我的案头还放着杨普仲主编的《行走淮阳》和《周口餐饮》,睹物思人,黯然泪下。为一个小人物的失去,为淮阳文化事业的不小的损失,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感觉这是对杨普仲的比较公允的评价。

逝者已去,生者珍惜。逝者未竟的事业是我们生者的追求,好好活着有所作为是为了逝者的安慰。

 谨以此文悼念杨普仲先生。

     1011上午1114分。











链接:

个人投资创办网站的杨普仲:

为羲皇故都扬名







                                       竹林涛声

轻点鼠标,电脑显示屏上的“中华伏羲文化”几个汉字和古朴的画面立即映入眼帘。也许你不会想到,这个专业研究伏羲文化的网站(wwwzhfxwhcom)竟是淮阳县一位叫杨普仲的年轻人个人投资创办的。日前,在美丽的龙湖岸边,记者与杨普仲促膝交谈,在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一位致力于宣传古城淮阳的热血青年的不懈追求。 

    杨普仲,一个普通的名字,文质彬彬的外表。但一打开话匣,记者发现他很健谈。从6000多年来的伏羲文化,到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从中医到八卦,从文学到艺术,从宗教到哲学,他几乎无所不晓,虽然他说只是懂点皮毛,但能明显感受到他见解的独到。言谈话语中,他仿佛有一种催人奋进的感染力,一种不屈不挠的个性,让你体味到他热爱伏羲文化的执著,体味到他为家乡和民族文化甘于奉献的雄心壮志。杨普仲,沧桑的岁月使他多了一份深沉和睿智,不屈的个性造就了他顽强的意志。他热爱他的家乡淮阳,他为自己是淮阳人深感自豪。他说,淮阳作为羲皇故都、人祖圣地,文化底蕴太丰厚了,然而宣传力度和开发力度还有很大差距,作为淮阳人有责任和义务为之摇旗呐喊。他想让淮阳成为世界伏羲文化研究的中心,让淮阳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淮阳。 

    为了收集整理网站资料,他每天的工作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一方面拜访伏羲文化方面的知名人士,一方面对有关的伏羲文化遗迹实地考证,上网络,整资料,取图片,夜以继日。他说,一个国家的兴衰无不与其自身的文化内涵有关,一个丢掉民族文化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的振兴其实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振兴,而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大文化、根文化、传统文化。伏羲文化把中华文明提前了一千多年,伏羲作为三皇之首,其人文始祖的地位不容置疑,其对人类文明的十大功绩更是让世人景仰。淮阳,是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升起的地方,理应成为世人瞩目的中心。他说他本人说不上对伏羲文化有更深的研究,但他想通过网络平台,把一些对伏羲文化有研究的专家学者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形成合力,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电子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短短几年的时间,已经在社会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网上搜索一下,也不难发现有数以百计的打着伏羲文化牌子的网站。然而,它们之中真正研究和宣传伏羲文化的为数并不多。在杨普仲的“中华伏羲文化”网站开通之前,作为伏羲文化发祥地的古城淮阳,还一直没有宣传伏羲文化的专业网站。因此,伏羲文化的牌子也一直是让人家在网上争来争去。据杨普仲介绍,其实在淮阳研究伏羲文化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仅中国伏羲文化研究会淮阳研究中心就吸收有会员数百人,民间深藏不露的也大有人在。近几年,淮阳伏羲文化的研究水平越来越高,研究成果越来越多,推广应用价值越来越大,著书立说者为数不少。目前,他已通过自己的网站,基本上已经系统地把这些成果推向了海内外。 

    在当前各大城市争打文化牌的热潮中,杨普仲说他不想立于潮后,而要站在浪尖,为弘扬传播伏羲文化竭尽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