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读书日特稿3】报刊亭中的阅读(作者:李晓)

 忧郁的妖精 2020-09-25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1996年开始为第一个世界读书日,2016年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巧合的是,这天是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3位著名文学大师的辞世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巧合之外,则是人们对书籍的热爱和对阅读重要性的深层认识。主旋律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

  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为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劳动时报·周末》推出特别策划《我的悦读人生》,邀请到10位资深书友,来为我们讲讲他们与书的不解之缘。

        报刊亭中的悦读 

文/李晓

寄托我的小城,绿荫葱茏,那些马路边、小巷口的报刊亭,让我感觉,似停泊在湖水中的一叶小舟,荡漾着一个城市内心的温柔,也如蜡烛,摇曳着一个城市的文火。

这些报刊亭,有绿铁皮的,也有不锈钢、仿木岗造型的,我最喜欢的,还是老式绿铁皮样子的报亭,总让我想起一辆缓缓奔跑的绿皮火车。这些小巧的报亭,大多只能容身一两个人,里面却挂着上百种报刊杂志。我在一个城市生活了这么多年,这些报刊亭,也如卖早点的那些豆浆店、油条馒头面包店一样,一眼望去,满是亲切。

我在城市闲逛,通常停歇的地方,就是一棵树下、报刊亭前。“张伯,给我一份晚报。”我掏出早就准备好的零钞,递给张伯,张伯同时把晚报递给我。我在一棵树下,与风一同打开晚报,一个城市的烟火气息,就在一份报纸里将我贯通了。记得一个人对我嚷嚷过,说报纸上那些鸡飞狗跳鸡毛蒜皮的消息,掩盖了真实的生活,我对那人不以为然地说,这才是最真实生活的气流,抛开那些宏大叙事,抵达身心的生活,就是小葱小蒜萝卜白菜。

一旦我出差去外地,张伯就把我平时购买的报纸杂志留着,等我回来,他把一叠报纸杂志笑眯眯交到我手上。我在外地的日子,常感觉失魂落魄,找不到自己了,原来,我是担心遗落了故乡的消息,等我回来,我把那些日子里的报纸摊开,捕捉小白菜、土鸡土豆在市场上的价格,让一个真切的城市,又投入远行者归来的怀抱。

而今早就是一个网络阅读的电子时代,而我还是一个固执的纸质阅读者。比如我长期阅读的报纸,也可以在网络上阅读电子版,但我依旧喜欢购买、订阅纸质出版物,那一份抚摩纸张的感觉、油墨的清香,是我能够享受到的。这就像你一个思念的人,见面远比在视频里相见真切得多。

去外地,我也喜欢像去访问一个老朋友那样,去寻找那个城市的报刊亭。我了解陌生的城市,通常不是一张地图,而是一份报纸,一份杂志,或者几样小吃。通过阅读,似乎可以了解城市的面容,而小吃,可以熟悉一个城市的气味。有次我去一个大都市,一直走了好几里路,竟没看到一个报刊亭,像去寻找一个走失的人一样,心里莫名慌乱起来。

就说我经常购买报纸杂志的那个报亭,它的主人是六十多岁的我叫“张伯”的男人,十多年前从乡村移居到城市,全家四口人就靠这样一个报亭过日子。张伯的报亭,还顺便卖一点香烟和果汁饮料,深夜打烊,我看见过一些夜生活的酒醉者,靠在张伯的报亭边呕吐,热心的张伯赶快出来扶住那人,递给那人一瓶水喝。报亭一大早就要营业,因为那些刚丛印刷厂出厂的报纸,最先到达的地方,就是这样的报亭。张伯和妻子、八十多岁的老岳母,整天轮流守侯在报亭里。记得有次,暴风骤雨把张伯报亭里的报刊冲击得水淋淋的,我看见张迫趴在报亭前伤心地垂头哭泣。我曾经见过的一个乡下人,在被雷雨击倒的稻子前,也是那样的样子。

 一个都市里的报亭,按照规定,突然之间全消失了,说是因为影响市容,要转向便民超市里营业。我看见一些网友在网络里深情怀念,形容说像蒙住风中的烛火那样,一下、两下…….最后还是在风中熄灭了。

还好,我生活的城市,有像张伯那样打理着生活的报亭,让我一眼望去,像老朋友,也像亲人一样,安静地守侯在那儿。


       作者简介:李晓,1969年生人,重庆万州人,现为公务员。自1989年开始创作以来,在全国报刊发表随笔、记实、小小说等文体的文字400余万字,其间获各种评奖上百。《羊城晚报》专栏作者,《读者》杂志签约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