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题征文】毕业季致青春之:一个被大学“遗弃”的文学狂人(作者:杨俊富)

 忧郁的妖精 2020-09-25


【主题征文】毕业季·致青春,一起来追忆校园时光吧!

一个被大学遗弃的文学狂人

文/杨俊富


图为作者在2014年高中毕业30周年同学聚会上发言

       高中刚毕业那一阵,每遇到一些亲朋熟人问我,你咋没考上大学呢?我就羞涩地勾下头,都不好意思告诉他们,我的两年高中生活,就看了两年小说。后来,陆续有一些文学作品在各类报刊变成铅字,又一些朋友问我,你当年咋没考上大学呢?那神色,似我能在报刊发表作品,就应该是优秀生,应该考上大学的。我只得苦笑一下,然后毫不掩饰地回答,我读了两年小说,误了功课。

        我是1984年高中毕业的,是国家最后一批两年制高中毕业生。我就读的是县重点高中,刚进入学校时,我还努力地学习,想跳出农门。可是,我的理科成绩差,数理化越来越跟不上。我的文科却特别好。学校分文理科班时,我想读文科班。可我们那一届六个班,文科生只一个班。我因英语成绩差没读上文科班,而数理化又跟不上。我有些沮丧和失望了。正好学校图书室在办借书证,我花5角钱办了个借书证。我记挂着在初二的暑假里,读过同学木林在他收废品的姐夫那里淘来的一本没头没尾的《水浒传》,里面残缺的故事一直吊着我的胃口,我想借来读完。这一读,就让我对小说上瘾了,如同现在的学生迷恋上网络游戏一样,我开始沉迷在小说的世界中难以自拔。我把所有的课余时间(包括数理化课的课间时间)都毫不浪费地用来阅读小说,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当时,我基本上是每个星期阅读两本小说。没几个星期,图书管理员就记住我了。她是位40岁左右的阿姨,姓何,见我如此频繁地借书还书,关怀地提醒我,你应该以学习为重,课外书籍的阅读应有分寸。我嘴里应着,依然我行我素。那位阿姨很有爱心,她限制了我的借书量,只允许我每星期最多借一次书。

        一次就一次吧。我发现学校还有另一个阅读的好场所——阅览室。学校阅览室每天下午5点开放6点半关闭。这里面有全国各类文学期刊,《人民文学》《十月》《当代》《青春》《青年文学》等等,我又爱上了这些文学期刊上写现实生活的小说。于是,每天下午5点,我准时进入阅览室。阅览室也是何阿姨在管理,她出于爱心,把我的情况向我的班主任林老师反映了。林老师是学校的体育老师,只要学生不惹是生非,他一般不过问成绩,他只关心体育。以至于我们班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全年级倒数第一,而体育成绩却是全校第一,还代表县上去市里多次参赛。所以当何阿姨把我痴迷看课外书的情况反映给林老师时,他只是浅浅地叮嘱我,克制一些。我嘴里嗯着,可不看小说,我又怎样挨过那漫长的两年光阴?我对数理化全然失去了信心,也就对升大学失去了信心。当时,《少林寺》《霍元甲》播放以后,在全国掀起武术热。班上其他同学,都热衷于练武去,我就热衷于读小说。混到毕业,全班58个学子,竟然没有一个考上大学。而我,在这两年的大好时光里,把《东周列国志》到《民国通史演义》一系列古典历史题材小说全部囫囵吞枣地看完了,还有那些文学期刊上的小说、诗歌、散文,也读了不少。这为我后来用码文字来打发闲余时间奠定了一些文学基础。现在细细想来,我很庆幸,因为读了那么多的书。

       2014年我们那一届高中同学毕业30年聚会,请来了现在中学的新任校长和还健在的各班老师。在各班学生代表发言时,基于我发表了一些文字,在当地混了一点薄名,我们班的同学推举我去代表全班发言。我们班好几个土豪都到场了,我说,他们事业成功,让他们去发言。似乎同学们更看重精神食粮,非我不可。我只得硬着头皮走上台,说,在我的两年高中生活里,当我对考大学失去希望时,我很庆幸,我读了两年小说,为我后来走上文学之路奠定了丰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辈分名杨俊富,出生于60年代末。四川罗江县高峰村人,念过两年高中,四川省作协会员,砌砖工。作品散见于《诗刊》《人民日报》《绿风》《诗选刊》《山东文学》《佛山文艺》《幸福》《风流一代》等100余家刊物。获首届中国十大农民诗人奖、三星堆文学奖、四川省农民工非常梦想原创文学征文小说、诗歌、散文奖。非自费出过诗歌、小说、剧本三本(合著)集子,有6个电视短剧搬上荧屏。     

相关链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