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实施岗位薪酬设计生产实施岗位一般包括在生产一线担任生产管理、生产实施等相关职责的岗位。 生产实施岗位薪酬设计要点 生产实施岗位是保证公司的产品能够顺利生产并交付的重要岗位。 1.职责特点生产实施岗位的职责特点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 计划管理。如制定和实施生产计划,统计相关生产数据分析和评估生产计划实施情况,做出及时的修正等。 ● 生产管理。如监控原材料使用情况,合理调度各类生产资源,保证生产有序实施,提高生产效率等。 ● 风险管理。如检查和解决生产安全隐患,对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 ● 质量控制。如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抽查质量情况,及时解决质量问题等。 在设计生产实施岗位的固定工资、岗位津贴和福利时,应考虑这些因素需要的能力价值。 2.相关影响与生产实施岗位关联比较紧密的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 计划完成情况。如生产计划完成率,生产计划延后率等。 ● 生产效益情况。如生产成本控制,生产物料利用率等。 ● 过程管控情况。如生产现场管理质量,生产设备利用率,生产设备完好率等。 ● 质量控制情况。如产品质量合格率,产品废品率等。 ● 风险控制情况。如工艺文件归档率,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工伤数量,一线员工流失率等。 在设计生产实施岗位的激励工资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变化对浮动工资的影响。 生产实施岗位薪酬设计思路生产人员最重要的使命是保证产品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并交付。因此,对生产人员的薪酬设计应充分体现对产品的时间、质量、数量三项因素的重视。如果条件允许,计件工资法更适合生产人员的薪酬设计。 然而,由于产品特性、生产实际或统计能力的限制,许多企业无法实施计件工资,只能采取计时的方式。如果采取计时工资的方式,生产人员的薪酬结构通常为以下内容。 生产人员工资=日工资×出勤天数+加班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工资。 根据岗位性质、员工技能、工作表现、入职时间的不同,员工、组长、班长等的日工资应分不同的级别,并制定相应的级别工资(加班工资根据日工资标准和加班工资的计算规则计算),如表所示。 表生产人员日工资标准示意 生产人员的岗位津贴通常包括夜班津贴(倒班需要)、满勤津贴(为了持续生产,鼓励出勤)、司龄津贴(为了降低离职率,保证生产人员的稳定性)、保健津贴(对健康可能存在一定影响的特殊岗位津贴)、残疾津贴(福利企业或吸纳残疾人企业提供的津贴)、职务津贴(生产管理者的岗位津贴)。当然,根据岗位的不同,津贴的标准可以有所不同。 生产人员的绩效工资应与班组或车间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挂钩,其中最重要的三项指标应当是产品完成的时间是否达标、产品交付的数量是否满足要求和产品检验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根据企业不同时期导向的不同,三项指标的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
|
|